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处及其家族墓

 风云际会2009 2015-12-16
周王庙、周墓墩
——周处及其家族墓
年复一年,时间终于又来到了2013年的最后一天。
按照汉语拼音排序,“Z”是最后一个字母,此篇就选定周处墓作为年终末篇。
这篇其实酝酿了有两个多月了,迎接西元新年,那就多上点图吧。
 
周处,这是一位鼎鼎大名的历史人物。
“除三害”的故事,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
刘文亨、王文玉先生和说的相声《王金龙与祝英台》,有一段用河南话的搞笑描述:
“……
刘:你刚才唱地那是嘛玩意儿啊?
王:《除三害》。
刘:什么?
王:《除三害》啊!
刘:除三害?哼!你这是原则问题!
王:什么原则问题啊?
刘:八亿神州笑颜开,举国上下‘除四害’!我们全国人民都‘除四害’,你为嘛‘除三害’嗫?
王:这挨得上嘛。
刘:你唱地那是什么词?
王:若提起这三害令人可恨。
刘:什么,这三害令人可恨,照你这个观点,那个‘四人帮’;里面有仨可恨的,还有一个好的啊?
王:走!
刘:叫我说这四个家伙都可恨。
王:是都可恨呐。
刘:你说他们那个用心何其毒也!‘他们披着马克思的外衣。’你听听,马克思的外衣他们穿上了,他们让马克思冻着。
王:哎哟。
刘:这天气这么凉,这要把马克思冻感冒了怎么办涅?
……”


 
周处墓虽在外地,但还是要从我们身边说起。
南京,现存与周处有关的遗迹,最著名的当数“周处读书台”。
周处读书台,今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街道饮虹园社区老虎头44号。
1982年,周处读书台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门坊后面的某民宅内墙壁上,还嵌有一通清代的《周处读书台》碑刻。
这里,其实还是李渔的芥子园,也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赤石片矶”所在。
 

 

三、周王庙
 
写周处,自然不能离开周王庙。
2013年4月7日下午,笔者与钙兄、于兄、舒克、北山等几位师友同访。
周王庙,今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城镇东庙巷东端,门票免费,停车免费。


 


周处,《晋书.卷五十八.列传第二十八》有传;
《元史.卷三十九.本纪第三十九.顺帝二》记载,至元三年三月,追封周处为王,“癸亥,加封晋周处为英义武惠正应王。”
周王庙,历史上是纪念晋平西将军周处而为其所建的专祠。
1982年3月25日,“周王庙及碑刻”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调整公布为第一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宜兴市政府拆迁周王庙北侧民居,建成下沉式广场,新建一座石质四柱三间冲天式牌坊,沈鹏、吴冠中分题正、背额,欧阳中石、李铎题联。
广场北端为紫砂工艺师徐秀汤制“周处除三害”大型浮雕照壁。




广场的南端牌坊的南面,又是一座牌坊式大门。
门口现挂有两块牌子,即“宜兴周王庙文物保护管理所”和“宜兴碑刻博物馆”, 旁边还嵌有省保碑。
大门的两端,分置一对门狮旧物。
进门后,是第一进院落,正对戏台背面。
在东侧廊檐下,陈列了部分石刻,其中有一尊高大的武士像。
年代、用途,都说不好,还请方家正之。
 

 
该庙始建于西晋元康九年(公元299年),原名“周孝侯祠”,南宋绍兴年间赐名“英烈庙”,
元代封王,故称“周王庙”,亦称“周侯古祠”,历代均有修建。
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至五十五年、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均有修建。
现存主体建筑,为明代重建,至抗战初期还保存尚好。 
1966年,庙前牌坊被拆毁,庙则作为宜兴制药厂办公室。
1983年,制药厂将正殿移交县文管会。
1994年4月30日,周王庙修缮一期工程竣工并开放,总投资近84万元人民币。
总占地面积2000多平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米,复建戏楼600多平米。
大殿内重塑周处坐像,大殿东西厢房陈列有周处生平事迹。
赵朴初题写匾额“周孝侯庙”。


 
]
 
穿过戏台门洞,进入第二进院落。
院子的北面为戏台正面,南面为大殿,东面为“周培源生平史料陈列馆”,西面为“宜兴民俗文物陈列馆”。
相比起周王庙的碑刻而言,这两处小展馆并无太多看点。
 
