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钙化性椎间盘病

 梦里回故乡 2015-12-20

男,7岁,小孩子在一起玩耍后颈部痛疼。颈部前屈。

儿童钙化性椎间盘病
多数学者认为与外伤、感染、无菌坏死、维生素
d及钙代谢障碍引起。
  儿童钙化性椎间盘病好发于
210岁儿童,也有报道婴幼儿的。颈椎常见,其次胸腰椎。可分三型:(1)消失型:伴有急性症状的发生,如外伤、疼痛、相应神经节段支配区痛、活动受限、上呼吸道感染等,常于数月内钙化在x线上消失。(2)潜伏型:常为一种不太重要的x线表现,但不久就会有症状发生,以后钙化也可以在x线消失。(3)静止型:偶然的x线发现有椎间盘钙化,无症状与体征,一般认为钙化可在数周至数年内吸收消失,有症状比无症状吸收快,症状明显时,提示静止型向消失型转变。
  在胎儿及小儿的椎间盘,有背侧、腹侧、轴向椎间盘动脉供血。这
3支动脉各有2个静脉伴行,营养椎间盘的上面和下面。在透明软骨发生区,3个椎间盘动脉分支互相吻合形成丰富的血管网,使钙化的发生和吸收有了契机。
  本病似与椎间盘变性关系密切,椎间盘变性与髓核脱水有关,
epstein氏发现婴儿期和30岁以后髓核脱水较快,可能为生理性易变性阶段,而在青年时减少。考虑本病可能为多种因素,使小儿椎间盘髓核发生暂时性代谢改变,即脱水,加速局部总钙盐沉着,这种钙化本身不产生临床症状为静止型。一旦外伤或感染等诱因存在,局部钙化处才发生炎症反应,产生临床症状,为消失型或潜伏型。
  椎间盘包括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
(终板)三部分。髓核和纤维环共组成水压球轴功能体,起传递、缓冲及均分应力的作用。在生长期,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可能共同组成一个功能性整体。
x线表现:本病有特殊的年龄段:儿童,多在 210岁。病灶局限:发生在椎间盘。髓核多见,也可累及纤维环、软骨板及椎体这一功能性整体,所以现在称为儿童钙化性椎间盘病。影像学表现为椎间盘团块状、盘状、碎裂状、或伴有线条状、环状钙化,常伴相邻椎体楔形变,钳口征,椎间隙多增宽。与其它如成人退行性变、强直性脊柱炎、假性痛风等容易鉴别。
治疗:本病属自限性疾病,一般只需要保守治疗:休息、服用消炎止痛药或配戴颈托等,有钙化突入椎管者禁用牵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