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xulangmang 2015-12-16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需要人才,而人才就要靠教育。而综合实践活动课正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课程。因此,我们要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一、联系生活,提高创新意识。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

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我组织同学们带好碎布、针线教他们做沙包。在这个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缝制出形状不一的沙包。

二、创造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为学生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活动情境,消除学生的心理顾忌,使学生敢想、敢说,闪现灵动的智慧。好的环境,能直接沟通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身心愉快,在活动中轻松接受知识,而创新意识就孕育在这种情境中。

三、提供机会,培养创新精神。

陶行知说:解放儿童的大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能把儿童的空间排满。  因此,教师应把时间还给学生,尽量多的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不同机会,让所有的孩子都积极活动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内驱力,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学生放开了,其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参与中去实践,去体会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得到发展。

四、课内外结合,培养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在课上布置给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去讨论和验证,并找机会实践和体验。通过开放式参与社会活动,容易随时汲取最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生活为课堂,生活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自主地参与活动,并在教师指导下自我决策、自我活动、自我锻炼、自我调整、自我发展,从而在尝试、操作、探索、研究的过程中获得体验,积累直接经验,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和持续发展等综合能力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