分享

每日经典| 云山深处 溪山行旅

 汉青的马甲 2015-12-15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宋代,无论在绘画理论或绘画形式上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魏晋时期的美学思想和绘画理念为宋代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代是传统中国山水画的鼎盛时期,院体画,文人画相互关联, 共同并进,名家层出不穷。作品空前繁多,质量高雅精湛。宋代山水画法度森严百代标程,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




宽 溪山行旅 时长5分53秒

范宽

(950—1032),北宋画家。又名中正,字中立。汉族,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人。性疏野,嗜酒好道。对于范宽的生活,历史记载的十分简略,只知道这位隐士喜欢饮酒,终日端坐在岩石上放眼四望,任时光在山谷的风中流逝。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矗立在画符的正中央,细线般的瀑布在高山林壑间飞泄而下,隐没在云烟飘渺的深渊中。


画家用密如雨点的墨迹传神的刻画出北方山川雄厚的阳刚之美,将山峰沉重的质感以及高不可攀的气势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队商旅行进在摩天巨崖与深邃林莽间。


范宽 临流独坐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临流独坐图》是又一表现层峦叠嶂、千岩万壑的巨制。深郁的山坳间腾起弥漫浮动的云雾,吐吞变灭,更加强了忘身于万山之中的感觉。

中国的画家画山水是从来不在现场的,其实是游山玩水回来以后凭着自己的记忆在画山水。我们常常用“山高水长”这个词来形容山水,这个“山高水长”不只是像西方在面对风景时那样去画山画水,它其实把山高水长变为一个生命的态度和领悟。——蒋勋


范宽 雪景寒林图 天津市博物馆藏

画上群山重重壁立,气势苍茫,深谷危径,枯木寒柯,隐现寺观,山麓水边密林数重,后有村居屋舍。全画布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画家用“抢笔”笔法,密点攒簇,并参以短条子的笔道,来刻画北方山石的质感,使画面浑厚滋润,沉着典雅。



生命是一个过客,我们走进山水里面去,还没有爬山之前,抬头看到一座山,对这座山有很多的向往,很多的渴望,很多的期待,然后慢慢走进山里面去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快乐的不快乐的,峰回路转,等走出这座山再看到自己刚才走过的那一条路,繁华也过去了,幻灭也过去了,这其实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态度。——蒋勋



李成

(919-967),五代宋初画家。字咸熙。原籍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又称李营丘。擅画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后师造化,自成一家。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对北宋的山水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北宋时期被誉为“古今第一李成对山水画的突出贡献,在于他擅长表现山川地势与季节气候的丰富变化,并有所寄托感喟。他创造的“寒林平远”的形象已从荆关一派宏伟壮丽的面貌中脱颖而出。


李成 晴峦萧寺图 (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郭熙 早春图 时长6分41秒

郭熙

(约1000-约1090年),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东)人。郭熙擅长画山水寒林,格调清新。他取法李成,亦吸取董源、范宽,并勇于革新创造,终自成一家。当时画院画家无不师效其画,有“独步一时”之誉。


早春图 郭熙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熙作为北宋著名山水画家, 十分强调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研究。他深知自然山水体貌结构的规律及其在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中的变化特征, 而且还特别强调画家如何去发现和塑造山水的优美艺术形象。

李唐

(约1085—1165)1150年逝世,河南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字晞古。山水成就最为杰出,其作品笔墨峭劲,气势雄峻,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法,画水打破鱼鳞纹程式,得盘涡动荡之状。师承古人而超越古人,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为南宋四家之一,对后世影响很大。


李唐 万壑松风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家的签名写在了远处一剑隐蔽的山峰上

马远

(约1140-约1225年后),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马远在我国绘画史上享有盛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家。他的山水画成就最大,独树一帜,与夏圭齐名,时称“马夏”,成为绘画史上富有独创性的大画家。


马远 踏歌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的艺术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他师法李唐,多用水墨,笔法雄奇简练。作画特点是布局简妙,线条硬劲,或用“斧劈”,水墨苍劲,意境深邃清远,标志着南宋山水画的时代特色。在构图上,马远一变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而是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故人称“马一角”,品评者多以马远的画为“残山剩水”,赞誉他的独特画风。

夏圭

南宋画家。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早年画人物,后来以山水著称。他与马远被称为“马夏”。用凸笔带水作大斧劈皴,将水墨技法提高到“淋漓苍劲,墨气袭”的效果。树叶有夹笔,楼阁不用界尺,景中人物点族而成,神态生动。构图常取半边,焦点集中,空间旷大,近景突出,远景清淡,清旷俏丽,独具一格,人称“夏半边

空旷的构图,简括的用笔,淡雅的墨色,极其优美地营造了一幅清净旷远的湖光山色。

山石用秃笔中锋勾廓,凝重而爽利,顺势以侧锋皴以大、小斧劈皴,间以刮铁皴、钉头鼠尾皴等,再加点,笔虽简而变化多端。

群峰、山岩、茂林、楼阁、长桥、村舍、茅亭、渔舟、远帆,勾笔虽简,但形象真实。

夏圭非常擅长运用墨色的变化,在惯用的层层加皴、加染的“积墨法”外,往往加用“蘸墨法”,也就是先蘸淡墨,后在笔尖蘸浓墨,依次画去,墨色由浓渐淡,由湿渐枯变化无常。

夏圭 溪山清远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全世界都在用颜色在画画,我想中国人有一天一定要解答为什么宋朝大胆到我不用颜色画画,我就用水墨。这里面有一点像我们形容说彩色的照片常常是当下的,黑白的照片给你的感觉是回忆的,繁华去尽了以后,在回忆当中会觉得生命有一个安静下来的力量,这是宋朝文化里很惊人的东西。——蒋勋

来源:杏坛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