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老师原创:如何写好“情感类”主题的写人文章(二)

 天侠论坛 2015-12-19

  如何写好“情感类”主题的写人文章(二)

  写好情感类主题的写人文章,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弄清情感从哪里来。



  

  一.情感产生的三个原因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情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因外在形貌而生——人物外貌美丽英俊,事物形态唯美动人,就会唤起喜爱、怜惜、留恋、思慕、痴迷、思念、怀念等美好的情感;反之,就会产生讨厌、厌倦、厌烦、鄙视、厌恶、憎恨之情。

  (二)因内在品质而生——一个人拥有勤劳、善良、宽容、风趣幽默、坚毅、勇敢、俭朴、诚信等优秀品质,往往能唤起人的喜爱、敬重、爱戴、敬佩、崇拜、向往之情;反之,则会生成轻视、鄙视、厌恶、憎恨等情感。

  (三)因双方行为相互作用而生——甲方在行为上,总是给予乙方关心、帮助、爱护、包容、鼓励、理解、支持、利益等,乙方必然对甲方产生尊重、敬佩、喜爱、亲近、感恩、依恋、迷恋、热爱等美好情感;反之,甲方总是以算计、欺骗、索取、压榨、掠夺、忽视、冷漠、粗暴、凶狠、凶残等等行为对待乙方,乙方必然对甲方产生厌倦、厌恶、鄙视、憎恨等情感。



  二.情感表达的两种形式

  人物表达情感,有两种形式:一是表白;二是表现。

  (一)表白——就是不靠行动印证,把自己对对方的情感,直接说出来

  例如:(1)我爱你;(2)我恨死你了;(3)我一直讨厌狗;(4)从小我就不喜欢我的叔叔。

  表白情感,直来直去,简洁明快,如火山爆发,赤裸浓烈——这是人类最原始的表达情感方式。

  这种表达情感方式存在着明显的缺憾。抒情缺失情感生成的背景,很难产生催人泪下的效果,缺乏艺术感染力。

  为了弥补这种不足,作者一般将表现和表白两种手段配合使用:先记述情感生成的背景故事——表现某种情感,待故事情节深深触动人的情感神经之后,再借助文中人物或作者之口,直接表白,热辣辣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表现——就是用事实印证情感,用具体行动让人感受到情感的真切存在,不做任何口头表达

  例如:一个人在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把自己的房屋卖掉了,倾囊相助——他对朋友的关爱之情、作者对他的钦佩之情不言自明。

  又如:一位孤寡老人,走过池塘,发现一个滑冰的孩子不慎落入水之中,冒着严寒,不顾生命安危,将孩子救出。孩子的母亲长跪不起,孩子执意要认这个陌生的老人为爷爷,并坚持要把老人接到自己家赡养终生。——老人对孩子的关爱之情,孩子对老人的感恩之情跃然纸上。

  表现情感,含蓄深沉,委婉厚重,如香茶入口,回味绵长——这是人类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这种表达方法,情感寓于人的行动之中,用事实呈现感情的温度,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极富艺术感染力,也是表达情感最主要、最常见、最实用的表达方法。

  (三)表白与表现在写作中的运用

  (一)文章主体部分采用“表现”形式——以事实感染读者,文章结尾采用“表白”形式——画龙点睛,呈现情感的最高温度。“表现”在前,“表白”在后,彼此配合,相得益彰。

  (二)文章由始至终全部采用“表现”情形式,将深切的情感寓于字里行间,让读者去体会这种无声的情感,营造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表现境界。

  值得注意的是,情感主题的记叙文,最忌单一使用表白形式——情感如萍浮水上、云烟过眼,赤裸裸的表白给读者的感受只能是单薄、浅显、虚浮,无法产生任何的艺术感染力。



  三.表现情感主题的四大渠道

  (一)单一刻画人物外貌来实现

  1.刻画人物外貌——突出外貌之美——直接表现作者对人物的喜爱之情

  例如:

  郝队长身材窈窕,秀颀挺拔。一身警服,笔挺、硬朗,更让她显得英姿煞爽。一双大眼睛,顾盼生辉,明眸善睐,透着十足的灵透、聪慧和善良。

  这段描写,以刻画郝队长的外貌为内容,以表现和突出人物的外貌之美为手段,把作者对这位女公安队长的喜爱之情充分表达出来。作者对笔下人物情感的深浅,取决于外貌之美的突出程度——人物越美,喜爱之情越浓郁。

