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雨中的那把伞叫善良

 江山携手 2015-12-17
风雨中的那把伞叫善良

    暴雨中,一个瘦弱女孩为行乞的残疾老人撑伞,自己的半边身子却淋湿了。这情景并不只发生在小说中,近日,一位网友在苏州木渎用照相机记录下这样珍贵的时刻。该组照片吸引了众多网友围观,点击量超过2万4千次,并被西祠胡同推荐到首页。网友们纷纷称赞女孩是暴风雨中最美的风景。女孩是谁或许无从知晓,但我们却真实地记住了“风雨中的那把伞叫善良”。

    友“林听海安”在帖中如是说:“一位残疾人因为突然来袭的暴风雨而在风雨中无助地挣扎,一位美丽的姑娘打着雨伞冲进暴风雨,为残疾人送去关爱,尽管这把伞根本无法为他遮挡,姑娘自己全身都淋湿了,可是她却成为暴风雨中最美的风景!”尽管该女孩并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之举,有的只是默默撑起为一个要饭的残疾老人遮挡风雨,前后亦不过十多分钟时间,但女孩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却为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也让我们的内心有悸动的感觉。正因为风雨中这一份孤独的善良,才引得众多的网友齐声赞美。

    作为一名围观的看客,我当然无权指责彼时整条街上那一干人等的冷漠,包括照片中特别标出的制服哥,毕竟“在一般人的眼中,悲天悯人是圣人的情感,因此同情与怜悯就未必是一般人的任务。”此为南师大附中吴非老师在其文章《善良的心是一盏灯》中的一段话,“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而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则想到培养有善良心的学生应该成为教育的担当,需作提醒的是,社会、学校与家庭要为此建立正确的导向和营造健康的氛围,否则,老人翻越护栏受伤反讹钱财获法官支持,势必让成长中的孩子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无所适从。

    其实,在年幼的孩子心中都有向善的愿望。然而,环视我们的四周,善良有时竟然很孤独,一如整条街上的人都只是在目送女孩撑伞送老人。何以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善良之心却被潜藏抑或弱化?除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和无法言说的现实原因(近期频发的“慈善门”事件便是极好的例证)外,身为长辈的我们恐怕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是我们并没有足够的信心能够在善良方面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楷模,甚至本身就在做着一些与善良相悖的事,故而对孩子难有“身教重于言教”的效果;二是我们太过于向孩子灌输“优胜劣汰”的观点,往往偏重于引导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出人头地,至于善良又不能折算成分数则不要也罢;三是我们已经习惯于将自己定位在“服务者”的角色上,对孩子乐于全身心地付出,让孩子坐享其成,如此又怎能培养出孩子懂得同情与回报的善良?

    突如其来的台风“梅花”是无情的,可雨中那把撑起的伞却让我们见证了什么是善良。只让人觉得颇为遗憾的是,这一份善良又显得是那般的孤独。都说孩子是未来和希望,但愿能有更多的孩子记住在这个夏天有一把叫作善良的伞,并努力培养自己成为具有仁爱和同情心的善良人。当然,社会、学校和家庭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责任重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