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士行的好搭档,从林兆华到林熙越

 AaronMou 2015-12-18


中国国家话剧院即将推出的小剧场新作《青蛙》,将于20151224日至201613日在国家话剧院先锋剧场跨年演出10场。


这部戏的编导阵容很有意思,让我们看戏之前先来了解一下。


//
先看图
//


先上图,能看懂两张图的人物关系吗?


上面两张图


第一张,是人称“大导”的中国著名戏剧导演林兆华,和他的老搭档、著名编剧过士行;


第二张,则是林兆华之子林熙越和过士行


过士行,和这林氏父子二人,都有着很深的缘分


过士行,人称过爷,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在我家附近有两个剧院,一个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一个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我母亲常带我们去看话剧。儿艺的《以革命的名义》深深地打动了我,覃昆和方掬芬扮演的两个俄国小孩儿始终牵动着我的心。”


1986年,北京举行了一个莎士比亚戏剧周,当时身为《北京晚报》文艺记者的过士行在那期间看了大量的戏剧,“看完之后,自己就有了种想法,我也想写点什么,但不知道写什么”。过士行说那是自己戏剧梦的开端。“我把想法跟几个朋友说了,没想到成了他们开玩笑的话把儿,不过,有一个人却一直鼓励我创作,那就是林兆华。”


“是林兆华最终吸引我走上话剧创作的道路。我常常到人艺三楼他那间小屋去聊天。别看这间简陋的屋子,《绝对信号》、《野人》、《狗儿爷涅槃》的导演构思就从这里诞生。一部自攒的音响放着一些苍凉的曲子,桌上摆满了剧本。他不大健谈,却能让人放松。他说写个剧本吧。我说我不会。他说怎么写都没有关系,只要你能写出来,我就能导。我说我没有生活,他说怎么可能,每个人都有生活,写你熟悉的。其实我说没有生活是我没有表达清楚,我只是对生活缺乏独特的感受。”


过士行在《我的写作道路》中写道:“《闲人三部曲》在还没有写出来的时候,林兆华就答应要排我的三个戏。第二个戏出来的时候,我已调到中央实验话剧院,按理说应该和自己剧院的导演合作,但是剧院接受了我的建议,由林兆华执导。第三个戏还是林兆华执导。因为我和他有约在先,这不是一般的许诺,这是人生的期许,是生命的承诺。一个人一生能承诺几次?所以尽管《棋人》导得不合我意,第三个戏还是要他导。”


《闲人三部曲》之后,林兆华又执导了过士行的《尊严三部曲》——《厕所》、《活着还是死去》、《回家》。两个人之间多年合作的默契和惺惺相惜溢于言表。



林兆华和过士行,中国戏剧界金牌搭档



如今,眼看着当年受林兆华“撺掇”从记者改行成为编剧的“小过”,已经成了众人口中的“过爷”;而过士行的搭档,也从老林——林兆华,换成了林兆华的儿子小林——林熙越。



林熙越在过士行话剧《暴风雪》中担任主演


2014年,过士行首部自编自导的话剧《暴风雪》,由林熙越领衔主演。


这一次,过士行编剧的《青蛙》,又请来林熙越担当导演。


“我们家四口人,除了我爸,我妈和我姐也都是导演。三个导演,就我一个演员。”林熙越在2008年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


林熙越的父亲林兆华是北京人艺著名导演,母亲何炳珠是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教授,姐姐林丛也是喜剧《家有儿女》的导演,“可惜我考人艺那年导演系没招生,就走上了表演的道路。”而如今,这一家四口都有了导演的身份。



林熙越,当演员时,形象是这样的



如今当了导演,似乎有点不拘小节了……


其实,多年以前,林熙越曾经执导过一部小剧场话剧《囊中之物》,口碑甚佳。不过,这么多年,形象不错的他一直做演员。


这一次导演《青蛙》,还是他首次以导演身份在国家话剧院执导作品。林熙越表示:“这部戏最吸引我的是剧中四位角色很具内容性,赋予我很多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所以我主动要求导这个戏。”


林熙越说:“执导《青蛙》这部荒诞话剧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但是编剧过士行跟我讲,这戏你大胆去排,演砸了算我的!”足以看出编剧过士行与导演林熙越之间多年合作所形成的默契与信任。




林兆华当年也是“演而优则导”,从演员转型为导演的。如今,身为演员的林熙越也当起了导演。而且,看起来,父子二人最喜欢合作的编剧,都是过士行。





了解了这些之后

再看下面两张照片

会不会有种很感动的感觉?



