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谈:办公室还有存在价值吗?

 郑帝新媒体策划 2015-12-18

                                       文/编客
  如今办公变得随处可见,不仅在办公室,有了无线网络和远程视频设备,在SOHO工作室或咖啡馆,在机场候机室或家中,我们可以随时开展工作,越来越多的员工都热衷于移动办公和灵活办公。这是否意味着办公室已不再重要?在每家公司都讲求成本效益的当下,办公室是否还有存在价值?而另一层面,全球众多领先企业不断地在加大在办公环境上的投入:亚马逊在西雅图购置地产兴建办公楼、腾讯在深圳打造双塔办公楼、诺华制药在上海兴建全球第四大办公园区。雅虎CEO Marissa Mayer也写邮件鼓励员工“回归办公室”上班,一场“办公室复兴”大有兴起之时。

   对于办公空间上的的投资也正在兴起,除了联想、腾讯等巨头的大手笔投入,诸如SOHO 3Q等创新中心的模式,也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全新的工作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为了提高公司整体的表现和员工的敬业度,需要回到办公室中,开始每天的工作。随着各大知名公司对这一理念的认同和行动,“激发办公场所的能量”这一变革,也将衍生为一大趋势,对未来的商业格局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远程办公会滋生出影响工作效率和减少潜在职场成长机会的危害:在办公室外进行办公,会增加被更多外部因素干扰的几率(如收快递、照顾孩子等),同时也降低了同事彼此间面对面的协作和建立信任的机会。我们坚信:不管科技如何发展,将大家聚集到同一个物理空间里工作,是获得最佳工作表现的前提。这不仅提升自己的绩效,对公司整体业绩也是如此。而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并充分利用工作场所,让员工工作得更为高效是我们需要探讨和变革的关键。办公空间规划需要对员工身心健康的持续关注。员工的工作时间一般很长,需要提供更好的办公设施来支持他们多样的办公模式。同时,办公场所要帮助员工减小“负面”压力,让大脑能够在高强度运转中不断得到放松。如:提供更多创意的设计元素和更多的第三类场所,让大家能在“低压”的环境中激发更多灵感和创意。此外,如今的工作要求人们在一天中处理大量的信息,并孕育想法、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尽量减少认知超载对员工造成的认知削弱,就是要让大家对环境有选择权,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能够游刃有余的转换合适的工作空间。

  办公空间布局的趋势,将越发减少员工个人的工作站。这一变化并非为了省钱,而是要相对增加各类协作空间和特色化的私密性独立空间。理想的工作空间,会“以人为本”: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不同区域功能的组合,也让员工在使用上有更多的选择权和控制权。在工作场所中能够选择在哪里办公或者如何办公是增加员工敬业度的关键之一。同样的办公空间,不同的区域组合:既有可供个人独立工作的私密区域,也有可用于分享讨论的大型会议室,再搭配上结合以上两种功能的非正式沟通场所,使员工能根据工作内容的变化,合理地转换工作空间,保持高效的节奏。编客部落扣2971820663

  科技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办公空间。如Steelcase的Room Wizard系统,利用大数据,不仅可以协助优化会议室预定,提高会议室使用效率,同时还具备统计和分析功能,能够清晰地呈现各会议室的使用情况,作为各部门评估绩效以及优化沟通效率的依据之一。科技还可以让办公场所变得“智能”。在美国,公司的会议室玻璃可以保证完全隔音,让会议更能专注以及保密。同时,可以根据会议的需要自动调光、调温,在个人独自专注工作时候提供所需的音乐,手指轻轻挥动,就能将平板电脑上的内容显示在墙面上,还能用手指来缩放大小。智能办公空间已经触手可及。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留住人才的重要性,而对人才做到“人尽其才”,办公空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预见,在2016年,办公空间将会变得更人性化、更能支持员工的身心健康。办公室并非最终目的,工作最终的目的是让员工更高效,更多协议合作以致最终让公司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