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备课 | 许习白 史晓燕:抓情感主线 学写人方法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凌之梅 2017-07-30





抓情感主线 学写人方法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许习白 史晓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重温天游峰的高和险


1.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

2.看图,引读第二节。

(出示天游峰的图片)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让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

看,这就是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设计意图:图片直观感知,四字词语联想,引读课文相关文字,简洁,紧凑,既重温天游峰的高和险,又为老人的出场作好铺垫,自然而迅速地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二、学习第3小节,感受老人外貌特点


1.作者顺着这根银丝爬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下了山,他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忽然,他被什么吸引住了?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三小节,找找答案。

2.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谁来读一读描写老人的句子?

出示: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

这段话主要从哪个方面来描写老人的?

细细地读一读这段话,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板书:勤劳、朴素)

试着读一读,读出老人的特点!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由声及人,通过品读作者对老人的第一次外貌描写,对老人产生初步认识。】


三、学习4~8小节,感受作者情感变化


1.文中还有一处地方也描写了老人的外貌,在哪儿?

相继出示: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读中感受:又是一位怎样的老人站在你的面前?(板书:慈善)

2.同样都是老人的外貌描写,作者为何要分两处来写呢?这两处描写有什么不同之处?

(从远到近,由粗到细,从初见时匆匆一瞥的好奇,到交谈后的细细打量中的敬意。虽是普普通通的外貌描写,也蕴含着作者真真切切的情感变化。)

(相继板书:好奇    佩服)

3.作者为什么要细细打量老人?他对老人的情感为什么会悄然发生变化?轻声读一读课文的4~7自然段。

4.交流。

相机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指名读。读出老人的轻松、乐观。(板书:乐观)

老人把上山下山说得这样自在悠闲,游人们呢?在他们看来,天游峰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天游峰高耸入云,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游客们个个是有备而来,轻装上阵,然而他们也常常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谁来读一读?读出天游峰的高和险,读出游人的累,读出对老人油然而生的敬意!

5.出示: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让我们带着敬意随着作者的目光,再次细细地打量老人,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比较作者两次外貌描写的不同之处,并从中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产生变化的原因。让学生边读边思,触碰心弦,自然融入课文情境。】


四、学习9~12小节,进一步感悟人物特点与作者感情变化


1.默读课文9~12小节,细细地品味人物的语言,看看自己对老人又有了怎样的认识,又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用笔在空白处写下感受。

2.交流阅读感受。

出示: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想一想,老人舍不得走,是什么原因?

读一读,读出老人的内心世界。

出示: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吧,老人朗声大笑。

从这里你又读出了一位怎样的老人?(板书:自信、开朗)

你又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板书 : 敬重)

3.同桌分角色朗读9~12小节,读出情感,配上动作。

4.练习续写。

老人的话语、笑声回荡在作者的耳畔,老人的形象印在了作者的脑海。山路上的邂逅,让作者对天游峰的扫路人由好奇到敬重,两个人也结下深厚的友谊。想一想,三十年后,作者如果真的再登天游峰,他又会看到一位怎样的老人?心中又会升腾起怎样的感情?请你展开想象,将30年后两人见面的场景写下来。

(出示:三十年后,我又来到了老人的小屋前……)学生练笔。交流点评。

【设计意图: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交流感受、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感受人物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变化。写话练习,是课文情节与情感线索的自然延伸,看似简单,实际上不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人物外貌和语言表现人物特点,还考察学生是否能将感情融入文字之中。】


五、谈学习收获,布置仿写作业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天游峰的扫路人》,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2.小结:我们有幸认识了自信、豁达、开朗的扫路老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要像老人一样,拥有乐观的心态;我们还学习了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变化融入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写作方法,相信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能写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

3.学习本课的写法,尝试写一位你敬佩的人物。

【设计意图:谈收获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梳理学习内容,盘点学习所得。在此基础上,布置仿写作业,是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真正学有所得。】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C》2013年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