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不该越俎代庖

 江山携手 2015-12-17

教师不该越俎代庖

    虽然从教已经有些年头,我却实在称不上是一个洒脱的教师。做班主任时总担心学生“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凡事未见得都在亲历亲为,但还是不忘示范或监督,情急之下难免“闪亮”登场;作为任课教师,我当然清楚“学比教更重要”的道理,可一见学生面对问题呈抓耳挠腮状或眉头紧蹙状时,忍不住就告知解题思路或干脆报了答案。或许正是习惯了对学生包办替代,自己辛苦劳累且不说,教育教学水平也鲜有长进,而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提升幅度极为有限。没有人逼着作一番深刻检查,我只想从曾经的教训出发,给同行们善意提醒一句:教师不该越俎代庖。

    “越俎代庖”,语出《庄子》之中许由与唐尧的对话,意思在于超越自己的职责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认真想一下在今天的学校生活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其实都有各自明确的职责要求,问题是与我同“伍”的一些教师,总喜欢越界去涉足本为学生分内之事。他们或是坚信“只要自己教的勤,学生必然学的多”,对于学生需掌握的内容,恨不能通过精细到每个知识点的讲解,并辅之以魔鬼式的题海战术训练,进而让学生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被动构建知识体系;或是如扬振宁教授在“清华大学时代论坛”上所言,“中国教育太偏重训导,这让中国学生有个很大的缺点:太专一,不管闲事”,教师也热衷于用现成的条条框框固化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力求保持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甚至连学生之间最普通不过的矛盾处理也必须介入其中,容不得他们有点滴机会在实践中掌握为人处世之道。

    人生道路的选择,其实是一个人最应该充分体现自主权的事,然而,今天的孩子似乎都没有这样的自由,家长总是寄希望于孩子实现自己未竟的梦想是最常见的现象,不说也罢,教师仿佛在这个问题上永远和家长处于同一条战线上,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学习是你们唯一的出路”,甚至还会直观形象地道出“学习好,穿皮鞋;学习差,着草鞋”,于是,一旦出现学生成绩差以至升学无望,便被无情地归入“教不好学生”行列,有事无事总要当面教诲几句,背后搞不好还会斥之为“孺子不可教也”。南师大附中吴非老师曾说起过这样一个学生,“家里两代都有知名科学家,和学者生活在一起,可以说什么人物都见识过了,这时候教师再在他耳边聒噪‘成名成家’,对他能有什么用?他统统都看不上眼。很多人认为他是典型的‘教不好’……20年过去,这位并没上过大学的学生人到中年,他见多识广,对社会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仍然生活在文化圈中,他自己感到愉快,也能得到大家的尊重。”由此可见,教师一厢情愿地欲主导学生对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而不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和自身条件,恐怕也难逃越俎代庖的嫌疑。

    我曾著文《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向导》,意欲表达这样的观点,“面对眼前的学生,教师充当的其实既不是武断‘修枝剪叶的园丁’,也不是随意‘改造心灵世界’的工程师,更不是手握‘生杀大权’的上帝,而应当是引路的向导,给予他们知识学习和精神成长的引导”,有鉴于此,教师实在没有必要事事皆被人指责为越俎代庖,劳累了自己也贻误了学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