中国话剧百年时,过士行给林兆华献花

(兰宁远摄)



排演《青蛙》期间,过士行和林熙越在国家话剧院阳台上聊天
(曹志钢摄)



//
大导之言
//




著名戏剧导演“大导”林兆华


中国当代剧坛上有一位杰出的剧作家,他就是过士行,我认为我们对过士行的作品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林兆华


过爷来电说“大剧院”刊物约他写文章,戏剧圈没有人像他那样,诚挚、大胆地夸奖我,知音难寻,好人也难寻,亘古之一乎!足矣!


他的戏就是不一般,一般了就不是过士行啦!不一般的剧本,才有可能幻化成不一般的舞台演出,盼望他的新作诞生……一位知名的戏剧家时不时冒出童趣,难得,这是天赐的智慧,也是我的福气!


希望过爷写一部不像戏的戏,人人都可以讲述、争论、瞎侃、补充,说一个有趣的故事,当代《聊斋》、《儒林外史》,不要像话剧,民间说书人。


写什么见面好好谈谈,说什么、怎么说从写剧本开始,什么一度创作、二度创作,好剧本无度。


记得《渔人》诞生时,他住在六铺炕朋友家,有点想法,写了几句精彩台词就打电话给我念……那一段时期无数朋友打电话,说“你们家电话总是占线!”《渔人》剧本出来,担心通不过想了无数招儿,“剧本先给谁看?”“先找谁谈?”“艺委会上读剧本如何读?”……他在我的小狗窝里试读了一次,眉飞色舞,我说别紧张,累了就喝口茶。讨论时只听不说,表示虚心接受意见,通不过再找“对策”。后来听说有一主演写了一封揭发信,说剧中的“大青鱼”有影射含义,哭笑不得!演出时这位主演不演了!我请了另一位演员背词,上台……


——林兆华



//
过爷其人
//



过士行,1952年出生于北京。

曾任北京晚报文艺记者

后任中国国家话剧院专职编剧



不能进入灵魂深处的作品就不应称之为“戏剧”。现在有好多所谓的“戏剧”,在很多有文化的地方,其实都不会把它们称为是“戏剧”,只能说是演出、是秀、是玩。好的作家应该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就像医生一样发现社会中的“病”,而最好的戏剧,是能从没发生过的事情中,看到本质的东西,这说明他对人生有着深刻的认识。我对自己作品的要求是:写一部是一部;我写完别人无法模仿,写不出来;别人写过的我也不写。要能流传。

——过士行


过士行的“生活”相当丰富,学过围棋写过诗,当过车工磨过刀,而真正为过士行的戏剧创作打下坚实基础的,还是他十多年的文艺记者生涯。


过士行说,“我曾经想当一个好车工,买了不少有关技术书籍,可是我的手和脑子太笨,连车刀都磨不好。我重新陷入了力不胜任的苦恼之中。二舅是个车钳铣刨磨样样在行的技术工人,他劝我别学那些手艺,他说现代工业会把所有生产环节程序化,大的工厂都有工具间,要什么刀都有,而精密铸造又把加工量降到最低,加上自控车床,工人越来越不需要手艺。话虽如此,可我所在的是个小作坊似的小工厂,没手艺不行。天无绝人之路,《北京日报》新闻班招考学员,我通过了新闻和语文方面的考试,他们不考数学,真是苍天有眼,我被录取了。经过一年的训练,我于一九七九年分到正在筹备复刊的《北京晚报》做见习记者,这是我命运的转折点。”


