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孩危机是男尊女卑思想造成的伪命题

 抹搭花 2015-12-19

    目前国内教育充斥着“男孩危机”,“拯救男孩”的声音,认为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下男孩的个性受到了压制和摧残,导致了很多问题:例如“娘娘腔”、“伪娘”。甚至有论调认为“男同”的产生是因为教育中缺少了“阳刚教育”。

    教育是有性别属性色彩的吗?会有哪种教育是对于男性或者女性更为有利的教育吗?男孩的表现一定要优于女孩才是正常现象?一味的强调“男孩危机”、“男孩的成绩、升学率低于女生”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难道不是“男子汉大丈夫”,“男权”的思想在作怪吗?反观有“男校”传统的美国,人们对于教育对于男女孩的教养和期待已经不模式化了,不会强调男孩子、女孩子的性别属性该做什么,该玩怎样的游戏,选择怎样的玩具。最新的芭比娃娃广告,打破了56年来芭比广告只有女孩的传统,引入了一位男孩参演广告。芭比娃娃公司认为有性别针对性的玩具对儿童是一种负面误导,会造成性别歧视。男孩子、女孩子的教育可以不再拘束于人为的设定的“角色”,生活在更加舒展的空间。

    在我们的意识中还存在着“男尊女卑”,在国内有几人能接受男孩子玩芭比娃娃呢?玩女性色彩的玩具是没有出息的表现。这种“男性的优越感”根植在文化中几千年,随着女性更多的参与社会生活,女孩通过努力表现的更加出色颠覆了男孩家长的“男性优越设定”,不安就由此产生了。笔者认为“男孩危机”是个伪命题,真正应该改变的是教育的性别判定,和性别期待。让孩子可以自由舒展的生长。还记得当知一个10岁小女孩的理想是长大成为一名消防员,自己的震惊及第一时间的劝导:“女孩子不要成为消防员。”“为什么不行?我觉得消防员特别了不起,我就想以后长大了要做一名消防员。”小女孩认真的告诉我。为什么不可呢?为什么用性别定义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呢?从玩具、行为、语言、所学习的专业、爱好,职业。人生不是应该自己去选择奋斗才能别样的精彩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