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望江山无尽愁——李煜的哀婉人生

 昵称535749 2015-12-16

2015-12-15 12:01 | 豆瓣: 

他一直都在逃避,逃避成为一个帝王。

李煜本来叫李从嘉,额头饱满、牙齿整齐,生来便是一目重瞳子,大约因此得了字重光,从小就聪明颖悟、为人仁厚。善属文、工书画、知音律,怎么看他都是一介无懈可击的文人,无奈生在帝王家。初封安定郡公,一再升迁为诸卫大将军、副元帅,封郑王 ,身为皇子的他满足于做个王爷,因为还有长兄李弘冀。

中主李璟登基时,立了弟弟齐王李景遂为元帅,居于东宫,燕王李景达为副元帅,在父亲的灵柩前盟誓约定兄终弟及,内外的各种事务李景遂都参与决策,更立为皇太弟。而作为长子的李弘冀,先是委任东都留守,又在李景达封为齐王后获封燕王、副元帅,骁勇善战、谋略深远为自己争得了与叔父皇储之争的主动,被立为太子。李景遂只得屈服,出镇洪州元帅、封晋王,放弃皇太弟的身份。在这一场争夺中,李从嘉自始至终都努力置身事外,虽然是李璟的第六子,但是二子到五子的早夭使得他成为事实上的次子,与舜、项羽相同的重瞳之貌也招来长兄的嫉恨,他只得醉心经籍、不问政事,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时时刻刻暗示自己的志在山水、无意争位。不过,李弘冀并未就此罢手,在叔父回封地的路上将其毒死,数月之后李弘冀也病逝。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李从嘉意外地成为了最后的胜者,封为吴王,入主东宫。这时,却有人站出来反对李璟,就是与第七子李从善亲厚的钟谟,上书中主说李从嘉“器轻志放,无人君之度”,请立李从善。建储之意已决的李璟数罪并罚,将钟谟贬为国子司业,又贬著作佐郎,安置饶州。

只想安心当王爷的李从嘉,还是阴差阳错地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为避后周锋芒,李璟迁都洪州,并立李从嘉为太子监国、留守金陵,不久便病逝。这年秋天,李从嘉在金陵登上帝位,取“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尊母亲钟氏为圣尊后,立妃周氏为皇后,封弟弟李从善为韩王、李从镒为郑王、李从谦为宜春王、李从度为昭平郡公、李从信为文阳郡公。或许,李煜清楚,风雨飘摇的国家交到他这样一个彻彻底底的文人手上,终究前途堪忧,刚刚即位就急着让户部尚书冯延鲁进贡金银给宋朝,还进奉言辞恳切的表章以示尊奉宋朝的决心。宋太祖赵匡胤下诏回应,还允了尊奉宋廷的李煜秉持诏书上不称名的礼仪。此后,每逢宋朝有出师克捷或吉凶大礼,他都无不礼数周到地入朝纳贡,自己的母妻之丧宋朝也派来使者吊祭。

大约,宋朝的温和迷惑了过于单纯的李煜。

两年后,他奉诏入京、面见太祖,回到南唐后又上表请求除去不名之礼,并没有得到准许,他再次的卑躬屈膝已经开始无用。这一年,面对岌岌可危的国家,李煜还是奋力一搏,饥荒之时放松沿江禁令、颁布铁钱、开科取士,封长子李仲寓为清源公、次子李仲宣为宣城公,一月后李仲宣病逝,他们的母亲大周后也感伤而逝。此后两年间,李煜不断将金银器物进献宋朝,不仅自己臣服,还遣使劝说南汉,却落个使者被扣的结果。诸般委曲求全之后,李煜又一次发愤图强,命令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殿勤政殿学士轮流在光政殿留宿当值,与自己商谈国事。三朝元老韩熙载的去世,又让李煜分外遗憾没能任其为相,却在君欲拜相臣欲避的你来我往中留下了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只能在韩熙载死后追赠平章事。