“我在北京晚报负责戏剧方面的报道,每晚都泡在剧场里,这一听就是十五年,我看了有几十个剧种的上千出戏,有幸采访过上百位艺术家,受益匪浅。王金路先生对我帮助最大,侯喜瑞、李洪春、袁世海、侯宝林、骆玉笙、喜彩莲、新凤霞、李维康、叶少兰等老师都为我分析过表演艺术。吴祖光、翁偶虹、范钧宏、张胤德等先生更是我经常请益的良师。我以山海客为名写的许多杂感多来自和他们的谈话。”




过士行写过闲人三部曲:《鸟人》、《鱼人》、《棋人》;写过《坏话一条街》;后又创作过尊严三部曲:《厕所》、《活着还是死去》、《回家》。他的作品《青蛙》和《遗嘱》被日本和挪威的剧场搬演,《鸟人》在法兰西喜剧院进行过剧本朗读,《厕所》的朗读版被法国国家广播电台播出过……


“闲人三部曲”书写了中国当代戏剧史上独具特色的一大手笔,过士行在中国话剧界的地位也由此奠定。之后,过士行的创作开始转型,《厕所》可算一部“老老实实”的现实主义之作,《闲人三部曲》中流露出的寓言气质不见踪影,通过一个厕所来探讨社会的变化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2007年,另一部带有魔幻现实色彩的剧作《火葬场》被林兆华搬上话剧舞台,在火葬场、灵堂里发生的世间百态被一一呈现,堪称一部葬礼集锦。2010年,过士行与林兆华再度合作《回家》,用一个年过五旬的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疯言疯语”解读“时尚社会”。


2014年,过爷又交出了他打磨十年的新剧本《暴风雪》,并第一次亲自执导自己的作品,近50人演出的《暴风雪》在国话剧场上演。


《青蛙》剧组为刚刚过完生日的过爷做的照片


//
新戏《青蛙》
//



主创人员手绘“青蛙”环保口罩

我写作的时候从没有考虑过迎合观众的问题。我拿出来的东西都是新的,连上演我的作品的剧团都捏着一把汗,可是一见观众却发现他们是那么喜爱,他们并没有偏见。有人认为观众是上帝,我不同意。商人把顾客视为上帝,于是有人就把它套用过来,可是的确不合适。我认为上帝是艺术本身,作者是传道者,观众是接受者。通过作品作者和观众共同接近上帝。观众对真诚的作品不管它是先锋的还是传统的都会欢迎,那些虚伪的作品不管它有什么势力的支持最终都会完蛋,比如帮派文艺。——过士行


《青蛙》创作于2006年。编剧过士行介绍道,当时是应日本新国立剧场邀请,创作作品参加“时代与未来”演出季:“2006年,我们周围的环境还没有这么恶劣,但我对环境问题已经有了自己一些认识,而且日本是个非常注重环保的国家,所以我就写了《青蛙》这样一部作品。用荒诞的形式和幽默的语言探讨关于全人类的最严肃问题。”过士行说,这个戏里有一些禅宗公案的东西,比如问答、棒喝,都是想表达这是心灵的对话。


之所以选中青蛙这个题材,过士行表示源自自己从小的记忆,当年过士行暑假住在姥姥家时,“记得那时候青蛙特别多,晚上经常吵得都睡不着觉!那个年代大家的环保意识还不足,许多人都有过抓青蛙的经历。我记得年轻的时候我就在四九城里抓青蛙。而北京现在基本已经见不到青蛙了,就连郊区也很少了。我问过老农,他们说因为使用农药导致蝌蚪没有了,所以青蛙也就没有了。”


“青蛙是一种象征,因为只有干净的环境里,青蛙才能生存。如果青蛙没有了,那我们的环境可能也出了问题了。现在这样的天气,确实让人感到忧虑。这个戏表达了我们对环境的一种深刻的忧虑。”过士行说道。


