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读书故事之一——书店与读书(二)

 百城主人 2015-12-16
    关于书店与读书的话题,爱读书的人可能都会很有话说,我也不例外。前一篇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感觉意犹未尽,这回接着说!上回说的是书店,这回就说说读书。
有朋友说我是“知识改变命运”,我自知这是对我的褒奖,意思是我通过努力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境况。懂得感恩的人,不会忘记那些在生命旅程中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和那些让自己受教益的事。如果问我生命中有哪些人要感谢,我想我会报出不少名字,但要问我生命中有什么事让我深受教益,我最想提及的就是读书!之所以这么说,不是我故意要把读书这件事儿拔得多么高,也不是要宣扬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类的教条,我只是想表达读书于我的重要和读书带给我的收获!当然,对于读书人而言,偶尔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或时常反思自己的读书心得也是一件让人愉快和满足的事儿!
我的最早的读书记忆,始于小学阶段。这读书说的不是为完成学校功课要求所读的书,那虽然也是读书,但就态度而言往往不是出于自觉﹑自愿。即便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的家乡所在的农村依然比较闭塞,这闭塞的一个表现就是作为小学生,我们可读的书除了必须的语文﹑数学的课本之外,基本就别无他物了。我们的书包绝不会说像现在城市里的小孩的书包那样“被塞得满满的”﹑“很沉重”,我们那些单挎肩的干瘪帆布书包一旦跑起来肯定会被一颠一颠地甩得老高!一二年级还不知道要读课外书,能凭天份和记忆把老师课堂上教的语文﹑数学考个八九十分就很不错了!此外再无读书的心思,其余时间都是在村里跟小伙伴玩耍﹑游戏!
到了三四年级,情况有了变化,农村小学的校园里开始出现摆地摊卖书的了。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图文并茂的口袋书,小小的,最多也就有我们课本和作业本的一半大小(现在明白了那是64开的),依稀还记得有《大地恩情》《霍元甲》之类的名字。书的封皮是彩色的,里面的内容多是黑白的,一幅黑底的图画占了大半页,下面是几行文字讲述画面内容(现在明白了,那是根据当时热播的港台电视剧翻印的小人书)。那些口袋书大都被人翻看的破旧了,旧虽旧价格却不便宜,要好几角钱一本呢!那时的几角钱对我们农村的小学生而言也是大钱了,舍得舍不得拿钱去买书是另一回事,关键是大多数小学生口袋里常常没有钱。记忆中就是打三四年级开始,我便越来越多地接触到课外书了。书大都是从同学或邻居那里借来的,除了图文并茂的口袋书﹑小人书,还会有像《少年文艺》《故事会》一类的杂志,只是大部头的书很少读到。有一次从同学家里借到了一本《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大致是这么本书,但书名真记不准了),书大,也很厚,里面讲的故事篇幅也很长,我记得当时好像前后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才看完。就这样,出于好奇和好玩,我经常性的从那些家里有老师﹑文化人或高年级学生的同学和邻居家里借书来看,小人书﹑杂志,偶也有大部头,甚至还会看高年级的语文课本。我从不“挑食”,有什么看什么!就这样零星夹杂的,估计也读了不少东西!
如果现在要我说出当时看的书名或复述一下大致内容,恐怕真说不出多少来,也许就限于上述提到那么多吧!但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当时那样如饥似渴地看书让我也有了“收获”:学会了编故事!这事儿现在想来很好玩,从四年级的某一天一直到六年级小学毕业,我开始学会把自己读过的故事和看过的电视囫囵地联系到一起,编故事说给人听,那些故事往往极富想象力。现在还能清楚地记得有一个长篇系列故事的主角叫“毛斯阿特”。我们村里有两个比我小两三岁的男孩则是我的忠实听众。有时我们会约好一起去学校,步行从家到学校大概要走二三十分钟,这段路程便是我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充分发挥的时间了。那时的故事绝对没有底稿也不可能列什么提纲,总之是想到哪儿讲到哪儿,故事的情节现在是一点也回忆不起来了,印象中比较清晰的痕迹就是那些故事的主角应该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可能武功高强﹑也可能像孙悟空一般会变化,有时会离我们远到十万八千里,有时又会出现在我们面前。故事应该还是比较精彩的,其证明之一就是那两个男孩经常会在学校大门口或我的教室门口等我放学一起回家,也时常会吃过饭早早的到我家等我一同去学校,而这路上就是我们互相享受的时间,他们满足于听到的富于想象的神奇故事,我则乐得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和虚构的故事情节中!有时面对听到的故事,他们也会有些顾虑和疑惑,我则有可能顺着他们的疑问把他们带得更远!但这快乐当时可能也就仅限在我们几人的范围之内,我不允许他们向外人说起,他俩应该也信守了诺言,一直到我小学毕业升入初中,我们的故事之旅也只有两三人,多时也不会超过三四人!现在想来感觉很搞笑,之所以一直不敢在太多人面前发挥,可能也是怕自己的胡编乱造惹来大人的责备和别人的讥讽吧!
进了初中,学的科目就多了起来。不仅增加了英语,数学也分成了代数和几何,其他的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科目也陆续进入课堂。但我读课外书的时间似乎并没有因此被挤占多少,初中三年照样读了很多的课外书!现在想想可能是当时各方面的竞争压力没有现在这么大,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会像现在这么重;还有可能就是我们那儿相对闭塞,从学校到家长虽然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学习成绩能够比较突出,但可比较的对象少,只要在我们学校和村子的范围内小孩的成绩还能够说得过去,老师和家长也就不会约束孩子太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