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的肥皂还真是捡来的

 汉青的马甲 2015-12-17
  没有海飞丝和沐浴露?

  古人洗澡用的是什么?

  你以为只是肥皂?这么天真~


  上一篇图文,我们从古籍中扒出了古人多久洗一次澡的问题,这一篇我们再深挖一下古人洗澡的程序以及古人是不是也捡肥皂……不是,古人用什么清洁工具的问题。

  浴 巾

  《礼记·玉藻》中是这样说的:洗澡的时候要准备两条浴巾,细的擦上身,比较粗的则擦拭下身,出浴盆后要站在草席上再用热水冲洗一遍,然后穿上衣服和鞋子,而后喝点东西以暖胃。原文为“浴用二巾,上缔下绤。出杅(yú),履蒯(kuǎi)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巾晞身,乃屦,进饮。”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洗澡很是讲究,也很符合科学养生之道。

  在洗澡的时候除了准备浴巾,必不可少的当然还有沐浴露之类的清洁用具。那时候没有飘柔海飞丝,古人用什么呢?真不用替古人操心,他们在自然界中找到了符合需求的东西。


  洗 米 水

  远在周代的时候,人们用淘米水来洗涤污垢。《礼记·玉藻》中说“沐稷而靧梁”,跟大家一字一字解释一下。沐,就是洗头,靧(huì),就是洗脸,稷和梁,分别是小米和高粱。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是用洗小米的水来洗头,用洗高粱的水来洗脸。这些洗米水还有一个名称,叫“潘”,潘婷的潘。这种洗米水的运用影响还是很深远的,后来日本发明了一种米剂浴,以米和米曲为原料,用酿米酒的方式来制作米剂浴,具有保湿清洁之功效。

  澡 豆

  到了汉朝的时候,出现了一种万能豆:澡豆。外用可以洗脸、净手、浴身,内服可以“溶解脂肪”,当然,第二个功用是咱们现代医学家发现的。古代的美人们还没有这个勇气吃当时的“洗面奶”。据《千金方》里的“澡豆方”所记,其制作方法是用猪胰腺磨成糊状,与豆粉、香料混合,做成豆子形状。


  “肥” 和 “皂”

  说到现在终于该说说我们最熟悉的“肥皂”了。

  先和大家聊聊“肥皂”这个名字的构成,它其实是“肥珠子”和“皂荚”这两种植物名称的合并。

  “肥珠子”是一种果实,将它浸泡到水中能生泡沫,去污效果极好。宋人庄绰就曾在《鸡肋编》说“浙中洗面洗衣皆用肥珠子”。

  关于“皂荚”,我们可以在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见到记载,“鬼皂荚,生江南地,泽如皂荚,高一二尺,沐之长发,叶去衣垢”。这段文字中说的“鬼皂荚”就是皂荚的一种,可以用来洗头,其树叶也有去污功能,可用来洗衣服。皂荚这种东西性价比还是很高的,民间用,宫廷也用。陆游《老学庵笔记》中就曾记载,宋高宗时宫中有两种日常用品消耗多,一个是胭脂,第二个就是皂荚。如果以后我写宋代宫斗穿越文一定写女主角去后宫卖香水,要知道宫廷的第二大消费品——皂荚的味道委实有些刺鼻。


  肥 皂 团

  那么实实在在的“肥皂”是何时问世的呢?答案是与火锅出现的时代相同——宋代(有关“火锅”的前期回顾请点这里:说说酱油和火锅的文化史),不过那时不叫“肥皂”而是叫“肥皂团”。《本草纲目》记载了其制作方法,把皂荚捣碎研细,和上白面,加上香料,做成桔子大小的球状。这就是最早的肥皂模样了。《金瓶梅》中西门庆让丫头取茉莉花肥皂洗脸,被潘金莲抢白一顿“怪不得你的脸比人家的屁股还白”,从这句刻薄语中可看出两层意思,一是肥皂的清洁美白功效十分好,二是:和前文提到的肥珠子、皂荚不同,肥皂在当时还不是寻常人能用得起的。


  看完今天的内容,你是不是发现古人洗澡真是讲究,用具多、繁琐程序,别急!当你得知慈禧老佛爷的洗澡规格,你一定会怀疑刚刚的想法也只是Just so so !

  ▽ 戳下面听语音~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1:23 老佛爷也怕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