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o辣评 | 巴黎赢了吗

 醉清风1126 2015-12-15

巴黎赢了吗

eo记者冯洁


历史时刻比想象中来得快。巴黎时间12月12日傍晚7时25分,大会主席、法国外长法比尤斯敲响小绿锤,巴黎协定通关。


巴黎气候大会最大的成果,不是196个缔约方历经嘴炮、表演、妥协之后签下了一份拯救地球的全球协议,而是穷国富国不穷不富国都可以回家交差了。在不考虑气候机制的本意,是在科学指导下采取真正有效的减排行动的情况下。


巴黎值得褒奖的另一点,是主席国对于大会按时结束的执着。虽然最后仍难逃延时宿命。熬夜和拖堂,是气候谈判的两大顽疾。从巴厘到巴黎,9次COP,不拖不成活。巴黎不一样。主席国为了如期费了不少心思:谈判提早一天开始;大boss们第一周就现身,展示政治推动力,但不干涉谈判细节;第二周开始时,部长们手上拿的草案文本篇幅是当年哥本哈根的一半,也没有秘密文本的麻烦;代表争议事项的方括号数量,从开会初的1609个,骤减到周三晚上的361个,在最后48小时又到了50个以下;法比尤斯三令五申不要加时赛;最终文案草案公布前2小时,为了说服各方通过协议,法国总统奥朗德不惜打出会前巴黎曾遭遇恐怖袭击的悲情牌。


巴黎的另一项非凡成就,是彻底终结了气候理想主义,把COP21办成了一次务实的大会、没有悬念的大会。拥抱巴黎成果的前提,是必须忽视几个无法忽视的事实,即减排雄心与减排行动之间的差距、承诺的与实际到位的气候资金之间的差距、温控2度目标与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国家自主贡献行动(INDCs)会导致2.7度~3度以上升温之间的差距。这些不是巴黎的错,是数年扯皮徒劳无功之后,不是最好但都能接受的选择。


巴黎的务实从头到尾:会是条约(treaty)、议定书(protocol)还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议定结果(an agreed outcome with legal force)?自始至终,各缔约方和几大阵营对于要达成的最终结果的法律形式都没有表现出强烈的立场。表示待定事项的方括号里,这三个选项一直并列到最后。当然,在《京都议定书》已死、公约最重要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CBDR)逐步消融的大背景下,法律形式的不确定性丝毫不让人意外。


放下立即拯救地球的执念之后,巴黎协定是兼具划时代意义又不乏具体成果的。巴黎协定明确了2020年之后的减排游戏规则,实现了新、旧玩法在时间上的无缝衔接,避免了后京都时代全球气候机制“裸奔”,部分重建了各方对濒临崩溃的联合国气候多边机制的信心。不仅如此,巴黎正式开启了减排全球联合行动的崭新时代,以各国均通过INDC采取行动取代只有发达国家承担量化减排义务为标志,重新定义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权利义务关系。


必须要提的是,巴黎协定也是公约框架下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协议,即所有缔约方都签订,且具有法律效应。这里的参照系是《京都议定书》,一份伟大但至死也没能获得完整代表性的协议。


具体成果包括:在以5年为周期的自主贡献审评机制上达成了一致,通过比较及时的盘点,动态提高气候行动的整体强度;一直谈不拢的减排透明度问题,因发展中国家做出让步,接受自主贡献行动可监测、可报告和可核查(MRV)而迎刃而解;通过一句异常生涩的表述,事实上给“净零排放”设定了时间表,而“净零排放”是与减少化石能源消费进入清洁能源时代挂钩的,这意味着,到“本世纪下半叶”,去碳化已是不可逆的洪流。


对中国而言,从哥本哈根到巴黎,最大的变化不仅是气候“罪人”到气候英雄的形象大反转,更是从不接受“先国际后国内”、以“共同但有区别责任”为谈判底线,到事实上接受并主动担当了第一排放大国的减排责任。当然,这个转变始于德班气候大会甚至更早,在多哈、华沙逐步清晰化,并最终在巴黎实现。更重要的一点是,相对于欧盟在资金问题上的说多做少和美国政党政治对协议落实的抵制,中国在未来切实行动方面的优势十分突出且已经做了很多。而协定签署之后能否转化为实际行动,才是决定未来地球温度和人类命运的关键。


更感性的部分是,从声嘶力竭地捍卫发展权到认同发展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世界变了,中国也变了。对于普通人而言,巴黎协定也不仅是听不懂的各种缩写、谈判和大国政治,它还包含着你家用的电来自哪个电厂、你计划度蜜月的那个海岛还在不在,以及你和雾霾还要相伴多久。


巴黎协定全文英文链接

巴黎协定全文中文链接(注:此版本为UNFCCC发布的协定草案,协议应为协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