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店记忆之三 买特价书就像老妪买小菜

 百城主人 2015-12-16

书店记忆之三  买特价书就像老妪买小菜——只想占便宜

 

书店也是随着社会的开放而开放的。80年代初,书店还是新华书店的一统天下。那时售书还不曾开架,所有书籍都陈列在靠墙的书架上,前面用一组柜台隔开。服务员在书架与柜台之间,为顾客取书、放书、收款,顾客自己不能直接到书架上拿书。《讽刺与幽默》上有一幅漫画,我现在还记得。画面上一个老者举着只双筒望远镜隔着柜台看书架上的书,服务员站在一旁嗑瓜子一脸不屑地望着一边。开架售书在那时从没人想过,画漫画者当时也只是想批评批评服务员的冷漠态度。

新华书店开架售书是在个体书店兴起之后的事,有了个体书店,国有书店的经营方式才有根本的变化。开始是开架售书,撤掉了横梗在读者前面的柜台,让读者可以直接与书们有了亲密接触。再是辟出了一个特价展区,一大堆5-6折的书堆在那,任你翻,任你看,任你淘。国营书店对我们来说有一个好处就是服务员不太懂行,或者说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可能不太清楚哪些是名著,因而从打折书里常能淘到很多的宝贝,像一些世界文学名著,商务印书馆出的汉译名著丛书,都能在这里淘到。那段时间,我有空就往新华书店跑,到了直奔特价区,每每都是几十本一大包往家里抱。以前,我不买小说,认为小说只读一遍就没用了,从经济的角度讲,小说借来看是最划算的。可是,自有了特价书,一些外国文学名著和国内知名作家的小说也随之进入了我的书柜。买这些主要是贪便宜,还真有点像老妪去菜市场买菜,专拣便宜的挑。去的次数多了,混熟了几个热心的服务员,其中有个还是我的学生家长。于是留下联系方式,待有好书时请她通知我。

一天,传达室老易师傅告诉我,新华书店有人来电话叫我去取书。我赶紧从传达室回电话过去,只听那学生家长说,“老师,你快来,帮你留了套合订本《辞源》,只要半价。快来拿,不然会被别人拿走的。”我放下电话就往书店赶,赶到那,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下付款取书,好不得意。问及为什么这本书打折这么大,学生家长也不知道。她说,“你还问这么多干什么,我一见《辞源》打折,就没让它上柜,知道你肯定会要,所以就留下了。至于为什么会打折,我也没问。管他那么多,你就当捡个便宜呗。”

我满怀狐疑回到家,打开书来慢慢看。开始还真没找到原因,后来想先用它来查几个字看看,这才一下发了呆。原来这本《辞源》没有检索部首,看来是书放在开架的书柜里时,被人偷偷撕去了部首。这缺页的《辞源》如果不打折,哪里还会有人问津呢?

这次,我可真是捡了个大便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