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

 江山携手 2015-12-17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

——根据《宁津综艺》2014.6.29播出的视频整理

宁津县第二实验小学  商印同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宁津县第二实验小学始建于1997年,现有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60人,专任教师60名,其中近三年通过教育局招聘新分到我校的青年教师就达26名。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如何使这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了学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2013年8月份,按照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学校申报立项了三个省级实验课题——《优秀青年教师成长案例研究》、《小学语文低年级当堂达标中的课内练习研究》和《当堂达标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创新研究》。其中《优秀青年教师成长案例研究》就是以这26名青年教师的成长为案例,探讨研究青年教师如何迅速走出初入职场的迷茫困惑期、力争三年成才的规律。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截至2014年4月底,不到一年的时间,三个课题已经结出累累硕果。30名课题组成员成员共获得县、市、省及国家级论文、公开课达42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5项、市级8项、县级24项。获奖人数之多、获奖数量之大、获奖等级之高均创了学校记录,可谓异军突起、亮点纷呈。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按县教育局的要求,学校三个省级实验课题分别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科室主任担任主持人,在去年全县教育系统师德征文比赛中,三个课题主持人及三个组长的师德征文全部获奖,张玉香是全县唯一的一名所写两篇征文全都获奖的老师,2013年10月《山东教育》小学刊上还发表了她写的教学感悟。教科室主任张志英的教科研事迹在县电视台播出,教导主任刘秀山一个人一年有两篇国家级论文发表。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学校教科研的最大赢家还是近三年新分配来的这26名年轻教师。尤其是2011年来校的这十名老师组成的群体,是学校教科研的最大收获。这十名老师(张艳玲、王丽、柴晓美、王芹、温世全、王玲玲、吴艳、赵书娟、刘建玲、王振中),都有市、县级论文、公开课(如柴晓美、温世全、王玲玲、赵书娟、刘建玲),有的还有省级、国家级的论文(张艳玲、王丽、王芹都有国家级论文),彻底改变了从前学校教科研群山无峰的局面。

张艳玲,是学校引进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老师,如果说去年“六一”她编排的校本剧《丑小鸭》只是以“丑小鸭”的形式登上了县艺术中心的舞台,那么今年以她为主仅用一个月的时间编排的360人组成的大型腰鼓表演《开门红》,预示着她本人及全校在教科研方面实现了“开门红”!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县级、市级、省级以及国家级的称号都有斩获,继去年9月撰写的论文《音乐教学要因材施教,注重评价》获得全国基础教育系统论文大赛一等奖后,今年4月,她写的音乐论文《乘着音乐的翅膀放飞个性》又在《山东教育》上发表。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美术老师王丽,三年前分到我校。除了有市级美术公开课和国家级论文外,去年还和崔秀红、王芹一起参加了宁津县幼儿园校标设计大赛,参赛的作品被成功选定为宁津县幼儿园园标,教育局和学校分别奖励1000元。随后,教育局又指名她设计2013年教师节上使用的宁津县“优秀教师”奖杯和今年的中小学夏季校服,都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认可和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在幼儿部,新分的近十名青年教师除了有论文公开课外,在参加教育局等组织的大型活动方面表现得非常活跃。王玲玲、王飞和高天是比较突出的。

全县师德征文获奖作品《宁津师韵》出版后,教育局组织了一个大型的征文朗诵会,会前从全县青年中选拔出了十名老师进行朗诵,我校幼儿部老师王玲玲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成功入选。会上她朗诵的《椿树》好评如潮。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去年,教育局给学校分来四名幼儿老师。仅一年的时间,四名老师收获颇丰。在2013年全县“倾听孩子共同成长”征文比赛中,四名老师的四篇作品全部获奖,其中,高天、韩贵获得一等奖,王飞、王君获得二等奖。

4月中旬,教育局组织了“青春师韵舞蹈队”,我校幼儿教师王飞和高天通过层层选拔入选,6月初直接晋级决赛。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6月19日上午,县组织部、县机关工委举行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演讲比赛的预赛,共有37个代表队的众多高手参赛。我校的高天以精彩的表现成功晋级决赛,在全县小学教师中是唯一的一个。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不到一年时间,收效如此显著,我们认为主要得力于以下三点:

首先,学校实行了“倒逼机制”,即“逼一逼”:

