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心目中的好教师

 江山携手 2015-12-17
我心目中的好教师

    古往今来,关于教师角色定位的表述甚多,韩愈谓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陶行知强调“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加里宁高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杜威则认为“教师要作为集体中的一个成员来选择对于儿童起着作用的影响,并帮助儿童对这些影响做出适当的反应。”置身教育久矣,我对诸如此类的名人名言亦时常学习之,但直面日益变化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形势,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才有资格冠以“好”字,却未必就能从中找到明确答案。固然深感对此缺乏深入思考,还是想结合自身的体验和认知,粗略谈一谈我心目中的好教师是什么样的。

    “教不在深,适合则灵;师不在严,人文则名”,可算作是我对心目中好教师所作的总体描述。一句“学高为师”,几经人们的演绎变化,从“欲教给学生一碗水,则教师必须拥有一桶水”,到“想给学生一碗水,则教师要有一眼泉”,就教师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而言,知识渊博、思维敏捷、眼界开阔确实是必修的基本功。站在一线普通教师的立场上,我则想到教师时刻面对的是正处于求知阶段的孩子,能不能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即李炳亭老师所言“为儿童挖一方池塘”,恐怕是认定好教师的一块试金石,否则,纵然教师的专业水平再高,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好似“云遮雾绕”,结果的高效势必无从谈起。

    “严师出高徒”,长期以来就被人们奉若经典。尤其是在应试教育依然大行其道的今天,你会发现身边的名师往往“名”在死揪和抓成绩上,而从严要求是他们共有的特点,甚至有时还会断然操起体罚或变相体罚之手段。我非此等名师,眼界自然狭隘,却也看不得必须以血的代价去换取“一考定终生”。在我心目中,好教师应该始终眼里常有孩子,深知他们走的是一条“犯错——改错”的成长道路,心里总在用发展观点评判孩子的进步与提高,因而时刻保持着对他们的人文关怀,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有时还会如南师大附中吴非老师所言,“我的几位同事,自奉甚薄,却一直慷慨地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帮助学生走过最困难的人生阶段。”

    新课改理念倡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对此我深表赞同,凡符合上述要求者也自然会成为专家学者认可的好教师。而我更想表达的是,在自己心目中的好教师,朴素到只有两条简约的标准,一则视学生的“学”重要于自己的“教”,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且始终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二则让自己具有仁爱的禀赋,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学生在其眼中首先是人,是需要关怀的人,进而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人文培养。套用一句广告词,虽然只有这屈指可数的两条,却“简约而不简单”,倘若教师果然做到,便是我心目中的好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