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论转载】学习歌唱要怎么巧用功

 莲子6666 2015-12-16

点击歌唱艺苑↑↑↑轻松关注

感谢您的关注、分享,谢谢您的支持!

感恩成长的路上有您的关注和分享!

祝福您和您的家人与喜悦平和同在!

学习音乐的学生要怎样用功?声乐演唱专业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与器乐相比,它不仅仅是音乐的一个种类,而且在绝大多数声乐作品中音乐是与文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文学只是一个故事背景,它和音乐艺术两者中距离或远距离地结合在一起。但在声乐作品的艺术歌曲和歌剧中,文本中的每个字、词都有它在旋律上的固定位置,这是音乐和文学的近距离结合——最亲密的结合。声乐学习绝不只是学习发声方法,还要提高自己对诗歌、剧本、小说等文学作品的理解力和感悟能力。

要成为一位对中外声乐作品涉猎全面的歌唱家,对各种语言不但要读音正确,对歌词的语句结构、语气、语势也要正确理解、表达。在对待歌词方面不懂或不全懂就模仿着唱,而且照样上台考试、比赛、演出的现象并不少见。如韦翰章作词,黄自作曲的《春思曲》的歌词中的“寒衾”“绿云慵掠”“分色上帘边”等与当代口语相去甚远的语句究竟是什么意思?如果教师以为学生懂得未加以解释,学生自己实际不懂也不问,仍照样考试、演唱,这样能有好的艺术表现吗?如果是古诗词歌曲,那就更要对字面意义、写作背景及深层内涵进行学习和理解。对外国作品的语意,也绝不能仅凭我国出版物上的译义来理解。有的翻译为了中文的押韵或者为了配歌的需要,并不是很忠实于原意,学习外国作品,最好通过逐字翻译了解原意,要真正学习该国文字的拼读规律,最好还要懂一点基本语法,切不可仅凭模仿某个录音去完成拼读学习。而在练习时,先正确、熟练朗读,再按照音乐节奏朗读,最后与旋律结合在一起。如果再做进一步要求,则应该搞明白句子结构,弄清哪几个单词是一个组合,语气重音在哪里,那就会演唱得更合乎语气和感情,除了对歌词这样认真学习、用功,还要对声乐作品中文学部分的背景和来源做案头工作。

对于音乐部分的用功,首先要仔细读谱,包括所有的速度、力度、表情术语等。最好能够熟悉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该作品在作曲家全部创作中的地位。读谱时不仅要读歌唱声部的主旋律,而且还要读包括器乐部分在内的多声部音乐乐谱;理解、熟悉声乐、器乐各个声部如何穿插、配合;弄清音乐主题(动机)如何先后或同时呈现、发展和再现,并要分析全曲的和声布局。当然,这就需要在声乐主科之外,用功学好音乐基础课—和声、复调、曲式、史论等课程。这样,在与钢琴或乐队合作时才会较为顺利,在实际演唱表演时才会较为生动。如果该作品是旧作或历史上的名作,则要多听几位不同演唱者的音像资料作为学习和参考。

如果想提高演唱的艺术感染力,则需要博览群书、感悟生活。声乐学习者的底蕴在于“厚”和“博”。读诗,看小说,研读古文,欣赏名画,接受各种戏剧、影视的熏陶,广泛欣赏各种风格、流派和各个时代、时期的音乐作品都是必不可少的。艺术修养不能靠突击,只能积极、全面、持续地积累。一位演唱者在舞台上短时间的精彩表现必然浓缩了他(她)长时间的积淀。学习和欣赏切忌狭窄和完全实用主义的急功近利的行为。如有的声乐学生不喜欢欣赏交响音乐会,甚至连他本人所属声部的独唱音乐会都不愿意去听,就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视野狭小、知识结构严重不均衡。