  2.刻画人物外貌——突出人物外貌之丑陋——直接表现作者对人物的厌恶之情

  例如:

  “赵瞎子”天生一副汉奸嘴脸:一米六几的个头,面似残月,身形如虾,两条短腿仿佛是一个对称的括号。最独特的是那双三角眼,看人时不是斜上,就是斜下,从来不会正眼看人。偏分头,长长地遮住半边脸,腰上挂着一支盒子炮,脚上一双棉布敞口“傻鞋”,整日跟在渡边队长的后边,点头哈腰,见风使舵,就像一条“有骨头便是爹”的狗!

  这段文字,刻画找瞎子的外貌,极力突出人物外貌之丑陋,作者对“赵瞎子”的厌恶之情,从字面上看,虽然未置一词,但作者通过突出形貌的丑陋的特点,早已表现得酣畅淋漓。



  (二)通过刻画人物外貌和行为来实现

  1.运用正衬写法

  (1)先刻画人物外貌(突出外貌之美)——再刻画人物行为(突出人物品质之美),以美衬美,塑造形神兼备的唯美形象,表达作者对人物的敬佩、尊重、爱戴之情

  例如:

  张叔是一个地道的东北汉子。虎背熊腰,身强体壮,在人面前一站,好似半截铁塔一般。一张脸棱角分明,透着十足的成熟、稳重、坚毅和果敢。黝黑的皮肤折射着山里人特有的康健与活力。一双大手,又粗又壮长满了老茧,即便是简单的握手,也会给人一种无法言喻的朴实和憨厚。

  那时候,山里到处都是野兽,一到晚上,到处都是野兽的咆哮声。村里人谁家有了急事,便到张叔家求他帮忙。无论天有多晚,路有多黑,他都会非常爽快地一口应承下来。有一次,村头的王婶病得厉害,儿子年龄小,夜里不敢出门。过去乡村医疗落后,方圆几十几里只有一个中医诊所——离他们村最少也有十几里。张叔二话没说,抓起鸟铳就出了门。两个小时后,他回来了,不仅给张婶抓回了药,而且背上还背着一只狼。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一家人看着张叔被野狼抓得满是血丝的脸和手,既感谢,又愧疚,不知怎么做才能报答他。哪知张叔却笑笑说:“谢啥,我还得感谢你们咧!有了这张狼皮,今年冬天肯定不会挨冻了!”

  这两段文字,作者先刻画张叔的外貌,突出人物外貌之美。然后另起一自然段,选取典型事件,用客观行动塑造张叔乐于助人、勇敢无畏、不计回报、粗犷豪放的人物形象。人物外貌之美与人物品质之美,并列刻画——前者为外,后者为内,内外兼顾;前者为辅,后者为主,以辅衬主,塑造了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

  运用这种方法刻画人物,作者对人物的钦佩、赞美、爱戴之情,虽未表白一句,但早已溢于言表。作者对笔下人物情感的深浅,取决于他对笔下人物外在美和内在美的表现力度上。

  (2)先刻画人物外貌(突出外貌之丑陋)——再刻画人物行为(突出人物灵魂之丑陋),以丑衬丑,塑造丑陋人物形象,表达作者对人物的轻视、厌恶、憎恨之情

  例如:

  “赵瞎子”天生一副汉奸嘴脸:一米六几的个头,面似残月,身形如虾,两条短腿仿佛是一个对称的括号。最独特的是那双三角眼,看人时不是斜上,就是斜下,从来不会正眼看人。偏分头,长长地遮住半边脸,腰上挂着一支盒子炮,脚上登一双棉布敞口“傻鞋”,整日跟在渡边队长的后边,点头哈腰,见风使舵,就像一条“有骨头便是爹”的狗!