教育局逼一逼学校,学校逼一逼课题组成员及全体教师。比如,去年暑假的师德征文活动开始,与我校的三个省级实验课题的申报几乎是同时。学校就硬性规定,课题组成员必须每人写一篇征文,结果30人写的10篇文章获奖并被收入书中(共100篇文章获奖作品成书《宁津师韵》),假若不是“逼”的话,不可能有此成效。学校还及时修改了百分考核细则,规定:每学期每个老师至少有一篇县及以上级的论文、征文、公开课,如果获得了,就在绩效考核中加基础分5分,然后根据获奖的等级及篇数再加相应的分数(县级0.5分,市级1分,省级2分,国家级3分,并且是累计加分;《学校教科研奖惩制度》还规定,县级称号奖100元,市级奖200元,省及以上级奖300元,若一学期没有取得任何荣誉称号,则当学期学校所发的绩效工资部分(平均200元)归零。按单人计算,张艳玲县、市、省、国家级的称号都有,能得900元奖金,并在百分考核中另加11.5分,而通过德勤能绩等其他几项,在百分考核中差开一分二分是很难的。而绩效得分是我样教师评聘职称的唯一依据。近一年下来,有的老师尝到了甜头,有的则吃了苦头。但现在都蹩足了一股劲,力争在暑假期间多读读书,多动动笔,多投投稿,通过暑假就完成新一学期至少发表一篇论文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力争在省及国家级论文上实现新突破(今年是各5篇),不仅是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也力争实现突破,今年《山东教育》上发表了两篇,明年争取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上有斩获。这就是“逼”的效应。

学校逼一逼中年教师,要求他们和青年教师实行一对一结队子,即大力实施“青蓝工程”。所培养的青年教师出了成果,给老教师记功;出不了成果,实行问究追责。百分考核,每个人的教科研加分,取两个人的得分的平均值计算。比如,六年级语文老师张玉香和柴晓美结了对子。柴晓美去年代表教育系统参加了“为民务实清廉从我做起”演讲比赛的决赛并获奖,还上了市级公开课并发表了省级论文,指导老师张玉香两篇师德征文获奖,还有一篇教学反思发表在《山东教育》上,成了最佳对子,两个人教科研得分也是全校最高的。(张艳玲虽然按个人算是最高的,但由于其结的对子成果不显著,两个人的得分排第二)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学校直接逼青年教师。三年前,十名年轻教师刚一报到,学校就采取“逼、卡、压”的方式,要求新教师务必三年成才,现在可以说大功初成。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写文章没人逼不行,成长成才没人逼也不行;年轻教师更需要“逼一逼”,逼出惰性,使他们快速度过迷茫期和困惑期,三年出成果。如果上班后三年还未出成果,则错过了最佳成长期。

其次,科研教学紧密结合,教科研深深地扎根于课堂之中。

将科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将教科研深深地植根于课堂之上,是我校教科研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语文级所选课题就是《小学语文低年级当堂达标中的课内练习研究》,是小课题研究的深化,它借鉴了洋思中学的成功尝试,将练习放到课堂上完成,实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效果非常显著。现在这一成功做法正在向小学中年级推广。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我校还有一项省级实验课题《当堂达标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创新研究》,起初是在数学组进行的,在幼儿部推广后很受欢迎。其中以去年新分的两名幼儿老师王君和韩贵运用得最为熟练。王君的美工制作课别出心裁,我校所有幼儿教室的内部装饰都是由她带领幼儿老师和学生一起自行完成的,并且一室一品;韩贵上的音乐课受到县长、局长的好评。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第三,三个课题组组织开展了大量的活动。

学校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即,每个老师每天写一小黑板字,每日写一篇反思,每月写一篇论文,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年发表一篇论文。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青年教师定期汇报自己的心得及成果,外出学习或获奖归来,都要及时上汇报课。比如高天演讲,全校老师当评委选上她去县里参赛,获奖回来后还要汇报演讲。课题组长要定期对成员进行培训。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我们搞的活动还很多,基本做到了一周一活动。

正是由于这些活动的开展,推动了教科研由课堂向课外的纵深发展。

 

根据县教育局的工作部署,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一年的时间,要在全县大力开展“师德建设提升年活动”。这和我校的三个省级实验课题,不仅时间重合,而且内容贯通。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县第二实验小学,一定会实施好科研创新、科研兴校战略,将教科研与开展好“师德建设提升年”活动结合起来,将学校特色办得更加鲜明,将学校品牌叫得更加响亮,为使学校有更多的教师跻身“宁津骨干教师”、“宁津学科领军人物”和“宁津名师”的行列而努力奋斗!

 

学校层面在反思

每个青年教师及所有的老师都在反思

让我们在反思中成长

让我们与孩子们一同成长!

 

让每个孩子成人成才

让每名老师成名成家

这是教育的理想

也是教育的原点

 

“回到教育的原点

回归教育应有的本质”

让我们以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这两句话

共勉!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实行“倒逼”机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2014.7.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