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治疗落枕的精准性思考

 半医秀才 2015-12-19

病例,女,50岁,医生。因着凉引起右侧颈痛3天。查体:低头受限(10°),仰头60°,左旋60°,右旋受限(10°)。低头和右旋时右侧颈痛加重。VAS评分10分。抬肩、提胸廓均可使低头、右旋增加至20°,疼痛减轻。触诊:枕外隆突外上方压痛,上斜方肌条索压痛,3-4颈椎前结节压痛。胸锁乳突肌无压痛。


诊断:斜方肌、前斜角肌痉挛性疼痛。


治疗:针刺三间,同时运动颈部,嘱患者主动拉长上述两块肌肉(低头,右旋)6次,抗阻收缩上述两块肌肉(仰头,左旋)6次,患者活动度加大。低头40°,右旋70°。VAS评分1.5分。给予斜角肌痉挛点快针,横突前结节松解手法和斜方肌热帖。嘱患者三间留针4小时。5小时候随访,VAS评分1分。

思考:过去针灸治疗落枕往往一针取效。而不做肌肉精准分析。本次详细评估,精准定位肌肉,可知针刺落枕,远端取效的关键在于通过中枢神经的调控,放松了痉挛的组织。也就是恢复了整体的张力平衡。与手法、拉伸相比,针刺更为便捷高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