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向消费强国进发(上)

 方珺逸 2015-12-15

今年以来,政策层面持续聚焦消费领域的同时,国务院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持续推进六大消费工程,培育和壮大新的消费增长点,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新格局。在消费政策和消费工程“双轮”驱动下,前11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72296亿元,同比增长10.6%,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增强。未来,随着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如何以其为纲,实现以消费升级促产业升级?哪些体制机制障碍仍是实现上述目标的绊脚石?如何理解新消费、品质消费、时尚消费等新名词?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希望经过激辩碰撞出新的火花。

释放未来经济发展新信号

记者:在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背景下,政策层面频频聚焦消费,11月22日、23日,更是连发两文扩消费,此举背后有着哪些深层含义?

赵萍:此举是要落实“十三五”规划,实现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的目标。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发布及实施,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等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郭召芬:“十二五”(除2013年)以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50%。今年以来,在投资增速放缓和出口下滑的背景下,消费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回升的态势。当前,我国消费结构正处于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从传统消费向新兴消费转变,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转变的阶段。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针对有效供给不足、消费环境亟待改善、体制机制障碍尚存等制约因素,国家近期连发两文,可谓恰逢其时。

郑玉鸿:这释放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信号。此前我国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在取得部分成效的同时,也留下不少后遗症。供给和需求是一体两面,二者缺一不可。在供给过剩的前提下,发挥消费的引领作用。通过消费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

禚连春:这说明消费在新经济结构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消费引领、服务驱动,消费需求最终将传导到供给侧,倒逼制造业转型升级。从消费、服务到供给侧的一系列举措有利于形成升级版的“社会消费供应链”,在市场引领下,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避免需求“外溢”释放、有需要无产品等不良现象发生。

陈丽芬:这意味着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更大的力度扩消费、促内需,实现投资和需求协同平衡发展。内需不足是我国经济下行的主要因素之一,恢复并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既要刺激投资,更要扩大消费。

王强:流通领域市场化改革完成前,我国以政府文件方式对消费发文较多,主要控制商品、食物分配等。流通领域市场化改革完成后,政府虽仍对消费发文,但高规格文件已十分罕见。此次国家对消费频频发文,是近十年比较罕见的现象。从历史规律分析,文件的发布具有划时代意义。以国发文件的形式对消费布局,说明国家对消费的认识已上升至新高度,彻底结束了消费是否是政治经济学的争议。从政策导向分析,已发布的文件提出品质消费等多种类型消费。从横纵两个维度分析:一是传统消费领域和新兴消费领域;二是传统技术领域和新技术领域,两个维度互相交叉。换句话说,此次出台的文件既包含对于新兴产业使用新兴技术,又包含推动传统产业使用新兴技术。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纲促产业升级

记者:除政策外,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多次聚焦消费,并提出了以消费升级促产业升级的新路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如何运用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

赵萍:“十三五”时期,中国把创新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互联网时代,各个方面的创新均与网络息息相关,各个供给层面的创新都会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消费对象的智能化与消费实现渠道的智能化水平将得到提升。国家推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及消费者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将继续推动绿色健康消费快速增长。中国采取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对消费品的进口实施更加积极的政策。建立在移动互联网基础上的全球时尚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较突出。国内推行的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促进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匹配,削减过剩产能,避免出现新的过剩产能。作为中间需求的投资,其规模与方向必然受到最终需求——消费的制约。根据消费规模与结构进行投资,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郭召芬: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面临的关键问题是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从国内居民出境消费等火爆程度可看出,国内居民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国内商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与消费需求存在矛盾。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实质是要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为目标,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同时,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贯穿于产业升级方向、政策支持等方面始终,为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护航。

郑玉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不断丰富,消费需求多样化、细分化渐成主流,反映到供给上,就是对物质产品乃至产业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刺激产业升级。

引导产业升级契合市场变化要靠五大发展理念推动。消费和市场也需要健康有序的引导,因而需要从供给和消费两端同时着力,以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其协调发展。

禚连春:在市场导向作用下,社会消费需求将逐步传导到服务业、制造业,形成新的供需关系。消费需求的升级必将倒逼服务业、制造业升级。要有效满足更高级的消费需求,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形成健康、可持续、高水平的市场供给、流通和社会消费的良性循环。各领域的市场主体只有遵循这一理念,以需求为导向升级产品、流通,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陈丽芬:创新就是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促消费的各个环节,培育发展新动力。协调是指平衡各种结构,如消费与投资、城市与农村消费等。绿色,即发展生态和谐的消费方式,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开放,即内外联动,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共享,即公平正义,共同享有。消费升级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更是惠及民生的系统工程,要以人为本,让全社会共同享有消费升级成果。

说说新消费的那些事儿

记者:在《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中首次出现“新消费”一词。什么是新消费?它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将产生哪些影响?

