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不妨从坚持写日记开始 绝大多数语文老师都觉得学生有必要写日记,但有说不出的苦衷,那就是日记顾名思义,就需要天天写,这无疑增加了工作量。为此,许多人不由自主地简化为周记,这也与《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练笔不少于一万字相吻合,不知为啥,我却坚持学生每天写日记。 魏书生先生就特别赞同学生写日记,称之为思想道德长跑,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让学生每天写日记,尤其是基础年级,有利于增加与孩子的感情,更好地挖掘生活中的美,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这不,休息了一个月,孩子们普遍反映,自己辛辛苦苦写的日记没人批阅,自然开始马虎,字迹潦草,内容散乱,我顿觉黯然神伤,看来两个多月的训练算是白费了,只能一切从头开始。 《新课程标准》里明确规定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这也就预示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与生活紧密相连,我研究了八年的南通市中考作文题,从2008年《一道风景线》到2015年的《一次相逢一份暖》,在题目或者提示语中都在暗示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明确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写一篇文章,这一方面需要广大学生平日里除了进行词语积累外,还要有意识地收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来,写日记是必须的,也是最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的。 其实,叶圣陶先生也觉得学生写日记特别有必要,老人家在《日记与写作能力》中旗帜鲜明地指出:“日记的材料是个人每天的见闻、行为以及感想,包括起来说,就是整个生活。我们写日记,写作这件事就跟生活发生了最密切的联系。从这种联系逐渐发展,以致著书立说,述作等身,总不会违反现实,或者取那种不真诚不严肃的态度。我们从日记练习写作,这就跟现代语文教学同其步趋。由此锻炼得来的写作能力,必然深至着实,绝不会是摇笔展纸写几句花言巧语的勾当。” 也就是说,时下许多考生喜欢写着假大空的胡编乱造作文,一方面,作文教学从来都是杂乱无章,没有系统性,导致考生只能胡乱找些优秀作文,刻意模仿,这不能不说是习作的悲哀;另一方面,平日里学生缺乏生活观察,只是在应试技巧与词语积累上下功夫,忽略了平日里生活一点一滴地积累,可以说,只有自己生活体验的内容,写出来才能够活灵活现,不至于违背生活常识,闹一些笑话来。 我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做学生期间没有要求写什么日记,乃至于上了大学,才明白写作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然而,我最的幸福恰恰是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写日记,正因为多年的坚持,在写作上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如今,自家书橱里还收集了一部分自己和学生写的日记,静下心来读一读,还真的别有一番情趣。 有人说,做语文老师特别难,本来上学时,语文功底还算不错,但自从批阅学生良莠不齐的文章,自己也渐渐地没了写作灵感,反而错误百出,实在有些过意不去。我个人认为,语文老师要争取写下水作文,唯有如此,你才能够真正体会写作的辛酸,不至于说出一些空中楼阁的话来。 有些专家也提倡语文老师写下水作文,殊不知,下水作文不是想写就能成的,也需要一个过程,否则,糟糕的下水作文是很难在学生面前丢人现眼的。到底如何写出像样的下水作文,许多专家可能很少思考,原因很简单,自己是笔杆子,自然涂鸦文字不成问题,也固执地认为,语文老师一定有这样的水平。 我从事过将近六年的全镇新闻报道的审稿员,发现许多语文老师写出的报道稿实在欠缺火候,一篇三四百字的报道,要么是别字多多、病句连连,要么是词不达意、句意不明,别忘了,这些撰稿者都是学校的骨干,自然在教学上很有一套,可真正要叙写一件事,也未必就那么轻松。可想而知,学校教育教学骨干尚且如此,其他教师又会如何呢? 语文老师怎么样才能写出像样的下水作文,我觉得一方面要读各类书籍,包括教育学、哲学、心理学、修辞学、语法和文学等等,只有博览群书,自己才知道写下去的文章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我发现一个人的见识不高,想要写出一流的文章,那是不可思议的。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里所说:“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事实上,许多一流作家或者学者,他们对自己的作品向来不怎么满意,比如钱钟书撰写《谈艺录》和《管锥编》,三番五次的修改,可以说,回过头来,再看看,说不定还有许多东西要进一步考证呢?语文老师想要写出一流的下水作文,就得在眼界上高于一切,否则,文章只能畏畏缩缩,没有一点灵气可言。 另一方面,就得与学生一样,实实在在坚持写教育教学日记,其实,人的写作信心来自于平日里点点滴滴地思考与收集,许多语文老师读教育学杂志或者专著,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这文章里提到的观点我平日里不是也想到的吗?问题是没有写出来,只能是唉声叹气的份儿了。写日记,只有写的人才会知道,平日里生活杂乱不堪,想要找到一个像样的文章来,就需要多读书、多思考,不断地总结出事情背后本质的东西来。 我写教育教学日记应该从工作之后的三年才正式开始的,那时到南通大学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原来通州市教育局的一位副局长说的,不要奢望写出惊天动地的文章,只要关注生活点点滴滴,都会得到意外的收获。我发现,刚开始写的日记,如今看看确实有些不堪入目,但写了一本又一本,渐渐地开始摸索出一点点写作门道,把这些门道再与孩子们分享,渐渐地自己与孩子们都喜欢上了写日记,连其他任课老师都会时不时偷看我们写的日记,看来,日记真的能够给语文教师和学生带来写作的自信。 平日里坚持写日记,自然就会有意识地关注学生和同事,再加上读大量的书籍,也会从更高层面思考问题,写出来的东西也就有了味道。真的,一件毫不起眼的事儿,只要深度思考,再进行触类旁通,自己就会发现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一旦写出来,自然会觉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渐渐地,借助网络平台,把写出来的一篇篇文章晒出来,到现在已经有了一千七百多篇像样的文章,内容自然是五花八门,啥都有,奇怪的是,有时候,一个激灵,立马就有了写作冲动,稍微梳理一下,还能创作出小说、诗歌来,当然了,自己写作有了信心,学生也跟着崇拜起来,他们见证语文老师不到一个小时写出二千五百字以上的文章来,也时不时到我的博客里瞅瞅最近有什么观点,难怪孩子们在文章中写道,“钱老师生病在家,我们就像失去了主心骨一样,整个人都没了精神气,如今钱老师来了,我们又找到了灵魂的归宿地,实在太好了。” 这不,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写日记与提高写作能力的关系,我利用电子显示屏与学生一起学习《新课程标准》、《八年的南通市中考作文题》以及近几年满分作文,目的只有一个,想要把文章写好,从日记开始才是王道,愿更多的语文教师能够行动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写中找到快乐,在快乐中享受学习生活带来的幸福。(钱永华 |
|
来自: 昵称20318664 >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