导演林熙越透露,本次的《青蛙》相比之前的版本增加了一个神秘的角色,这一角色究竟是何,目前还要保密。



剧目简介

《青蛙》是编剧过士行继《闲人三部曲》后,《尊严三部曲》未完成时,于2006年创作的三幕荒诞剧。


《青蛙》是一部三幕荒诞剧,创作于2006年,曾在日本新国立剧场成功演出,得到观众盛赞,当地媒体评价该剧“既奇妙又破天荒,充满幽默和诙谐”。

此次时隔10年后,由国家话剧院重新排演,将作为国家话剧院2015收官之作和2016年开幕作品呈现在首都观众面前。


该剧一反之前剧作中对众多群像的塑造,只有四个具有象征性意味的中性化人物。剧中的时间、地点亦是中性而模糊的,超越了时空、跨越了地域。


故事发生在某一个海滨理发馆,理发者要让理发师给自己理一个最时尚的发型,两人不断推翻旧形式、探索代表国际潮流的新发式,然而理发师总是没给理发者找到理想的时尚发型。远行者在赶路途中路过此地,想刮刮脸、理个发,放松一下,然后继续旅行,但是由于理发者和理发师之间的纠缠而没有理上发。如此三番两次,远行者去而复返,从未如愿。一切似乎都未改变,一切又似乎都随着象征生态环境的青蛙消失而全部改变。


剧中充满了象征性的意味,剧中的话题和生存环境正是当今和将来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青蛙》给人以无始无终、荒诞悖谬的世间感悟,用荒诞的形式和幽默的语言探讨关乎全人类生存的最严肃问题。


《青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荒诞派戏剧,不同的是,该剧中的远行者带来一股浓浓的禅家气息,加之对日本诗人小林一茶著名俳句的引用,使得该剧充满了空灵的悟境禅语。在当下科技发达、人类文明飞向火星、超越宇宙的时代,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却越来越脆弱,是否人类会如同剧中“温水煮青蛙”般的毁灭自身,十分耐人寻味,值得思索。


主创介绍



人:周予援

制:景小勇、王晓鹰、史丽芬、戈大立、罗大军

剧:过士行

演:林熙越

舞美设计:谭韶远

灯光设计:韩

服装设计:吴雪润

道具设计:党现义

音响设计:王子春

化妆设计:任

形体设计:俞辰曦

舞台监督:王志强

技术管理:王志强

制作统筹:张浩若

宣传统筹:孙

记:张瀚伦

务:刘

演员表

理发师——石

理发者——李

人——刘

远行者——刘

张瀚伦——?



编剧:过士行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编剧



话剧编剧作品:《鸟人》《棋人》《鱼人》《坏话一条街》《厕所》《活着还是死去》《回家》《青蛙》《遗嘱》《杜十娘再沉百宝箱》《暴风雪》等。话剧导演作品:《备忘录》《暴风雪》。

其中《青蛙》被日本新国立剧场搬演,(2006年)。《遗嘱》被挪威开放剧场搬演(2006年)。《厕所》被法国夏季风戏剧节朗读,法国国家广播电台播出(2005年),2007年赴以色列演出大获成功,被中国驻以大使誉为提升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形象。2009年德国杜塞尔多夫剧院排练演出。《鸟人》于1995年赴台演出,2004年被法兰西喜剧院朗读。《鸟人》被收入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话剧》,其他作品被翻译成法语、德语、希伯来语、日语、韩语等多种语言。


导演:林熙越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



1993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主要戏剧作品:

《三毛钱歌剧》《钦差大臣》《非常麻将》《下周村》《活着还是死去》《安提戈涅》《暴风雪》

主要影视作品:

《沉默的证人》《星火》《女人一辈子》《勋章》《红色黎明》




主演:


理发师——石

理发者——李

人——刘

远行者——刘

张瀚伦——?



《青蛙》

2015年12月24日至2016年1月3日

国家话剧院先锋剧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