大殿,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建筑立柱用花岗岩、阳山石和青石制作。
大殿牌匾“孝侯殿”,杨仁恺题;殿内牌匾“阳羡第一人物”,尹瘦石题;“浩气凌云”,尉天池题。
大殿正中塑周处坐像,殿内两壁山墙上分别绘有射虎、斩蛟图。
殿内还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碑刻18通。
 

 

大殿内碑刻中,最著名的自然是大殿正堂西壁下并列的两通石碑,即《周孝侯碑》和《宜兴周孝公庙记》。
伪托陆机撰、王羲之书《周孝侯碑》,过去多有论述,这里只辑录全文如下:
“晋故散骑常侍、新平、广汉二郡太守、寻除楚内史、御史中丞、使持节大都督、涂中京下诸军事、平西将军、孝侯周府君之碑。
晋平原内史陆机撰,右军将军王羲之书。
君讳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氏胄曩兴,焕乎坟典,华宗往茂,郁其简书。启三十之洪基,源流定鼎;运八百之远祚,枝叶封桐。轩盖列於汉庭,蝉冕播於阳羡。《二南》之价,传不朽而纷敷;《大頀》之音,声无徵而必显。山高海阔,其在斯焉。
祖宾少折节,早亡。吴初,召谘议参军,举郡上计,转爲州辟从事别驾,步兵校尉,光禄大夫,广平太守。父鲂,少好学,举孝廉,吴宁国长,奋威长史,怀安、钱塘县侯,丹杨西部属国都尉,立节校尉,拜裨将军、三郡都督、太中大夫,临川、豫章、鄱阳太守,晋故散骑常侍,新平、广汉二郡太守,封关内侯。簪绂扬名,台阁摽著,风化之美,奏课爲能。亭亭孤美,灼灼横劭,狥高位於生前,思垂名於身後。遂以罕言不违,应期出辅。洋洋之风,俯冠来叶;巍巍之盛,仰继前贤。
君乃早孤,不弘礼制,年未弱冠,膂力绝於天下,妙气挺於人间,骑猎无畴,时英式慕,纵情寡偶,俗弊不忻,乡曲诬其害名,改节播其声誉。遂来吴事余厥弟,欢然受诲,向道朝闻,方励志而淫时书,便好学而寻子史,文章绮合,藻思罗开。吴朝州县交辟太子洗马、东观左丞、中书右丞、五官郎中、左右国史。靖恭夙夜,恪居官次,迁大尚书仆射、东观令、太常卿、无难督。匡熙庶绩,朝廷谧宁,使持节大都督涂中京下诸军事,封章浦廷侯。国犹多士,君实得贤。汪洋廷阙之傍,昂藏寮寀之上,射兽功犹见显,刺蛟名乃远扬。忠烈道自克修,义节情还永布,琳琅梓杞,珪壁栋梁。君著《默语》三十篇及《风土记》,并撰《吴书》。
於是吴平入晋,王浑登建业宫酾酒,既酣,乃谓君曰:‘诸人亡国之余,得无戚乎?’君对曰:‘汉末分崩,三方鼎立,魏灭於前,吴亡於後,亡国之戚,岂惟一人!’浑乃大惭。仕晋稍迁,总统初入,拜谘议郎,除讨虏护军、新平太守,抚和戎狄,叛羌归附,雍士美之。
转爲广汉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不决者,处以评其枉直,一朝决遣。以母年老罢归。
寻除楚内史,未之官,徵散骑常侍,处曰:‘古人辞大不辞小。’乃先之楚。而郡既经丧乱,新旧杂居,风俗未一,处敦以教义,又检尸无主及白骨在野,收而葬之,然以就徵,远近称叹。及居近侍,多所规讽。迁御史中丞,正绳直笔,凡所纠劾,不避宠戚。梁王彤(肜)违法,处深文案之。及吴人齐万年反,朝臣恶其强直;皆曰:‘处,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庶僚振肃,英情天逸,远性霞骞。陕北留棠,遂有二天之咏;荆南度虎,犹标十部之书。寻转散骑常侍,轻车将军。回轮出於新年,士女挥泪;褰帷望於广汉,鸡犬靡喧。振兹威略,宣其惠和,晋京遥仰,部从迎钦。是时互贼作逆,有衆七万,屯於梁山。朝廷推贤,以君才兼文武,诏授建威将军,以五千兵奉辞西讨。忠概尽节,不顾身命,乃赋诗曰:‘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藜藿甘梁黍,期之克令终。’言毕而战,自旦及暮,斩首万级。弦绝矢尽,播、系不救。左右劝退,处按剑怒曰:‘此是吾效节授命之日,何以退爲!大臣以身徇国,不亦可乎!”韩信背水之军,未遑得喻;工输萦带之势,早拟连踪。莫不梯山架壑,襁负来归。戎士扞其封疆,农人展其耕织。秋风才起,追战虏於雷霆;春水方生,挥锸同於云雨。立功立事,名将名臣者乎。
元康九年,回灰增加,奄捐馆舍,春秋六十有二。天子以大臣之葬,师傅之礼,亲临殡壤。
建武元年冬十一月甲子,追赠平西将军,封清流亭侯,諡曰孝,礼也。赐钱百万,葬地一顷,京城地五十亩爲第,又赐王家田五顷。诏曰:‘处母年老,加以逆旅远人,朕每悯念,给其医药酒米,赐以终年。’以太兴二年岁在己卯正月十日,葬於义兴旧原。南瞻荆岳,崇峻极之巍峩;北睇蚊川,濬清流之澄澈。
娶同郡盛氏,有四子:靖、玘、札、硕,并皆志性纯孝,过礼丧亲,坟前之树,染泪先枯,庭际之禽,闻悲乃下。遂作铭曰:
周南著美,岐山表灵。叶繁汉室,枝茂晋庭。
皎皎夫子,奇特播名。幼有异行,世存风烈。
早驰问望,晚怀耿节。颇尚豪雄,升名禁阙。
舍爵策勳,允归明哲。辉赫大晋,封豕多故。
式扬庙略,克清天步。海滨既折,江淮并泝。
汉水作藩,条章斯布。俗歌揆日,人谣何暮。
忠贞作相,追踪绦侯。将亭嘉茂,遽掩芳猷。
潜光阳甸,返旆吴丘。旧关虽入,乡路冥浮。
镌兹幽石,万代千秋。”
 

