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一次背叛之后,都隐藏着一颗受伤的心

 汉青的马甲 2015-12-18


引言


最近《三体》很流行,粉丝中有柳传志、马化腾、李彦宏、周鸿祎、陈一舟等。这本科幻小说不仅活跃在科幻届、文学界,甚至在商业、互联网领域都活跃着,它的“黑森林法则”、“降维攻击”等术语被许多互联网大佬运用在各自文章中、讲演中,甚至打算运用在今后的商业模式中。


虽然这仅是一本科幻小说,但不同的人会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我是心理人,自然是从心理学角度去谈这部小说,尤其想谈谈对关键人物“叶文洁”的心理分析。这个为人类引来“死神”的高级知识分子,为什么明知三体人会给人类带来毁灭,仍然义无反顾这样做?




从《三体》里的ETO到“叛徒”


在历史长河里,各种背叛朋友、组织、民族乃至背叛国家的人物和组织屡见不鲜,但还没有出现过像《三体》里ETO这样直接背叛全人类的人。古今中外所有叛徒当中,ETO绝对能获得“性质最恶劣、情节最严重”的称号。

当叶文洁回复三体文明信号时,她完全明白,那意味着“毁灭”,但她还是坚定地做了。因为她此时内心的愤怒和绝望,必须要用一种毁灭的方式才能完结。她坚信人类没救了,是所有人!人类需要一个救世主来拯救这个世界,哪怕救世主是一个“死神”。毁灭,在她心里是结束邪恶的唯一方式。岂不知,“毁灭”是比“邪恶”更甚一筹的“恶”!


叶文洁这位智商超群的科学家,成了人类最大的叛徒。更可怕的是,人类中的叛徒远非她一人。ETO是小说《三体》中的一个地球叛军组织,由叶文洁和人类中最优秀的一群精英组成。将他们凝聚在一起的信念就是,自己的同胞是邪恶的,而无人能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向“救世主”求援,毁灭掉所有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人类,才是唯一解决办法。


虽然是部科幻小说,但是否有人觉得这段故事情节设计荒诞呢?从这部小说流行的程度可以看出,没有多少人觉得这种设定荒诞,为什么?


其实,“叛徒”无处不在。企业中有,家庭中有,亲朋好友中都有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叛徒”是一种模式。



“叛徒模式”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


有一个老板曾向我诉苦。


他企业有一位高管,刚进企业的时候各种能力一般,但他感觉这个员工有潜质,于是用心培养他。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慢慢壮大,这个员工也从一个小职员逐渐成长为企业高管,不仅掌握企业核心资料,在这个行业也有了一定话语权。


这时老板发现,这个自己一手栽培的员工,渐渐变得傲慢。老板还听到过一些传言,这个员工时常在其他同行面前说企业坏话。更可气的是,由于近期经济有些下滑,为了维持较高利润率,企业决定开拓新市场。但就在实施这项计划时,这位员工百般阻挠,给项目设置重重阻力。老板忍无可忍,找这个员工谈话。谈话间出现了一些激烈的争执,之后,这位员工便递了离职信。


可是事情远未结束。这位员工离职时没有做好交接工作,以至于项目一度处于混乱状况。雪上加霜的是,这位员工很快跳槽进了竞争对手企业,利用原企业的资源和经验,抢夺原企业市场。这位老板向我讲述这个事件时,连说了三句“没想到”。


对于这家企业来说,这个员工的行为,就是一种“叛徒行为”。


除了企业中的叛徒,家庭中也有“叛徒”。


有一位老人,养育了5个子女,在她82岁高龄时,却没有一个子女愿意赡养她。女儿们说,她把财产给了儿子,应该儿子赡养,但是儿子、儿媳却拒绝接她回家。即使双方对薄公堂,最后由法院判决5位子女轮流抚养,子女们仍然不接纳她,最后她只能在养老院度过晚年。


对于父母来说,这样的子女就是一种叛徒,以上的行为,我也称之为“叛徒行为”。




你可能会说,这些都是极端的例子,现实中“叛徒”毕竟很少。且慢,请你先看看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1、身在一个组织或家庭中,不是想办法用自己的力量让这个组织变好,而是一边享用这个组织的资源,另一边却做出对组织不利的事情。

比如员工在企业领薪水却不认真工作,还处处诋毁自己的企业;又比如父母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对父母充满了怨恨,父母年老后不赡养。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害者”,“抱怨”是他们每日必修的“功课”。


这一点的关键词是“受害者”。


2、不相信可以通过自己努力使事情变好,而是希望通过别人来拯救自己。

所以,他们心中永远有之中渴望,要找到一个“拯救者”。


这一点的关键词是相信有“拯救者”。


符合这两点,就是“叛徒模式”。




如果你身边已经有人是“叛徒模式”,该怎么办?


这种模式是怎么形成的呢?