赵萍:新消费是指互联网渗透普及的智能消费、环保政策激发的绿色健康消费、扩大开放带热的全球时尚消费、产业结构升级助推的服务消费。新消费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形成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的核心是要不断突破现有的发展瓶颈,创造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只有在最终消费需求的引导下,企业才能找准市场需求的痛点,实现创新突破,也只有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创新,才能够持续进行下去。

郭召芬:新消费主要是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涌现出一系列新的消费内容、消费模式等,是消费结构升级的具体表现。新消费具有新时代的特点。如消费理念更倾向于保护资源和自然环境;绿色消费等更受青睐;消费文化更趋于包容性,时尚消费、品质消费等并存。新消费的出现,将引导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和服务,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中国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新消费也在不断发展,企业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也可创造消费新需求。

郑玉鸿:新消费包含消费升级的六大方向,其显著特征是契合绿色生态的理念,契合市场细分的趋势,契合高科技与第三产业的大方向。通过发挥新消费的引领作用,形成新的市场资源配置模式,培育形成新供给的力量,反推产业升级。

禚连春: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社会结构和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促成了新消费的出现。新消费包括新需求驱动的新消费和新模式驱动的新消费,前者如信息消费,后者如网络购物。新消费呈现出需求多样化、品质要求高、技术水平高等特征。抓住新消费就抓住了一个时代的市场机遇,是国家经济转型的关键抓手。

王强:新消费主要是指绿色消费、信息消费、品质消费等。品质消费在任何时代都存在,严格意义上说,它并非新消费。由于现阶段国内的特殊国情,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导致大量消费外流。在今天的时代特点下,强调品质消费也可视为新消费。它强调生产制造端对产业升级、对产品线的改造,满足国内中高收入人群对消费质量的需求。要真正实现品质消费不完全取决于生产制造端。目前国内消费外流的深层次原因是国内税制问题。真正实现品质消费,除了生产端发力以外,在税制方面也应有大的动作。

信息消费是近十几年新兴的消费习惯,是完全意义上的新兴消费,它在两大文件中被提至较高高度。应从两方面推进:一方面取消对上述消费行为的限制,让消费者能在市场上自由表达;另一方面取消对涉足新消费供给端企业的限制。

绿色消费也是新消费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国内环境污染严重,导致全社会对绿色消费很关注。推动绿色消费不仅是生活消费品的消费,还包括所有生活、生产、流通等领域绿色理念的应用。从这个角度看,绿色消费也算新消费。

产业升级和民生领域将最先开放

记者:《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指出,积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分领域逐步减少、放宽、放开对外资的限制。目前消费领域对外资的限制有哪些?随着《指导意见》的落实,哪些领域有望最先放开?消费受益几何?

郭召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目前正在北京开展,选取了互联网和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商务和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六大领域,降低外资准入门槛。在生活性服务业中引入外资,既有利于引入国外的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又有利于促进行业充分竞争,倒逼国内企业提高经营水平,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郑玉鸿:目前服务业对外资限制较多。从趋势上讲,涉及产业升级和民生需求的领域有可能最先有序开放,逐步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外资准入限制,进而放开一般制造业。对外资的开放有利于引导消费升级,培育新的市场机会。

禚连春:公立教育、医疗等领域已形成明显壁垒。受壁垒保护的领域,市场的自由配置作用得不到发挥,产生诸多不良后果。这些领域的开放,有利于其服务能力的释放以及消费需求的释放。

破除体制藩篱为消费创新铺路

记者:对外要扩大消费领域对外开放,对内则要破除扩消费的体制障碍。双轮驱动才能力促消费创新。目前制约消费扩大的体制机制障碍是什么?如何破除?

赵萍:加快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消费环境等间接的促进政策,保障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拓展和新业务的不断涌现,针对移动互联网发展引发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加剧,消费安全至少涉及三个层面的问题,即产品质量安全、消费的环境安全和交易过程安全。安全消费涉及消费各个领域,不仅与商品消费有关,也与服务消费相关。

郭召芬:制约消费扩大的体制机制性因素:一是我国收入分配机制不完善,导致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影响消费意愿;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等不健全;三是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内外贸一体化进展缓慢、消费外流现象严重;四是供求体系不协调,长期形成的低端商品供给过剩、中高端商品和服务供给导致消费升级需求难以满足。此外,税费负担较重等不利于扩消费。

禚连春:市场准入机制是严重的制约因素。降低准入门槛、由前置审批模式逐渐向基于负面清单的后置监管机制过渡,将是破解难题的有效途径。

专家圆桌嘉宾

(排名不分先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