 

《漫塘文集卷二十二》、《全宋文.卷六八四四.刘宰 二五》收录刘宰撰《宜兴周孝公庙记》,全文辑录如下:
周孝公墓在阳羡荆溪之南,北向,庙当其前。绍兴中,赐额曰‘英烈’。庆元初,进封忠武公。周氏自鲂始显著,其盛也,一门五侯。墓之存於今十有一,莫详其次,然公必葬衣冠其中明甚。岁久,梵宇民居交侵,赐地之存无几。近岁有仗义起祠者,所归仅什之二,旋复区分之。鄱阳洪君僴,乾道相君之孙,好事行义。其丞是邑也,谓古兴王之世,必礼先贤之墓,而法所得祀,惟有功於民、有劳於国与御灾捍患以死勤事者,公皆兼之。又公之英爽凛凛如生,顾庙弗葺,墓之采樵弗禁,非所以崇明德,昭令典,欲亟图之,而局於位。会其季年以选摄令,慨然曰:‘可矣。’乃周视栋宇,鸠工庀材。以楹计,屋凡敝而新之者十有八,无而益之者十有四,倾而正之者九,漏而填之者十。甓其壁,而饬其像设什器与凡丹垩之漫漶者。既又巡行兆域,辨其侵而劝相其迁。缭之墙踰二百丈,树之杉松,合万有一千本。又即墓之中故相朱公倬爲簿领时所筑基亭焉,以爲致敬之地。费先捐己,故助者衆;役不干时,故作者力。凡用石米二百,缗钱千有五百,其助竹木瓦甓而不受直者不计。经始於岁癸未十有一月丙寅,而成於明年四月朔。洪君之爲力勤矣。既成而属余以记,余虽不文,以托名不朽爲幸,其何敢辞。抑闻前辈谓慷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盖慷慨杀身,苟不胜一朝之忿者皆能之;从容就义,非沈思审虑不轻用其身者不能也。张子房蚤岁结客报仇,眇秦皇如晋鄙,不幸爲所及,则从荆轲游地下耳。及闻圯上之言,玩意黄石之编,向者排山倒海之气如水反壑,故能不出帷幄,颠嬴蹷项。公其斯人徒欤!史称公少时纵情肆欲,爲州曲患。陆士衡爲公碑,谓不偶於俗,爲所诬。徐锴又以公爲任侠。千载之下,是否诚难臆决,然窃意锴之言爲近。盖吴、魏世雠,吴自大帝之亡日逼於魏,魏以曹休之败深怨於鲂,则公之任侠,即子房博浪沙中遗意,其爲乡患苦,非公自尔,盖侠徒所萃,其势则然。及闻父老之言,幡然自克,又与子房圯下归来异世一揆。前辈以子房所遇爲秦之隐君子,庸讵知公所遇非阳羡之隐君子欤!遐想当时遇合之由,进说之次第,与公所以引咎自归者,必大有可观,而史非班、马,登载阔疏,令人不慊,故述之篇末,以侈阳羡旧闻,而附以诗,俾歌以祀。若公之官称行治,傅记已详,兹不复赘云。歌曰:
南山兮嵯峨,溪水湛兮平波。
波寂寂兮山峭峭,樵者唱兮渔歌。
邃宇兮煌煌,嘉荐兮苾香。
公之至兮愉愉,降我福兮穰穰。
飞龙驾兮翔鸾御,公之来兮倏而去。
宰木秀兮佳城,慰我民兮千古。”
 

