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

 阅读与探究 2015-12-15


  6月19日,一项促进乡村教师校长队伍整体素质水平提升,营造有利于乡村儿童学习成长环境的行动方略———“2030中国未来乡村学校计划”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2030计划”由北师大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和北师大高级管理者发展中心(EDP)联合推出,世界级管理大师、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Peter4Senge)担任计划首席专家。该计划立足于乡村学校,以彼得·圣吉系统变革理论为指导,引领乡村学校变革发展。北师大教育基金会专门成立了“2030中国未来乡村学校计划专项基金”,面向热心教育公益的社会各界人士募集资金。来自中西部地区和北京市中小学校校长代表、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热心教育事业的各界公益人士及新闻媒体等200余人参加发布会。
 

  “2030计划”15年打造“百千万工程”

     “2030中国未来乡村学校计划”规划了为期15年的“百千万工程”:树立100所“2030计划”示范学校、打造1000所成功变革的未来乡村学校、辐射10000所乡村学校开启面向未来的变革。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将对中国亿万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影响。

  “‘2030计划’是一个长期发展的战略计划,最终将带动万所学校迈向变革之路。”副校级干部周作宇在讲话中,期望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持续推动计划的成功实施,为中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乡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对一手拉手”打通城乡学校交流通道

     据悉,“2030计划”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将在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的357个革命老区县当中选取50所乡村学校,与来自发达地区的50所学校结对共建。每所乡村学校将接受为期三年的专业支持,通过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一对一手拉手”、教练式导师辅导、混合式研修、挑战性任务实践等活动,将这100所学校打造成为“2030计划”示范校,培育出至少300名具有系统变革精神、教育公益情怀、勇于创新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同时帮助更多学校开启变革,实现“我帮你、你帮他、大家帮大家”的教育公益梦想。

  “2030计划”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致力于培育乡村校长与教师的改革创新思维,提升他们带领学校改革发展的领导能力,为推动广大乡村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致力于打通城乡学校交流的通道,推动国家级贫困县学校与发达城市学校结对共建、互通互助,以东部优秀示范学校引领、辐射西部乡村学校,增强乡村教师校长队伍的整体活力和发展动力。

  真正的学习来自于学习者的内在动力

     发布会上,周作宇为彼得·圣吉颁发了北京师范大学名誉教授聘书。彼得·圣吉将为“2030计划”提供理论指导,并将带领他的团队参与项目整体规划设计、国际资源引进、项目关键环节实施和项目效果评估等过程。会上,彼得·圣吉发表了题为“学校系统变革理论与实践”的演讲。

  “在我们生活中的某个阶段,我们会学习走路,我们也希望学会说话、希望学会骑车,我们在一生当中总有那么一个时刻——这就是真正的学习,它来自于学习者内在的动力。”彼得·圣吉认为,深刻地学习,总是由学习者来实现自我激励的。“所谓管理哲学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从外在激励中找到内在激励。”

  “伟大的教师们都懂这一点,你的工作从何而起呢?如果你不能够真的触及一个人内心当中的内在动力的话,这个时候你的教学是无法真正开始的。”在彼得·圣吉眼中,激励就是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创造让学习者安全犯错的环境

     在学习教育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应当足够严肃认真地处理———我们所有的学习核心流程,其实就在于犯错误,就是试错的过程。“我们去尝试,然后从尝试结果中学习。”

  彼得·圣吉强调,作为教育者永远不要害怕学生犯错,“如果你怕学生犯错误,那么他就不会去尝试了”。“所有教育者的第二大任务,就是创造一种环境,让学习者能够安全地来犯错误。”他警告,如果学生不能安全地犯错误、只有在脑子里有正确答案的时候才敢举手,那他们就会退缩不前。

  “让教育超越工业时代”是彼得·圣吉一贯的信条。他始终认为,一个社会的教育系统,决定了这个社会的未来。“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人去赚大钱,然后买很多东西,继续让工业体系不断地扩张;而是真正育人——培育那些能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人,能与自然母亲和谐共处的人,能够和其他人和谐共处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