  “赵瞎子”人长得磕碜,做起事来更绝。对乡亲们坏事做尽不说,就连自家的近亲也不放过。住在村东头的赵长庚是他的亲二叔,娶了一个媳妇长得非常漂亮。按中国的伦理,他是小辈儿,应该叫二婶,即便人长得面若桃花,他也不应该有非分之想。但这混蛋天生就是一个色狼,做的就是乱伦的事儿。他二叔一不在家,这个王八蛋就跑去调戏。哪知这女人生性儿异常刚烈,一个耳光便打掉了这个畜生的门牙。赵瞎子占不到便宜,便跑去告诉渡边,自己的二婶长得如何迷人,将她送给渡边,硬生生地逼死了自己的亲婶子。

  第一自然段,刻画人物外貌,突出“赵瞎子”外貌丑陋;第二自然段,描述“赵瞎子”的行为,表现人物内心的丑陋,以外在的丑陋,衬托内在的丑陋,丑上加丑,丑恶无比。作者运用这种写法,就把自己对“赵瞎子”的厌恶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

  2.运用反衬写法

  (1)先刻画人物外貌(突出外貌之美)——再刻画人物行为(突出人物灵魂之丑),先扬后抑,以美衬丑,塑造外表光鲜、灵魂丑恶的人物形象,表达作者对人物的鄙视、厌恶、憎恨之情

  例如:

  从候车厅入口,款款走来一位20出头的年轻姑娘:满头飘逸的金发,极富动感披散下来,为白皙俊秀的脸庞平添几分迷人和妩媚。一袭考究的连衣裙,如蓝天之下的白云,碧水之上的晨雾,洁白无瑕,润泽轻灵,仿佛是如水的月光随清风、仙乐舞动。淡蓝色的高跟鞋,击打的优雅的节奏,让本已线条流畅、修长纤细的美腿,越发得高挺峻拔。

  她在靠边的地方,找了一个空位。接着拿出几张面巾纸,将座面细细地擦拭干净,提起拉杆箱,放在上面,然后从箱子里拿出一本杂志,一包葵花籽,斜倚着箱背坐了下来。那舒展的双腿,倾斜的身姿,一如贵妃侧卧,雍容华贵。她一边翻着书,一边磕着瓜子。细碎的瓜子皮,在她如葱的纤指弹射下,宛如天女散花般向四面飘落。不到半个小时,以她为花蕊的地面上,已清晰的勾画出了一个俏丽的鲜花图案。

  第一自然段,刻画人物外貌,极力表现人物外貌之秀美。第二自然段,抓住人物行为,塑造人物缺乏公益心、自私自利的丑陋形象。作者以外貌之美反衬行为之丑,以内外形象的反差,凸显人物灵魂的丑陋,借此把作者对此美女的鄙视、厌恶、憎恨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人物外貌之美与人物本质之丑的反差越大,作者的鄙夷、厌恶之情表达得越充分。

  (2)先刻画人物外貌(突出外貌之丑陋或普通)——再刻画人物行为(突出人物灵魂美),先抑后扬,以丑衬美,塑造外表朴实甚至丑陋、但灵魂高尚的人物形象,表达作者对人物的敬佩、尊重、爱戴之情

  例如:

  火车即将开动的时候,上来一个傻大黑粗的中年妇女,将手中的箱子塞到座位底下,一屁股坐在我旁边的空位上。说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其实大半个屁股几乎都坐在我的腿上。那体形,那腰身,一个人足以占两个人的空间。

  十一小长假,车厢里挤得水泄不通,能买到一张坐票,是每一个回家或出门旅行的人梦寐以求的心愿。列车开了的时候,车身剧烈得抖动了一下。随即,过道里一位年轻女人怀里的孩子大声地哭了起来。或许因为挤得难受,孩子哭得声嘶力竭,稚嫩的哭声灌满了整个车厢。“那位小妹,你过来到我这里坐吧!”当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的时候,我身边的大嫂径直站了起来,连犹豫也不曾犹豫一下,就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了那位年轻的母亲。

  第一自然段,刻画中年妇女的外貌,突出中年妇女的臃肿丑陋;第二自然段,记述中年妇女的让座行为,表现中年妇女心灵之美。以丑陋的外表,反衬其美好的心灵,凸显其内在精神本质的高尚。作者对她的钦佩、赞美之情,字面虽未提一句,但早已通过这种先“形”后“神”,以“形”衬“神”的巨大反差,充分表现出来。



  (三)通过“刻画人物行为,表现人物某种品质”来实现

  1.刻画人物行为——分别表现几种高尚品质——表达作者对人物的敬佩、尊重、爱戴之情

  例如:

  我敬佩的一个人

  (1)在世界上,我最敬佩的人要数我的同桌了,她热爱学习,助人为乐的品质深深打动了我。

  (2)那天,我来到学校,发现来的同学都是各玩各的,只有她,在座位上认真读书,背书,不被任何同学干扰,有几个同学还故意走到她面前去找她说话,她却头也不抬,仍在看书,多么热爱学习啊!

