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微信帖子“把孩子培养成普通而幸福的人”,深有同感,这正符合我们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我们只是普通人,不是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所以,我们不会对孩子寄予超现实的期望,“普通”就是我们的定位;而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以及曲折的人生道路上,能始终做个有“幸福感”的人,却是低调而奢华的追求。幸福不是豪华的物质享受,而是精神的高贵;幸福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积极乐观的态度;幸福也不是谁可以给予的,必须是自己创造、感受、领悟。
在一年级的开学典礼上,胡校长的发言,让我受益颇深,并产生共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三维结合。家庭是启蒙,在我们家:
1、 父母和孩子是朋友。我们一家三口,经常一起躲猫猫、做游戏、打牌、下棋、运动。爸爸妈妈也像小孩子一样,投入地玩耍,开怀大笑、欢声笑语,是家中的常态。我认为,和谐的家庭环境,融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开朗性格的养成非常重要,有些时候,教育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亲密,让孩子从小懂得“爱”和“温暖”。
2、 尊重孩子的主见。我家小妞虽然个头比较小,但是主意不小,喜欢“指挥”别人,领导别人,虽然很多时候她的想法非常天真,不实际,但是我还是会保持对她的尊重,鼓励她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她对大人做得不合适的事情说“NO”!小孩会犯错误,大人也会犯错误。我们不希望她成为一个只会“听话的小孩”,而是成为一个“有主见的小孩”。
3、 适当的引导和监督。我们基本属于“零起点”的小朋友,没有上任何补习班,所以女儿的起步,比其他小朋友慢一点。一年级开学后,进入正式的学习阶段,我们对她的学习抓得很严格,紧跟老师的节奏,但是因为基础薄弱一点,所以有时候会觉得困难,字不会写、拼音不会读,她就有些退缩。面对她的退缩,我们曾经分两步:
(1) 鼓励她坚持,陪伴她坚持。拼音读3遍不熟练,就读5遍、10遍。她读,我们陪着。如果第二天,得了“优”,她会很高兴!我们也会借此鼓励她,面对困难要坚持!
(2) 允许她放弃。在鼓励和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她若一定要退缩,不完成作业。我会允许她放弃!等着去学校被老师批评,等着老师给她一个X,让她自己面对结果,这是我们的挫折教育观。她其实是个很有自尊的小孩,很喜欢享受被表扬的滋味。让她受点挫折打击,自己能明白得更快!
4、 参与做家务。在我们家,小朋友如果想洗碗、扫地、擦灰、收衣服等,我们热烈欢迎。洗碗一次5元!其他免费服务。我认同一句话:你长大了,不一定要自己做饭、做家务,但是你必须学会这些,为了可能的某一天,你走投无路时,自己能照顾自己。当然,这些道理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有点不懂,而我们却会在生活中教会她生存的基本技能。
5、 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对幸福的理解之一,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别人期望的事。比如说,学乐器。我们最初希望她学习大提琴,因为有独特的优雅气质。但是后来,她自己要学钢琴,从她描绘钢琴的言语和眼神中,我看到她的期望和兴奋。于是,同意她学钢琴,我们没有考级的目标,只是希望培养一个有益、陶冶情操的兴趣。大概因为没有压力,所以她一直主动坚持练习,进步很快,自己也乐在其中。我觉得对于人的一生,心的愉悦,比证书的荣耀更加重要。幸福,就是内心的微笑。
我们都是普通而随和的人,对孩子的成长,没有过高的期望,也没有高深的理念,就是“顺其自然”+“适当引导”。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事,但不是唯一重要的事,人生充满变化,我希望在每一个变化来临时,她都有足够的能力应对,现在是我们帮助她一起应对,以后一定是她独立应对。
看到过一句话:“孩子不属于你,他只属于他自己,我们能做的只是:让他有一天充满力量地离开我们!”。所以,亲爱的女儿,请允许我们有时候对你“袖手旁观”,我们会为你做幸福的爸爸妈妈,我们更加希望,你一路成长、一路欢笑!
回音壁:
认识郑妈有一个学期了,我佩服郑妈妈是个很有条理,思想成熟的知识女性,很多在教育子女上的想法已经超前,超越了。我想,孩子成长的过程我们作为父母谁也不能做预知未来的圣人,不能断论谁教育成功,谁教育失败。大家都在尝试、探索中摸索着如何教育子女的方法,家长日记让我们拉近了距离,是日记把这些好的教育理念传播至更多的父母,我会和爸爸妈妈们共同努力,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