它和智商没有关系,不然叶文洁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不会成为叛徒;它和时代也没有关系,纵观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甚至现代史,“叛徒”、“汉奸”一直存在,背叛国家,组织,企业,家庭......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三体》中叶文洁有几个身份——大学教授、天体物理学家地球三体组织ETO统帅、妻子和母亲。然而这几个身份对叶文洁的影响都不大,因为在她自己心中,她多年前就已经给了自己一个身份,这个身份伴随了她很多年,她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围绕这个身份展开。


在NLP的理论中,身份对人的影响很大,因为它决定了你对自己的定位,决定了“你是谁”,你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会去符合这个“身份”。



那么,叶文洁给自己的身份是什么?很遗憾,这个身份既不是精英,不是师长,不是领袖,不是妻子,甚至也不是母亲,而是一个“受害者”。如果你能了解这种身份对人的影响,就不会奇怪她为什么做出这些疯狂的行为了。


受害者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很深的无力感和绝望感,以及对“被迫害”这段经历无法排解的愤怒。这种无力感和愤怒会让他们期望找到一种外在力量去依赖,所以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找一个“拯救者”,或者说“救世主”。一旦找到,他们会不顾一切去依附这种力量,向“救世主”证明自己的衷心,以免被“救世主”抛弃。


可是,为什么有些人变成了“受害者”?为什么即便这个人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人,也无法摆脱这种身份?为什么他们一生也无法去除这种“虚弱必须要寻求保护”的感觉?我想,根源大概是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心理学将人的成长过程分为以下几阶段:

1、寄生期:0-7岁,这一阶段因生存完全依赖父母及他人,所以,在心理上完全依赖别人,表现出很强的顺从性。这一阶段自我意识基本没有或很少。

2、依赖期:8-14岁,自我已经开始发展,但由于能力有限,所以,对别人还有很强的依赖性。

3、叛逆期:15-21岁,这是一个发展自我的阶段,为了证明我的存在,经常表现出很强的反叛性,有时甚至为反对而反对,处处挑战权威,非常注重自我感受,所以,不太容易与别人相处,特别是父母和权威。

4、成熟期:22岁以上,自我发展完善,不再需要向别人证明自己。开始懂得和观点不同的人相处合作。




如果每个阶段都能获得充分的心理营养,人的心理就会健康成长,生命才能自然游转进入下一个阶段。

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并没有按照这个发展阶段顺利成长起来,很多人“卡”在了成熟期之前的某一阶段。有些人三四十岁了还做不了决定,心理上继续停留在寄生期;另外一些人刚好相反,凡是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的就反对,见权威就对抗,这是典型的叛逆期心智模式。

我想,叶文洁,由于历史的伤害,她卡在了第三阶段,面对强大的历史车轮,她的人格被碾成了碎片,就算她拥有了“物理学家”、“清华大学教授”这样外在的身份,在她的内心深处,她只是个卑微的、需要保护的“受害者”,无法向成熟期迈进。所以,面对自身的灾难,她不可能尝试用自己的力量去使“人类”变好,当一个外星文明出现时,她像终于找到了“救命稻草”,找到了她寻觅已久的“救世主”,哪怕这个“救世主”会使这颗星球上所有物种灭亡。

这就是在她优雅学者外衣下的叛逆——自己经历了一段极度悲惨的遭遇,就要用一种最极端的报复一个群体。虽然迫害她的只是一小部分人,但她却要毁灭一个整体。就像我们常常听见那些愚昧的帝王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这位智力超群的女士和那些残暴的帝王一样,心智模式还停留在青少年阶段。




模式形成后,这个人掌握的能力越大,毁灭性就越大。


是否经历了悲惨就一定要报复?心理就一定会扭曲?其实不是。几年前发生过有一个真实的事件证明了这点。

2000年4月1日深夜,来自江苏北部沭阳县的4个失业青年,准备入室盗窃德国人方普一家,盗窃过程中被方普先生及太太发现了。这4个青年由于恐慌,失手杀害了普方一家四口,包括两个小孩。


普方先生母亲从德国赶到中国后,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她写信给地方法院,表示不希望判4个年轻人死刑,因为她发现这些人还是孩子,他们会犯罪,是因为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所以没有工作,对生活失去希望。


就在那年11月,居住在南京的一些德国人及其他外国侨民设立了协会专门纪念普方一家,这个协会致力于改变江苏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状况。协会用募集到的捐款为苏北贫困家庭的孩子支付学费,到今天已经持续了续了10年。普方协会现任主席说:“如果你自己有个比较好的教育背景,就有了自己的未来和机会。有机会的话,人就不会想去做坏事,他会做好事,这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好处。”


这是一个由悲剧引发了使命感的故事,这群可敬的德国人,是一群真正完成了“成熟期”的人。




“叛徒模式”可以避免吗?


如果一个教育体系只注重知识的培养,这个问题永远无法解决,我们的社会只会出现一批又一批掌握着尖端知识的背叛者!人格,就像人体的骨架,有了骨架肉身才能有所依附,才能形成一幅好身板。人格,也是思想的骨架,没有这副“骨架”,知识和技能有可能成为邪恶的帮凶,学得越多,人品越差。


如果你也有子女,除了知识教育,你更应该重视孩子心智模式的教育,让他能够在适当的年龄完成应有的心理发展。在成长的过程中,让他们建立起自尊与自信的人格特质,从人格上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这样他们长大后就会成为一名“建设者”,而不是破坏者,更不会成为一个“受害者”。


如果你发现自己也有“叛徒模式”,不要恐慌,你仍然有机会再次成长起来,而且成长是你唯一的方向。当你无助的时候,停止抱怨,多想一想自己能做点什么,如何改变现在这种情况,能够让你身处的这个“组织”变得更好。


真心希望每一个家庭都开始重视知识之外的心理素质教育,因为,谁知道在黑暗的宇宙森林,宇宙“猎手”向地球发来信息,会否被一个有着“叛徒模式”的同胞收到,真的引来一场“降维攻击”,导至地球毁灭?


没有迫害,哪来伤害?其实,每个“叛徒”的背后,都隐藏着一颗受伤的心。愿这世上每个人,都能被温柔地相待。



作者 | 黄启团

壹心理联合创始人,中国NLP学院创始人,从事心理学教育18年。

来源于公众号 | NLP团长说心理(ID: nlptea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