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学而思中考研究中心-何汇文老师 首先我们看一下这份试卷每道题都考了什么考点,我们一道一道地分析,这样的话,可以根据孩子错了哪些题,对应找出孩子到底是哪部分知识没掌握好: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次期中考试主要考查的还是第二、第三单元。 其中第二单元里面有两个上册十分重要的实验:氧气性质验证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同时第二单元的氧气是上册最重要的物质,与很多其他物质之间都有相关反应。 依然考察传统的基础知识点,没有特别难的题目。 有两道题都考到了微观示意图,足以说明微观图示在上册的重要性。 同时有11道题考到了物质构成奥秘,说明分子、原子、离子、元素这部分基础概念是选择题特别爱出的,考察会很细。 另外有两道题比较不错: 一个是14题: 这道题本来考察的是空气污染,考察PM2.5这个概念。但是加入了一张图表。这就是现在考试的方向,告诉你一个大纲之外的知识点,然后给你图表等资料来告诉你这个概念是怎么回事,你要把图表资料看明白,才能做题。不过这道题的难度还是简答了些,其实完全可以选择大气污染中的一个新概念,这样的话就更切合中考改革趋势了。 另一个是20题: 这道题考察图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并没有接触太多图像,图像应该是在金属的那个单元学完之后才会大量出现。所以对于不少学生来讲,这道题还是需要好好思考一下的。这道题考的知识点还是制取氧气,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只要能把整个过程的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分析清楚,这个图像应该就没问题了。 2.生活现象解释
28题是非常传统的一类题型,先算出表格中的未知数,然后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最后再把每种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写在该物质下方,这样的话题目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了。 3.科普阅读理解 这道科普阅读理解题前4问跟中考的考察方式非常相似,就是考察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反应方程式、用途等这些跟物质相关的基础知识点。从原文中找答案,没有太大难度。 4.生产实际分析
5.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
6.科学探究
7.计算题 并不考察计算本身的能力,而是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整体来讲,这套试卷难度适中,选择很简单,后半部分探究实验和计算略有难度。不再有那种整体的难题,易丢分的都是些小问题。所以,抓住基础概念,遇到问题多思考题目的条件有什么用,对于解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两个重点:一是基础概念,二是实验,仍然不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