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岁志于学 花甲占名魁——专访徽州书法家汪钟鸣

 相逢就是缘 2015-12-17

十岁志于学 花甲占名魁——专访徽州书法家汪钟鸣

 黄山新闻网 2015-12-17 17:03

十岁志于学 花甲占名魁——专访徽州书法家汪钟鸣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华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用一个“静”字流传下来,它能够积淀、能够浓缩,以至保存而留下的是古人们的那一份心态与精神。

毛笔,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它的雏形,中国的文明流淌了多久,毛笔的文化就传承了多久。毛笔作为书写工具逐渐被电脑等替代,而作为书法技艺的传承,它却愈发显得重要。用毛笔写字是人与笔之间的互通、互相融入,这样能使写出来的东西有自己的感情、意境和精气神。

黄山自古钟灵蕴秀,才子佳人如雨纷纷,在书法的成就上,汪钟鸣先生算得上是当代的一位大家,一位用毛笔书写人生的成功者。汪钟鸣老先生的书法造诣,早已不是我们这些小辈能泛泛而谈的,但由于他是一位黄山人,又是一位公认的书法界大家,我就忍不住想要写写文字,表达出自己的一份敬佩。

笔下的圆,笔中的缘

十岁志于学 花甲占名魁——专访徽州书法家汪钟鸣

汪钟鸣先生出生于五十年代的初期,祖籍在安徽黄山,是我的同乡,比我大整整四十岁。也恰恰正是这几十年的阅历和沉淀,使他的眼睛里有故事,尤其在说起少年往事时更为神采奕奕。

先生的老家在黟县,这是一个很小的县城,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县城之中,有着闻名世界的明清文化古村落,自古文人墨客都爱在黟县作诗写文,也许是这种文化氛围的浸染,使得作为汪伦第四十五代子孙的汪钟鸣先生成为了如今誉载满身的书法界泰斗。

他谈到了幼年的那段时光,也就是十岁那年,他刚刚习字的那段过往。在老先生的印象里,刚开始接触和学习书法是从毛笔开始,一只旧毛笔的顶端插着一根小银针,一枚方孔钱从中穿入,使用负重过后的毛笔开始练习腕力。等到执笔的手能够运行自如的挥毫泼墨时,逐渐增加方孔钱的数量,最后竟然达到八枚之多,还可使写出的字平稳端正。老先生还有一个练字的方法,他在执笔手形的虎口空隙处塞入一只盛满水的酒杯,练到写字动腕杯中的水也不会洒出分毫的地步。

老先生的童年基本是和笔墨纸砚相伴度过,这修养了他的心性,也学会了在笔墨间悟出人生的道理,一种笔墨求真、求美、求善的丰硕雅正之气。

意先笔后,翰逸神飞

十岁志于学 花甲占名魁——专访徽州书法家汪钟鸣

做书法不是请客吃饭那般简单,一笔一划都十分的讲究,不夸张的说,一个简简单单的字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有多少年的手下功夫,因为每个字都有个“形”,这个“形”就反映出写字的人的一种境界和状态。

汪钟鸣先生从十岁开始执笔,到如今已过五十个寒暑春秋,悬肘习书练字不分昼夜、不分寒暑,一横一竖蕴藏青春,一撇一捺饱含生活,他所做的字已不单单是一个字,里面的感情和精神都通过纸面流露到空气中。

老先生曾拜都德忠、徐柏涛、欧阳中石等书法大家为师,而他自然也是老师门下的得意弟子,获得老师们“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高层度的评价。老先生说:“文化根深书法才能叶茂。”也就是书法不在于人,而在于境,境随心转,有着一颗怎么样的心写出的字就会怎么样。所以一些名家们都爱说书法家基本上都是理想主义者,当他们投身书法研究的时候,就像一名忠诚的士兵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传统。

清雅微妙,淡泊深远

十岁志于学 花甲占名魁——专访徽州书法家汪钟鸣

汪钟鸣老先生的这一生是与文字有着割舍不了的缘分,这层缘分,使得老先生“笔歌墨舞出黟山”,精湛的书法被人赞叹。先生的身份可谓是极具重量: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华夏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会会员等等举不胜举。

但这些,老先生几乎是只字不提,名利从不是他所追求的目标,获得的荣誉也仿佛只是过眼云烟,在他的眼神和心里,还是一如既往的有着一份对书法的纯粹和追求。

在老先生花甲之年时,萌生了一个想法:他想出一本自己的作品集,把书法艺术传承下去,让大家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书法,他觉得这是作为一个书法家应该尽的一份责任。于是,老先生经过两年时间的收集和整理,《汪钟鸣书法作品集》终于集结成册,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也开创了黄山市书法界的一个里程碑。

通过和汪钟鸣先生接触、采访,“功名利禄皆抛去,富贵于我如浮云”的境界是从汪钟鸣五十余年的笔墨中领悟出的道理,也是他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正是这一份赤心,让汪钟鸣先生享誉中外!

    黄山新闻网由黄山市委宣传部主管,是黄山市重点综合性外宣门户网站,是外界了解黄山市新闻信息的权威窗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