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间,有家长来电,一则表达自己对孩子当下学习成绩的忧虑,二则反映孩子近期对某歌星极度崇拜而担心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对于前者,如何提高学习的有效性,需要家长、老师和孩子三方共同努力。至于后者,从孩子的成长出发,我们不得不说,非但无过,反而必须承认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毕竟明星身上有诸多炫目的光环。可现实的问题是,家长指向的两个问题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孩子追星若此,促使我不得不认真思考和应对。
追星与否纯属个人私生活,本不应由外人介入和干预,但站在教师的立场上,给涉世未深的初中孩子以适当的指点,我以为,有一定的必要性。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由于涉及到个人的隐私,即使教师的介入也不应以公开的方式进行,更不能作为典型事例放到孩子们中间去大张旗鼓地讨论,否则,将极大挫伤当事学生的自尊心。秉承上述宗旨,第二天早晨,我找到这个孩子简单了解情况,求证家长所反映的情况是否属实,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我并未急于向其抛出怎样的一番人生大道理,心想还得找机会慢慢来。
相当巧合的是,当天下午的思想品德课便设计有“怎样正确看待追星”的教学内容,我马上想到当年赵丽蓉、郭达和蔡明的小品《追星族》,课堂上让所有的孩子在笑声中仔细欣赏和品味,当然,我没有忘记格外关注那个孩子期间的表情和举动,确信其有所感悟与思考。围绕“怎样正确看待追星”这个问题,结合小品运用课本知识为所有孩子分析指出:喜欢明星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因为明星往往有着美丽的外表、大方的举止,其中一些人还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高昂的工作热情和高尚的人格,如朗朗和刘德华等;但过度追星可能影响正常和生活,甚至导致人生悲剧,特别向学生介绍了当年轰动一时的杨丽娟事件和韩国演唱会的坠亡事件;我们应善于从不同榜样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不断完善自我。相信这一番话对所有的学生都应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当然也包括我格外关注的那个孩子。
放学后,我特地请孩子来到办公室,特别布置给其一个特殊任务,将观看小品《追星族》后的感想说给自己的家长听一听,虽然我不清楚孩子会向自己家长说些什么,但还是希望籍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省自己的追星行为,并慎重对待之,进而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集中于自己最重要的任务——知识学习与品德培养上。
如此不刻意正面实施所谓的纠正教育,而是让孩子置身集体之中,与他人一道接受正常的学科教育,只是在此基础上适当多增加一点额外的任务,虽谈不上什么润物无声,更没有奢望只此一次便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果,但我还是希望孩子能在自己的成长完成着哪怕并不成熟的自我教育,倘若如此,才是真正回归教育的常识与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