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是怎样建设海绵城市的? 探索小流域治理,先学德国,再走自己的路!

 丰年雪好大 2015-12-16

古人言因地制宜,因此打造“海绵城市”不能生硬照搬他人的经验做法,而应在科学的规划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自身特点的措施,才能真正发挥出海绵作用,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今天向大家介绍德国是怎样建设海绵城市的,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个好的参考。

得益于发达的地下管网系统、先进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和规划合理的城市绿地建设,德国“海绵城市”建设颇有成效。

德国城市地下管网的发达程度与排污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城市都拥有现代化的排水设施,不仅能够高效排水排污,还能起到平衡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德国首都柏林为例,其地下水道长度总计约9646公里,其中一些有近140年历史。分布在柏林市中心的管道多为混合管道系统,可以同时处理污水和雨水。其好处在于可以节省地下空间,不妨碍市内陆铁及其他地下管线的运行。而在郊区,主要采用分离管道系统,即污水和雨水分别在不同管道中进行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提高水处理的针对性,提高效率。

近年来,德国开始广泛推广“洼地—渗渠系统”,使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相连,形成了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低洼的草地能短期储存下渗的雨水,渗渠则能长期储存雨水,从而减轻城市排水管道的负担。

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日臻成熟,目前主要的城市雨水利用方式有3种: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统。收集的雨水经简单处理后,可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二是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道路雨洪通过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德国城市街道雨洪管道口均设有截污挂篮,以拦截雨洪径流携带的污染物。城市地面使用可渗透地砖,以减小径流;三是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小区沿着排水道修建可渗透浅沟,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径流时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则进入雨洪池或人工湿地,作为水景或继续下渗。

专家认为,大面积的城市公园对调节城市局部气候、保持水土和地下水蓄积有重要作用。德国的许多城市市中心都有面积巨大的城市公园。例如,慕尼黑英国花园,面积约410公顷;柏林市中心的蒂尔加滕公园,面积约210公顷。此外,许多大型建筑物停用或废弃后,德国政府会考虑将其合理规划成城市绿地或公园。例如,滕伯尔霍夫机场停用后,柏林市政府就将其规划成一座面积为300多公顷的城市公园。

鉴于柏林的城市热岛效应已经显现,专家们建议,更多的“绿色屋顶”不仅可以通过水分蒸发控制温度升高,而且“绿色屋顶”能吸收更多雨水,在强降雨情况下减轻城市管道的压力。目前,柏林市的部分议员正在考虑通过补贴措施鼓励柏林市民参与建设“绿色屋顶”。据了解,补贴的时间为5年,额度未定,柏林市政府将在今年夏休季后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专家评估认为,这项屋顶绿化工作如果能达到一定密度,未来至少可以留住60%的降雨。

为了加强城市“绿色基础”建设,德国联邦环境部前不久刚出版了一份关于城市绿地建设的绿皮书,旨在讨论德国未来城市绿地建设的远景规划。到2017年,德国政府还准备出台一部白皮书,详细介绍城市绿地建设的具体措施。“绿色基础”建设将极大地改善未来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带来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综合效益。

原标题:案例 | 德国是怎样建设海绵城市的?


探索小流域治理,先学德国,再走自己的路!【141国外】

2015-12-08 OBAO



概况

最近一段时间,众多城市都在探索小流域治理的路子。北京市更是将自己今后的治河重点放在了小流域修复上,那么笔者,今天趁着有空来谈谈对小流域治理的看法。在小流域修复上,德国算是走在世界前列。探索小流域修复,我们可以先学德国,再结合实际情况走自己的路。

注 释
关于小流域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美国将集水面积小于1000km2的流域称为小流域。欧洲各国则将集水面积在50~100km2以下的流域称为小流域(或称荒溪)。我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单元一般为数平方公里至几十平方公里但一般不超过50km2。(来源于知网)




德国某小河流



在欧洲小流域修复起源于山地整治, 德国的小流域治理工作集中于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几年前,笔者由于项目的原因,接触到了小流域治理。故对德国在小流域治理方面有点感触,德国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1.高度重视治理工作

由于政府的领导人把小流域治理作为环境保护, 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及改善山区人民生活、旅游、休息、疗养等条件的重要措施, 政府根据自然保护的有关法律, 每年拨出大量资金开展小流域治理,并责成水利部门设立专门机构, 配备各类专业人员共同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2.详尽调查研究小流域现状

德国水利部门曾组织地质、地貌、土壤、地植物、林业、农业、水利工程、遥感、电算机等方面的专家, 于1974年完成了全国山区小流域现状调查及危险性分类的工作。因此,德国全国小流域的类型有多少需要治理, 综合治理措施的配置比例, 小流域治理的工程量等, 均有详尽的资料。这些资料是小流域治理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




详尽的调查是规划的基础



3.集中治理、综合治理

尽管德国经济实力雄厚, 每年用于小流域治理的经费不少, 但他们仍然强调按小流域逐条地集中治理, 综合治理, 有多少钱, 办多少事, 而不是大面积铺开。




长沙某小型河流综合治理


德国某村庄



4.发展生态自然工程

德国的小流域治理虽然由水利部主管, 但他们并不热衷于在沟道修建大型建筑物, 例如大型拦沙坝、护岸丁字坝、导流堤等。相反地, 他们大力推广模仿自然景观的水利工程措施。在他们看来, 自然界本来已经形成了优美的、稳定的生态系统, 只是在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情况, 才遭到破坏, 失去了平衡。




吉林通化某小型河流全面渠化



他们在坡面以恢复植被的绿化工程为主, 很少采用钢筋混凝土修建护坡工程。对于缓坡农地, 采用水土保持作用大的作物, 轮作制度及水土保持耕作法, 尽量避免修梯田。在沟道中, 尽量采用低坝、非钢筋混凝土坝( 如干砌块石、浆砌块石、铁线石笼、抛石护岸) 及生物堤坝。对于沟道的侧向冲刷, 他们尽量避免采用砌石护岸、挡土墙等工程, 而是使沟坡形成天然的稳定坡度, 然后营造防冲护坡林。




德国某小型河流自然修复



5.生产与科研溶为一体

为了开展小流域治理工作, 在水利局内配备了地质、土壤、地植物、地貌、水利工程、林业、农业等方面的工程师。工程师们根据生产中提出的问题, 开展科学研究, 然后又将科研成果去指导生产。

6.治理过程与自然保护结合起来

自然保护是环境保护的一部分, 其任务是保护人类, 动物以及植物生存的环境, 维持生态系统门平衡,对已遭破坏的自然环魔进行整治与养护,建立或恢复生物群落冰系。自然保护的对象不仅是无人占用的天然景观, 而且包括有人居住的区域, 以保障人类生存的安全。




巧妙应用浮水喷泉式曝气机,活水增氧造景


把小流域治理与自然保护结合起来



观点

河流退化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现象,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大坝建设、河道的改造以及水污染成为世界各国河流退化的一致原因;在国内对自然河道的生态性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对生态河道缺乏研究,河流的生态服务价值还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习惯上沿用城市河道的治理方法治理山区河道;存在水面及绿化等于生态的认识误区,存在生态的自然河沟道通过治理工程而变得不生态的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