  (3)下课了,同学们像一群小鸟一样,冲向操场。有的在玩捉迷藏,有的在跳绳,有的在打球……只有她一个人在教室里打扫,她那双干净的手,不顾下水道的坑脏,把垃圾从下水道里拾起来,她多么热爱劳动!

  (4)放学了,突然下起了大雨,大多数同学都没有带雨伞,只有她有一把伞。她为了不让同学们淋到雨,把同学们一个个送到家。面对同学们感激的话,只淡淡地笑着,说“没有关系!”多么乐于助人的同学啊!

  (5)她——我的同桌王文,我要感激她,她的精神一直在勉励我进步。

  这是一篇小学生撰写的以表达情感为主题的写人记叙文。文章虽然写得非常稚嫩,但写作思路非常清晰:文章开篇便点明本文的情感主题——表达自己对同桌的钦佩之情;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借助具体事例,分别表现人物热爱学习、热爱劳动、乐于助人三种高尚品质。作者以表现这三种优秀品质为手段,把作者对人物的钦佩之情,深切的表达了出来。这种写法,表现人物品质是途径和方法,表达作者对文中人物情感才是作者最终的目的——即文章的主题。

  2.刻画人物行为——分别表现人物的几种卑劣品质——表达作者对人物的鄙视、厌恶、憎恨之情

  例如:

  (1)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2)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3)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这是鲁迅《孔乙己》中的一段描写。第(1)部分记述孔乙己从不洗、补衣服——表现人物异常懒惰的品质;第(2)部分记述孔乙己一张嘴便满口之乎者也——表现人物迂腐的品质;第(3)部分记述孔乙己偷东西——表现人物好吃懒做的品质。抛开作者其他写作意图不提,仅就情感表达而言,这里鲁迅就是通过刻画人物的丑陋行为,表现人物几种丑恶本质,最终表达了作者对笔下人物的厌恶、怜悯之情。丑恶本质越多,厌恶之情越深,丑恶程度越深,厌恶之情越切。



  (四)通过“刻画人物行为相互作用”来实现

  1.在特定的背景下,单一刻画主要人物的行为,行为作用于作者

  在特定的背景下,作者有某种迫切的需求,这时候不同人对作者的态度和行为是不同的。对作者态度热情并在行动上给予帮助、鼓励、支持,作者则会产生感动、感激、感恩之情;反之,态度冷漠、不闻不问,行为残忍甚至落井下石,则会激起作者的厌恶、憎恨之情。在写作过程中,一方面刻画事件背景,极力突出作者自身处境之悲惨;另一方面刻画主要人物的具体行为和行为态度,极力突出人物行为的良善(或恶毒),作者对主要人物的敬爱、感激、崇敬(或鄙视、厌恶、憎恨)之情,就会被自然而深刻地表现出来。

  例如:

  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冷,而我的心更冷。原本吵闹不休的家解体了,父母把我当成累赘,谁也愿意要我。法院虽然把我判给了父亲,但在重新组建家庭的父亲和继母眼里,我就是一个多余人。没有人关心我学习,更没有人关心我的生活,即便我一连几天不回家,绝不会有一个人过问。我像一个丧家的流浪狗,每天放学便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游荡。(特定的惨烈背景,突出作者自身急需别人的心灵慰藉和生活帮助)

  就在我的命运跌入地狱的时候,我的好朋友张强的母亲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温暖的手。她将儿子的单人床换成了双人床,从此,我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我在她的家里吃、在她家里住;她每天监督我们完成作业,为我们洗衣做饭,业余时间带我们到游乐场里去玩。平常生活开销,我的朋友有什么,我也绝不差分毫。就连家长会,也是由她亲自为我开。时间长了,她家亲戚的话便传到我的耳朵里:你家里本来就不宽裕,再添一个没有任何收养手续的孩子,供他吃穿上学经济压力大不说,将来人家父母闹不好会倒打一耙,说你破坏别人家庭关系,到那时你就是“公爹背儿媳妇——出力不讨好”。每每这时候,她总是笑着说:小猫小狗也是一条命,先把人救了再说,别把人想得那么坏!而对我的关心一如既往。(这一部分刻画一个人对作者的救助,极力突出人物态度的和善、付出的真诚)

