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校园里没有师生的滋味 当学校拥有学生的时候,我们总会觉得正是这些学生,才使自己特别的辛苦,终日提心吊胆地,唯恐天上掉下个什么安全事故来。 事实上,学校里许多大人都没有把孩子当回事,从骨子里就把孩子当做负担,形成的措施,采取的行动,都是如何让孩子关进囚笼里,为的就是让自己省心,不要出什么乱子,还美其名曰“安全第一”。其实,这样的想法并不比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高明到哪里去。人家封闭的是自己,我们束缚的却是新新人类,这显然对于一个民族的未来走向不利。 如果学校真的没有了学生,老师会怎么样呢?是不是就如许多老师口中所说的那样,会逍遥自在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起码我不这样认为。 放暑假了,整个校园一片寂静。虽说学校绿化搞得还不错,时有鸟鸣悦耳之声,但与孩子们的生命气息相比,还是显得那么的死气沉沉。 暑假里,学校没有学生,但是我们的管理者不能心中没有老师和学生。平日里,杂事太多,自然很难有功夫静下心来,思考一个个难题……这时候,我们可以吃回头草,把一个个棘手之事进行回笼,认真地思考其来龙去脉,梳理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做足文章。 陈晓斌校长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你只要成为一名校长,就要放弃一切休假,为学校的发展竭尽全力。在出色校长的行动词典里,是没有什么假日的。他时时刻刻都在思考,思考怎么样让广大教师在新的一学年里舒心的工作,思考怎样让广大学生在新的一学年里快乐的学习,思考暑假里采取哪些实际的行动来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一群校长参加培训,做讲座的专家让学员们画画属于自己的理想学校。没想到,许多校长画的都是什么亭台楼阁,什么先进设备,唯独没有老师和学生。专家的用意很明确,那就是作为管理者,心中一定要装着老师和学生。否则,学校就算再漂亮,那也是无济于事的。 一个好校长决定一所好学校。许多出色的校长之所以能创造奇迹,就是因为他能够依靠广大的教师,想尽办法为学生的进步创造平台,如此,学校才会拥有主观能动性,生机勃勃才会成为常态。 李希贵先生写过两本书,骨子里就是从管理角度看,管理者应该把教师放在第一位,从人本主义发展来看,管理者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终身发展。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装着老师和学生的。 魏书生先生的民主管理的前提,那就是啥事都与老师商量,许多政策都要为孩子量身定做,这才让他的改革拥有了前进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我们读完整本书,很难看到先生在台上吆来喝去,只会感受到先生一直在为老师的专心成长想办法,为孩子的进步出主意,点点滴滴恰恰给了一个不起眼的学校生命的气息,这难道不令人深思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