 

大殿后为第三进院落,南面为世泽堂,始建于明代。
该堂左右两厢,分设“周处生平事迹陈列馆”和“周墓墩史料陈列馆”。
展览以图文为主,少有件把件出土墓砖或文物复制品。
 

 
周王庙大殿的东西两侧碑廊,为2000年新建,陈列唐至清碑刻80余方。
其中著名的有唐贞义女碑(详见前文《史贞女墓》)、宋苏东坡楚颂碑、宋李曾柏生平碑、明净云枝法帖等。
 
四、周处墓
 
宜兴周处墓,《嘉庆增修宜兴县旧志.卷九.邱墓》有载:
 

 
另外,在山西、陕西两地,也有周处墓。
山西周处墓,位于晋城市泽州县周村镇长桥西,有平西将军周处墓和周孝侯祠。
陕西周处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周家庄南村的西南,有“三害冢”,亦传为周处墓。
然而,随着20世纪50年代周墓墩的发掘,周处墓的真正所在,可以说尘埃落定。
周处归葬家乡,也比葬在晋、陕两地要可靠得多。
 
魏晋时期,南方门阀世族生前聚族而居,死后聚族而葬。
周氏家族墓,俗称周墓墩,占地5.7万平米,已发掘清理包括周处墓在内的周氏五代家族墓六座。
1953年3月14日-4月7日,为配合宜兴精一中学建设,苏南行政公署文物管理委员会发掘清理了周墓墩的两座墓。
详见1953年第8期《考古》发表的《江苏宜兴周墓墩古墓清理简报》,1957年第4期《考古学报》发表的《江苏宜兴晋墓发掘报告》。
1976年,为配合基本建设,南京博物院对周墓墩墓葬群的另外4座墓墩进行了发掘清理。
详见1977年第2期《考古》发表的《江苏宜兴晋墓的第二次发掘》。
 
对于周处墓和周王庙的方位,笔者所见改革开放后的一些资料,有说庙左,有说庙后,不确。
按简报,周墓墩的东北角为周王庙,则周处及其家族墓应位于周王庙的左后,即西南侧。
 

 
周墓墩第一次发掘的两座墓,编号为一、二号墓;第二次发掘的四座墓,编号为三~六号墓。
因未出土能够直接证明墓主身份的文物,墓主推测如下:
一号墓,周处墓;
二号墓,周札墓;
三号墓,周靖墓;
四号墓,周鲂墓;
五号墓,这是周墓墩发掘的最大的一座墓,周玘、周勰、周彝合葬墓;
六号墓,周宾墓。
 
另外,在发掘前,此地原有至少七座封土堆。
第七座墓,可能位于墓1的南侧或北侧,但该墓因近现代的人为扰动,至发掘时已经不复存在了。
 
经过上述两次发掘后,整个周墓墩被平整土地,由当时的县制药厂和房管所建造了厂房和居民楼房。
至此,周墓墩完全被毁,荡然无存。
这也再次印证了我国现代所谓的考古学,只留文物不留墓的丑态。
 
五、周墓墩出土文物
 
周墓墩出土文物,现藏南京博物院。
过去,南博老展馆中,对于周墓墩的文物,笔者没有丝毫印象,应是未拿出来展览。
2013年11月,南博新馆对外开放,其中展出了周墓墩出土的部分文物。
以下即之前笔者特地去南博寻访到的周墓墩出土文物(需要吐槽的是,南博对于每件文物的标识,真心混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