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深处的新华书店

 百城主人 2015-12-16

 记忆深处的新华书店

 

记忆深处曾有一个地方,很神圣,也很让我留恋,那就是家乡的新华书店。

七十年代中期之前,我的家乡是没有书店的。有书店是我小学三年级以后的事了。那个时候能去镇里的新华书店,是少年时期最豪华的一日游。

那年代的书店,像所有的百货商店一样,所有的书籍都平摆放在书架子里,营业员在柜台里要么走来走去,要么坐在椅子上打瞌睡。记忆更深的是,那个柜台好高好高,想看清书的名字,要趴在柜台上,挑起脚尖,瞪大眼睛看好久。当然,你要是不买的话,是不允许随便要来翻阅的,即使买也只能让你看看封皮和内容提要之类的,一旦看到你翻阅里边的内容,营业员会马上要回去的,这与现在的开放式新华书店大大的不同。

那个年代,不但缺粮缺衣,更缺书籍,新书的概念除了课本,很难找出别的了。对能去镇里的新华书店一趟,不亚于现在去一趟省城那么难。不能去的原因,一是没有钱,虽然一本连环画只需要一毛至两毛钱,但我连一分钱的零花钱都没有,买一个作业本都要看老母鸡的脸色,就别提买画册了;二是年龄小,大人不允许我们随便去镇里,虽然偶尔也违抗大人旨意,但回来之后要结结实实的挨一顿板子。其实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的乡村书店,统共也就几十种书,除去毛选之类的,故事书连环画实在是区区可数。但就是那么基本可读之书,就已经馋得我夜不能寐,望眼欲穿了。

没有书店之前,无法想象书店是啥样子。班长是一位矿工的儿子,常常手持各种小人书,听他讲是他老爸在城里的新华书店里买的。看过他的小人书之后,就在心里勾画书店的模样,但是在记忆里,好像从没有勾画出完整的模样。直到镇里建起一家这样的书店之后,才算圆了自己的少年梦。

虽然大人不能给我零花钱,让我攒够了有机会好买小人书之类的“闲书”,但我还是凭自己的努力,拥有了一本自己的连环画。文革末期,学校有点学习的样子了,生产队里也有了抓生产的那个意思了,记得那个时候号召大家广积粮广积肥,我们可以割青草卖给生产队。我大概攒了好久才攒足了一本连环画的钱。

记得那本连环画叫《虹南作战史》,看名字貌似描写战争的,买到手里才发现故事情节是描述农村合作社的。虽然如此,我仍然很珍惜,不知道翻阅了多少次,当然也与其他小伙伴交换阅读了很多种类的小人书。不知道何年何月,这本带有特殊意义的小人书,不知道被我丢向何方。现在想起来,遗憾不已。

后来考上了高中,终于看到了县城新华书店的样子,见识了更多的新书,可是那个阶段书店仍然不是开放式的。直至我来到省城读书时,才见识到了真正的新华书店,那多如浩瀚如海的书籍,那种自由的阅读空间,曾让我流连忘返,留下了永久难忘的记忆。

现在的新华书店一个气派一个,专业分得也很细,既有纸质也有电子版,还有声像的,观光电梯、电子显示屏等现代化的实施一应俱全,但对我来讲,总感觉缺点什么,也许缺的是我少年时的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