  命运是不公平的,它给了我一个冰冷的家,一双毫无人情味的父母;命运又是和善的,它关上了一扇有阳光窗子,却为我敞开了一扇通向春天的大门。(最后写作者面对此情此景的深刻感受)

  这样写,作者虽然未在字面上做一字一词的感恩表白,但这种感恩之情(情感主题)早已溢于言表。

  在同一背景下,如果刻画人物的行为,突出的是态度冷酷,行为自私恶毒,文章的主题就变成了表达作者对主要人物的厌恶、痛恨之情。

  例如:

  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冷,而我的心更冷。原本吵闹不休的家解体了,父母把我当成累赘,谁也愿意要我。法院虽然把我判给了父亲,但在重新组建家庭的父亲和继母眼里,我就是一个多余人。没有人关心我学习,更没有人关心我的生活,即便我一连几天不回家,绝不会有一个人过问。我像一个丧家的流浪狗,每天放学便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游荡。(特定的惨烈背景,突出作者自身急需别人的心灵慰藉和生活帮助)

  有一天,我实在饿极了,便硬着头皮回家。爸爸和后妈正在做饭,满屋飘着诱人的香味。俗话说,人穷志短,当人陷入极度饥饿的时候,尊严也会变成一文不值的东西。我咽了一口唾沫,暗下决心,无论他们把话说得如何难听,我都要在这里吃晚饭——我想,即便我是一个乞丐,他们也会施舍一点儿给我吧。然而,还没等后妈张嘴,爸爸拉着我的书包带将我丢道门外,“咣”的一声关上了门,随即,从门里传来大声的命令:到你妈那吃去,你妈赚钱多,吃得好,跟着我一天吃糠咽菜,你妈还一个劲儿地骂我没照顾好你!(这一部分刻画一个人对作者的拒绝,极力突出人物态度的恶劣、行为的残忍)

  饥肠辘辘的走出家门,我真的想哭,可是我早已哭干了眼泪。那一刻,我彻底明白了,父亲母亲这两个洋溢着亲情和温暖的名字,对我早已失去了意义。他们于我,远不如街头上走过的任何一个善良的陌生人。(最后写作者面对此情此景的深刻感受)

  这样写,作者虽然未在字面上做一字一词的抱怨和憎恶表白,但这种憎恶之情(情感主题)早已溢于言表。

  2.在特定的背景下,先刻画主要人物的行为,再刻画作者(或者和主要人物构成矛盾冲突人物)的行为,情节相互推动,描绘交替进行

  在特定的背景下,一个特定的人给予作者恩惠,就会引发作者的报恩行动。先刻画主要人物对作者的施恩行为,继而描述作者的报恩行为,就能把作者的感恩之情深入表现出来。相反,特定人物对作者态度态度恶劣、行为野蛮,甚至让作者受到致命伤害,作者就会奋起报复,先刻画主要人物对作者的伤害行为,然后再描述作者对主要人物的报复行为,就会自然地将作者的憎恶之情深切的表现出来。

  例如:

  那一年,因为父母工作调动,我不得不到一个陌生的新学校去上学。赵鹏是学校里有名的“学生混混儿”,在班里也是横行霸道,大家遇到他,就像见了瘟神一样,都远远地躲着走。然而怕什么来什么,第三天上厕所,刚出厕所门,我就将他撞了个跟头。(事件发生背景)

  “小*崽子,敢找本少爷的茬儿,我看你是活腻歪了,今天就先让你认识认识小爷拳头的厉害!”他不容分说,一把抓住我的衣领,抡起右臂,对着我的面门就是一拳。一切都突如其来,我措不及防,顿时眼冒金星,一下子瘫倒在脏水横流厕所地面上。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劝阻,站在我周围的都是他的“狐朋狗友”。我挣扎着想爬起来,可是他不依不饶,一脚踏在我的脸上,使劲地碾压着,当时不用说反抗,就连呼吸都倍感艰难。好在值周老师恰好此时在走廊里喊话,他们一群人才作鸟兽散。(恶毒欺人行为)