声乐学习者容易进入的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认为“苦练”就是“苦”到嗓音的疲劳上。有的人属于初学阶段或基本方法还不正确,但为了用功,每天连续唱一两个小时,甚至更多。直到嗓音唱嘶哑了,他(她)才欣慰地感到自己这一天努力了,没白过。要知道嗓音和眼睛一样,是身体最敏感和脆弱的部位,如果使用不当,极易受损。当然,唱功深厚的人嗓音的耐力也比一般人强得多。耐力也是唱功好不好的检验标志之一。比如一部大歌剧的主要演员基本可以做到在两三个小时的演出过程中嗓子不累,音色、音量、音域的能力,

对于初学者的练习来说,每次半小时左右即可,每天一般不要超过两次。如果发觉自己在练习中唱得不对,不是课堂上教师要求的正确状态,不要急躁,要停下来回忆、思考,等找到正确的状态再继续练习。高年级、有较高程度的学生每次练习可持续一小时,每天两次,每次之间要有足够的间隔时间(如早、晚各一次),而在每次一小时之中也应有短暂的间歇,而且绝不能在练习时间内过多练习高声区或过多重复唱段中的高难乐句和段落。在感冒、嗓音有病变、失眠或体力极端疲劳时应积极休息和治疗,恢复正常之后再练习歌唱。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这个循序渐进的嗓音训练过程,将被训练者的歌唱方法置于正确的基础之上是放在首位的,然后渐渐发展。这个基础的核心要点是歌唱时正确的身体姿态、正确的吸气方法,以及与吸气过程同步形成的良好喉咽状态,在这个基点之上两侧声带在气息的正确支持下靠拢发声。基本的发声方法讲求声带震动和呼吸使用的平衡,简称声气平衡。为了建立这个基础,开始训练时一般使用人声的自然音域——中声区,发声练习采用单音或短句。对于这个认真、从容地建立基础(俗称“扎下基功”)的工作,学习者要有耐心和细心,

学生开始接受发声训练时,在头脑中要建立两种记忆。第一种是自身听觉记忆。在练习的时候,每当唱出一个正确的声音,教师会加以肯定和鼓励,并提议再重复这个正确的效果。只有清晰无误地将这个自身听到的正确音响保存在自己的听觉记忆中,才能做到多次复制和巩固这个音响并逐渐变成自己的习惯。同样,每当学习者唱出一个正确的声音,自身参与发声的各个器官会有一种协调配合的感觉,对于这个感觉在大脑皮层中也应有意识地保存记忆。这是第二种记忆。当学习者再次复制这种正确发声并多次重复养成习惯时,这种有意识地保存和强化的记忆就会起到良好的保证和促进作用。这两种记忆都会成为学生悟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声乐学习的领域尊师是一个普遍的要求,正常的社会生活中一般学生都能做到。但是从古至今、从中到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头脑,每个学生都会通过自己的观察、观摩、合作、体验对教师做出自己的判断。即使某个教学单位中都是合格的教师,但每位教师的素养、特点也会各有不同,因此会留给学生不同的印象。

声乐教师的素养当中包含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道德品质。2.对声乐的观念。3.对歌唱的听觉分辨力。4.示范能力。5.理论方面的阐述能力。6.音乐感觉,包括对多声音乐的驾驭能力。7.对学生心理的了解和影响的能力。8.教学方法和经验。9.教学过程中的机动应变能力。

如果上述九个方面都具备、都很强,当然是一位难得的好教师,选择教师是用功学习的前提。如果真遇到了不合格的教师,特别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有权拒绝,不能拿自己的事业前途开玩笑,

学生在声乐课堂上学习时要切记:主要学习教师正确的声乐审美观;学习教师对声乐演唱的听辨力;学习教师解决声乐演唱难点时的思考、判断和选择关键点、切点的能力。切忌直接模仿教师范唱的声音,因为每个人的嗓音条件不一样。学方法,唱自己。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急于唱难度大的作品,不要急于上台表演,不要急于去参加比赛,不要在考试、音乐会的曲目难度上盲目和其他同学攀比!

给你指导过一次、两次的老师也是老师,可能还是对你有关键性启发的老师;一句话、一个提醒,甚至一个刺激了你的批评,只要有心,到处都有助你成长的土壤、肥料和雨露。


交流、合作联系QQ:70982807

免责声明

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只提供学习交流;

····歌唱艺苑·第151215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