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菊打官司》:倔强的秋菊,失落的乡村

 蜀地渔人 2015-12-16

作者刘建军,法律读库原创部落成员,笔名:秋水长天居士,法律博客:sm秋水长天居士。法律读库投稿邮箱:1751490@qq.com


《秋菊打官司》,这可能是一部令法律人激动不已、进而喋喋不休论述了很多年的电影,无论是苏力老师还是冯象老师都曾经对这一部电影做自己独特的诠释,我曾经也被他们深刻的论述所深深吸引。而对于这部电影,不知是什么原因,一直想看却一直看不下去,直到前几天才完整地看完了这一部“传说”已久的电影。


我有些说不清楚,正如《秋菊打官司》处于混沌之中的“法”一样,我的感觉也模糊不清。可是,影片中所反映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情节却又是我所熟知的,我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中长大,而那一片黄土地上,直到今天也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依然可以作为这个社会与人情的一个意义深远的注脚而存在。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时空之内,社会的变迁是很缓慢的。我有时对着都市的夜空,总会想起自己的故乡的星空,没有霓虹灯的照耀的夜空,总是显得很纯粹,也很干净。那里的乡亲们,就像秋菊一样,淳朴、善良,也可能会像秋菊一样的执着。


每每阅读与《秋菊打官司》有关的文章,我就会有一种想法,很多看似深刻的东西,事实上都有可能是虚假的。当我沉静下来,想起我的家乡,想起那儿的人们世世代代的生活情景,我特别强烈地意识到,生活原本很简单,很纯粹。而正是我们自己将生活解释得很复杂,甚至将生活过得很冗繁。就像秋菊打官司,这在农村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根本不像学者所说那么复杂,或许只因为秋菊比一般人更执着,更较劲而已。其实,对于任何一种社会,它都不会是一个独立的模式,一个社会总是包罗万象,千丝万缕,不是一种理论所能解释的,而实际也仅仅是解释而已,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可实践的意义。当然,令我感到糟糕的情况还在于,专家学者更多的时候试图通过这样的一种理论解释而将这种生活模式化,进而将这样的一种社会纳入他们的理论体系,以期来改变着这样的社会状态。尽管,法律人似乎没有这样的能力,但是他们有这样的自负,有这样的野心。


当然,还是那一个我熟悉的字眼——“西北”,《秋菊打官司》之中的“西北”是原汁原味的,而《盲山》之中的“西北”则显得野蛮,甚至是残忍。相比于学者专家的解读,这种超越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的诠释,在某种意义上却显得更加的真实,而且更加具有穿透力。因而,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真实,也比较纯粹的展示了一种生活,一种状态,一种情节,这是迥然不同于专家学者们有些故弄玄虚的解释。因而,我只是觉得如果不了解这里的生活,所有的论述都会陷入一种“自娱自乐”的境地,甚至会是对生活本身的一种“解构”,法律人所苦思冥想的东西,那里人只会说一句“我们的生活不像你们说的那样”,如此,我们所有的解读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这就是现在法律学者所存在的问题,他们往往只是躲在书斋里畅想天下,用他们所理解的生活去构想别人的生活,甚至,用他们的所处的时空去定义别人所处的时空。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给我们呈现了一种最质朴、最真实、也是最美好的乡村生活,尽管一切显得有一些“破败”,但他们的生活其乐融融、井然有序。当然,我也佩服秋菊的执着,但它却只是执着于寻找一个“说法”——村长的道歉。有人说,秋菊是一个法盲,在我看来,得出这样结论的人首先应该释名“法”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法使得秋菊成为法盲。或许我们会得出显而易见的答案,就是我们的国家机关所制定的那些法律,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法律推行的过程恰好是以法盲的不断出现为代价的。秋菊只是一个代表,而成千上万的法盲也将紧随其后。而实际上,秋菊遵从的是她所在那个空间之内的“法”,而她的问题在于她想通过寻找另外一种法来弥补她所处的这个乡村的“法”在解决她与村长纠纷时的无能为力。我们也可以看得到,在经历的一番折腾之后,秋菊显然又回到了原来的乡村生活的状态之中。我们也能够看得到,村长也只是因为性格使然,始终没有给秋菊一个她所想要的“说法”,而使得一个小小的案件不断地被寻找解决。此外,我们也会惊奇的发现,秋菊所遇见的人以及连同她自己,都不存在道德上的瑕疵。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社会。因而,此时的法律反倒显得有一些“不近人情”。而我们从秋菊怅然若失的眼神中能够看得出他对那样的结局的困惑与不解。这是一次秋菊心目中的法与国家法的一次轻微的碰撞,而这样的碰撞会多起来,也可能会激烈起来。


众所周知,现代的法治文明是产生于商业社会,这一切与“乡土社会”是那样的格格不入。因而,在我看来,规则的生成有其独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城乡分治并没有错,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之中,城市与乡村的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城乡分治最终导致的却是对乡村的歧视性对待,这才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恶果。而不是乡村规则本身的缘故。将农村变成城市,如果其乡土性没有改变,以此而存在的规则也不会轻易地改变。因而,所谓的城乡一体化本身就存在着问题,尤其是形式上的城乡一体化既破坏了乡村原有的生态,又无法创造出一个城市。秋菊打官司,无疑在向我们昭示这样一个道理:用依赖于城市文明的规则去解决乡土社会的事情,就会让这些规则陷入道德或者习惯的困境。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结构之间的对抗,最直观的反应就是两种不同规则的冲突。而今天轰轰烈烈的城乡一体化也必要付出代价,乡村的治理体系被无情地打破,而新的治理体系有难以建立。今天的乡村是失落的,是被遗忘的,甚至是被歧视!


其实,在一个封闭的人情社会里,道德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