  我不是一个懦弱的人,受这般奇耻大辱,自然不会善罢甘休。放学了,我远远地跟着他们。一个多小时后,我终于看着这个混蛋回了家。当厚重的防盗门咚的一声关上的那一刻,我兴奋得心都要跳出来了,三步并做两步冲了过去,将事前准备好的火柴杆深深插进锁孔,然后把一瓶五零二速凝胶水全部灌了进去。下楼的时候,觉得还不够畅快,又去买了三瓶胶水,将他那些帮凶的门也一一灌死,才心满意足地回家。(刻画作者“我”的报复行为)

  如果是普通学生写这样痛苦的经历,表达情感主题,绝大多数文章都会出现:“我恨死他了”、“我真的想杀了他”等直接表白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字。但作者采用了另一种形式,先刻画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起因,接着具体刻画对方的行为,突出对方行为的恶毒、野蛮,最后书写自己精心设计的报复行动,突出报复后的畅快心理,就将作者对赵鹏的憎恶之情畅快淋漓地表现出来。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段,采用的就是这种写法。背景:金老儿背井离乡寻亲不着流落街头。主要人物行为:镇关西强娶金翠莲、遗弃金翠莲、逼迫金翠莲妇女还本来没收到的钱。与镇关西直接形成矛盾冲突人物——鲁提辖的报复性行为——消遣镇关西、三拳打死镇关西。

  再如:

  “R”是赵军的绰号。之所以几个调皮蛋这样叫他,是因为他从小得了小儿麻痹症,只能用一条腿支撑着走路,另一条腿软软的,走起路来好像刻意在地上画弧,整个人体就像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R。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被人这样称呼,显然是一种莫大的伤害。(事件背景)

  不知什么原因,这件事传到了班主任的耳朵里。下午,我们正在上自习,班主任走了进来,面沉似水。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都坐直了身子,用探寻的目光望着班主任。他静静地看着每个同学,足有一分钟,然后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大字——我们该做一个怎样的人?后面写了两个选项:A是雪中送炭,B是落井下石。“在人的一生当中,或早或晚,总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磨难,先天不足、后天伤害、疾病、灾难等等始终与我们形影相随,每个人都不会一生一帆风顺,当厄运降临在我们一个个弱小的生命个体身上的时候,我们都渴望有一双手,有更多的手,伸出来,给我们一份真诚的帮助,给我们脆弱的心灵一份温暖,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别人的痛苦,忘记了给别人送去他渴望的那份阳光,这可以原谅,但我们不能落井下石,雪上加霜,记住中国流传千年的一句名言——己之不欲,勿施于人!我相信大家都听懂了我的话!!”他面色凝重地转过身,向教室外慢慢走去,“我希望大家在心底做好老师黑板上留下的这道选择题!”教室里变得异常安静,那几个喜欢给同学起外号的调皮蛋将头深深的埋在座位里,那些曾经有意无意地称呼赵军为“R”的同学,也都流露出愧疚的深色。(班主任老师真诚的呵护)

  那天放学,赵军拖着一条病腿,到学校对面的商店,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杯子,然后,又到海王星辰,买了两份价格最贵的胃药。他知道老师有胃病,这是目前他唯一能为老师做的。当他把杯子和胃药放到老师讲座上的时候,泪水已经迷失了双眼。(感恩行动)

  这三段文字,采用的写法和前面的范例完全一致,只是人物行为特点正好相反,一个为恶意的欺辱,一个为善意的帮助,一个为报复,一个为报答,自然,表达的情感主题也由憎恨转化为感恩了。

  情感主题的写人文章,其实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写。关键要掌握表达情感各种方法。这种文章有两大忌:一忌没有表现感情的具体内容,只靠表白来表达情感,给读者无病呻吟、鳄鱼流泪的虚伪感受。二忌表现情感的事件远离生活实际,虚构地离谱,让人一读就觉得那是假的——虚伪的欺骗是不会产生让人心动的情感体验的。另外,刻画人物外貌,能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外貌描写只是表达情感的一个辅助方法,千万把人物外貌作为唯一选材独立成篇表达情感主题。外貌描写在情感主题的写人文章中,永远只能是一个配角,就好像叶子只能陪衬鲜花一样,且不可让它成为文章的“一家之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