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学丨五中分校初三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稀盐酸HCl 2015-12-18



作者:学而思中考研究中心-何汇文老师

一、试卷题目分析

首先我们看一下这份试卷每道题都考了什么考点,我们一道一道地分析,这样的话,可以根据孩子错了哪些题,对应找出孩子到底是哪部分知识没掌握好: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次期中考试主要考查的还是第二、第三单元。


其中第二单元里面有两个上册十分重要的实验:氧气性质验证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同时第二单元的氧气是上册最重要的物质,与很多其他物质之间都有相关反应。


第三单元是上册最核心的一个单元,里面包含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价、化学式等概念是整个初中化学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点,是初中化学的地基。
二、具体题目分析
1.选择题
依然考察传统的基础知识点,没有特别难的题目。
有两道题都考到了微观示意图,足以说明微观图示在上册的重要性。
同时有11道题考到了物质构成奥秘,说明分子、原子、离子、元素这部分基础概念是选择题特别爱出的,考察会很细。
另外有两道题比较不错:
一个是14题:

这道题本来考察的是空气污染,考察PM2.5这个概念。但是加入了一张图表。这就是现在考试的方向,告诉你一个大纲之外的知识点,然后给你图表等资料来告诉你这个概念是怎么回事,你要把图表资料看明白,才能做题。不过这道题的难度还是简答了些,其实完全可以选择大气污染中的一个新概念,这样的话就更切合中考改革趋势了。
另一个是20题:

这道题考察图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并没有接触太多图像,图像应该是在金属的那个单元学完之后才会大量出现。所以对于不少学生来讲,这道题还是需要好好思考一下的。这道题考的知识点还是制取氧气,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只要能把整个过程的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分析清楚,这个图像应该就没问题了。

2.生活现象解释


23题考了一个化学常识,很有新意,但是中考应该是不会考这个的。但是,一些化学中的常识性内容还是要记住的,比如发明元素周期表的是门捷列夫,做了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是拉瓦锡,现有的原子结构奠基人是卢瑟福做的轰击金箔实验……这些内容要有印象,否则考试如果涉及到,可能会吃亏。


28题是非常传统的一类题型,先算出表格中的未知数,然后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最后再把每种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写在该物质下方,这样的话题目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了。

3.科普阅读理解
这道科普阅读理解题前4问跟中考的考察方式非常相似,就是考察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反应方程式、用途等这些跟物质相关的基础知识点。从原文中找答案,没有太大难度。

4.生产实际分析


31题这个流程图也非常切合中考的考察形式,这也是后面学生会经常遇到的流程图,所以一定要掌握好正推法,一步一步把每一种物质都推出来,然后再做题。本题难度并不算大,但是考察形式很正统。


5.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


32题这道推断题也和中考形式很像,前几问基本上都是送分题,最后一问会利用一个小实验来考察,这就是所谓的“实验型推断”。把所学的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水、这几种物质相互之间的反应捋清楚,才能顺利地做出这种题目。


6.科学探究


37题这道科学探究题,考察的其实是上册非常传统的考点:通过对照实验来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但是上面的这个图像是一个亮点,非常精彩。因为真正做实验的时候,学生就会遇到这样的图像,而且正是通过分析图像来对此次试验进行分析。这就是所谓的考察学生的实验能力。但是加上这张图,并不会增加太多难度,因为这张图其实就跟以前实验题给的表格一样,只不过是把表格中的数据变成了图像而已。最终考察的还是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7.计算题

并不考察计算本身的能力,而是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问会有不少学生犯糊涂,题目问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其实思路很简单,假设完全分解了,算一下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与题目给的50%做对比。但是有的学生可能并不能想到假设的方法,而且并不能想到这个50%的用途,这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距。

整体来讲,这套试卷难度适中,选择很简单,后半部分探究实验和计算略有难度。不再有那种整体的难题,易丢分的都是些小问题。所以,抓住基础概念,遇到问题多思考题目的条件有什么用,对于解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两个重点:一是基础概念,二是实验,仍然不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