山雨欲来,李煜却不自知。

天时不利,大旱横行,赵匡胤赏赐米面;这年冬天,李煜终于又立皇后,便是小周后。三年平静日子,随之而来的是赵匡胤灭南汉、屯兵汉阳的消息,恐惧惊慌的李煜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上表,请所赐诏书直呼其名,这次得到了应允。又进奉异域礼物,派李从谦加倍进献珍宝器皿、用具金帛,再派李从善进贡,企图在赵匡胤的一统天下求得偏安。可是,赵匡胤怎会容得李煜的这点小心思,将来朝进贡的李从善扣留京师,李煜亲自书写奏疏请求都无济于事,无可奈何重又沉浸于宴饮笙歌之中。

不过,李煜从未放弃自己的幻想,他下令贬损制度,下“诏”改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改为司会府,御史台改为司宪府,翰林改为文馆,枢密院改为光政院;降诸“王”为“公”,以示尊崇宋朝。赵匡胤对此的回应是,授李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赐予宅第留在京师,以为人质,暗示李煜入京降宋。李煜表面继续进贡,实则修兵备战。这不得不让赵匡胤有所担心,经由李从善给李煜下达谕旨,要他来宋,李煜的回应仍然是,进贡,还有不问政事。

眼见日子愈见难过,手足无措的李煜除了委曲求全已然别无他法。赵匡胤派遣翰林院学士卢多逊出使,李煜听说赵匡胤将要大举兴师便表示愿意接受册封的爵位,但为时已晚,生生被拒。国运衰微,内史舍人潘佑上书极谏,只落得下狱自缢。赵匡胤再次下诏要李煜来朝,他依旧称病不行,想不到这次的回应是,兴师讨伐。甚是恐惧的李煜除了奉表请求缓兵就是进贡,入京的使者如石沉大海般被扣留,赵匡胤没有给李煜留下任何转圜的余地。

宋兵攻克池州,采石矶大败两万军队,擒获将领,俘获曾经赐予的战马。吴越国趁火打劫进犯常州和润州,还将李煜质问的书信转送宋廷。自古长江是天险,无人架桥渡若飞,李煜笑道不过儿戏,赵匡胤却在出兵之前就准备妥当,石牌口试架浮桥,在采石三天建成,大军越江如履平地。赵匡胤将李从镒送回江南,亲笔下诏敦促李煜投降,润州陷落之后,李煜仍然遣使进贡、哀求停战,此次无果,他又再次进贡乞求延缓进军自是被拒,只得赵匡胤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慌忙之中,李煜将兵权交给皇甫继勋,任命徐元瑀等人传诏。可是,直到兵临城下,李煜还不知情,他登上城楼才发现,城外军栅排列整齐、旌旗遍野,方知被人蒙蔽,恐惧与愤怒之下诛杀皇甫继勋,急召朱令赟连巨筏、载甲士万人从上游驰援、截断浮桥,不料半路就惨败于宋军。无奈之下,募集五千勇士袭击宋营,乌合之众难敌骁勇宋军,终是无力回天。

那个冬天,格外寒冷,李煜觉得。金陵陷落,他多年来的幻想还是破灭了,带着近臣迎接宋将曹彬,与宰相汤悦共四十五人被俘送京师。明德楼上,赵匡胤俯视着这个在自己威胁之下勉励力撑十五年的李煜,他身着白衣、头戴纱帽,待罪于下。赵匡胤还是赦免了李煜,封为违命侯,赐予帽子衣带、器皿物帛,封小周后为郑国夫人,将他的一众儿子、兄弟封了将军。也许,一向重视文人的赵匡胤还是对这样一介文人有所不忍吧。

赵光义即位,免去李煜的违命侯,封为陇西郡公,增加月奉、赏赐万钱,还召他到崇文院,指着李煜的书问他归朝之后是否读书。四十二岁那年的七夕,李煜终于走完了坎坷而又难熬的一生,为此赵光义罢朝三天,赠太师、追封吴王。

有人说,李煜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招来赵光义愤恨,诸罪并罚,赐牵机药鸩杀李煜。酒助药性中,李煜全身抽搐,最后头部与足部相接而死,状似牵机。正史之中,并无这般记载,它太过凄惨,让人不忍卒读。

阴差阳错的帝位,风雨飘摇的南唐,一切一切的错位,都注定,本来只求文人生活的李煜,一生的愁苦哀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