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析李春源笔墨路径

 wps0321 2015-12-18

解析李春源笔墨路径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贠冬鸣

    悦己悦人,暗合大众审美习俗,是李春源先生艺术追求的主要特征。

    李春源先生艺术创造之攻城略地,题材涉及山水和花鸟,其表现疆域宽阔。即便是山水,亦能逸笔草草,扼住山地与荆棘最打动观者之刹那,并将这深情一瞥狠狠地定格在画面;有的则像纽约街头黑人流浪音乐家敲击的鼓点,以密集敲击来激发观者的视觉神经;有的则吸收北大荒版画之浓烈色彩,完全剔除笔墨韵致,以红、黄原色来堆砌山石及灌木,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压迫感;有的完全是借用速写手法作画,画笔如雕刻家手中之斧凿,画面笔道粗粝直白似有石屑飞溅,呈现画家对山脉及植被的崇敬;有的尽管作品尺幅甚微,却能呈现出一种宏大叙事,他所强调的是大感觉、大气象,进而给人的心灵以猛烈撞击,并引观者悄然驻足。

    “胸有成竹”,似乎贯穿中国画家艺术创造的始终,是一种常态显现法则。画家目视一张白纸,胸中自有万千布局,这便是人们所理解的“胸有成竹”。但李春源先生的笔墨所到之处,却往往规避这种程式,而是类似高手间的对弈,己方并非先有纵横捭阖般的战略战术,而是根据对手棋子移动区位而头脑疾速做出反应,是因势利导不受胸中成竹所缚,是顺其自然的,其过程亦是一气呵成的。其首要目的,是尽情抒写山石、溪流及灌木之精气神,为笔墨注入不尽的血脉。基于此,李春源先生的作品除却苍劲浑朴,布局平实,往往还呈现出某种生疏感,是情绪律动之忠实记录,亦常常植入主观元素,是艺术家李春源自行设置的空间,而非摄影家镜头中的常态自然之剖面。

    李春源先生的花鸟画,则反其道而行之。作品笔墨活泼,富于高度概括,既求形似亦重神似,更注重表现物象之精神。究其画风深层成因,皆是对大自然顶礼膜拜之孪生品。李春源先生虔诚地朝觐大自然,笔墨纵横间皆是不疾不徐地为自然传神写照。而其笔法,则一如其秉性和为人,看去淡泊恬然且朴实无华。李春源先生的书法功力超然,其花鸟作品以时常呈现“写”的形态,且将干湿、疏密、长短、浓淡等等元素加以糅合,显现出超常的驾驭画面能力。其画作还不时引入西法,以水彩之清润手法及水味韵致入画,看去匠心独具。

    艺术掘进通常可分三种形态;其一,是传统的延续;其二,是改良,在传承基础上作添加与修正;其三,则是进入旁若无人的精神炼狱,熟稔传统过后,再进行革命与颠覆。通过解析李春源先生的作品,自会看出他因艺术走向的疾进,而倍受巨大精神折磨。其艺术语汇的多样性,则预示着他艺术创造的左冲右突,这也是真正的艺术家之必经之路。应该说,李春源先生的艺术探索,大抵是不赞成“折衷”的。诚然,“颠覆”需强大的勇气与定力,而“改良”则同样要靠非同寻常的胆识与策略。笔者以为,也许正是因为画家对受众审美习惯的试探与迎合,才四面出击,才使语汇稍显庞杂。

    李春源先生刚过花甲之年,在中国画领域尚属壮年。我觉得,先生理当舍九求一继而再以一当十,才能凸显艺术之大气脉,随之形成大境界。先生悟性极高,那一天当不会遥远。④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