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准备演讲稿时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

 昵称29322182 2015-12-20


演讲要有主题,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呈现这是讲演者和听众共同关心的问题。主题是讲演者和听众的一个媒介,听演讲不同于读文章、看报,不感兴趣的文章,不愿看的报纸可以随时搁下不看。

在人数众多的集会场所听演讲,如果遇到不感兴趣的讲题,也不好随便退场,只能硬着头皮去听,这就可能成为一种负担。为了不尴尬,听众往往根据讲演的主题选择感兴趣的演讲。

也正因为如此,讲演的选题很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演讲的效果。在选题上一般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眼:


确定演讲的主题


1
互联网时代的热点话题


这是指在当今时代与广大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有利于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指明方向的内容。并可根据受众群体的差异性做演讲内容上的精准定位。

2
亲身经历的与主题相关的话题


个人的体验比空泛的理论更受听众的欢迎。听众对个人的生活经验,富于个性的见解,如何在各种处境中克服困难,抱有兴趣,并会产生强烈的反响。

这是因为亲身经历的话题,是自己最熟悉的、印象最深刻的,把使自己都会激动不已的生活片断作为话题,听众也会倍感亲切和激动。

确定演讲的目的


演讲也要有目的,那么,演讲的目的是什么呢?演讲的目的是演讲者追求达到的那个方向,追求达到的那个结果。

如果目的不明确,追求的方向、结果就难以实现,这样的演讲也就毫无意义。

所以,写演讲稿必须明确目的,以避免演讲的随意性,从而使演讲发挥它的社会功能。演讲的目的一般说来不外是:

影响听众改变行为

传播知识或信息

激起听众的共鸣和使其理解

让听众感到愉快

了解听众的心理


听众是演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听众就无所谓演讲。听众在整个演讲活动中是活跃的、积极因素,不能把听众视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


听众在接受信息时要对演讲者传达的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在选择中有所取舍,有所改变,然后形成新的信息。任何听众对演讲者传递的信息,都不会是全盘接受,总是有所取有所不取,甚至持有异议。


演讲者的演讲内容要考虑听众的需要,了解、研究听众的心理,使演讲的内容与听众接近和相容。听众在听演讲时,他们的心理活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希望提供解决疑难问题的知识、态度和方法


听众听演讲的目的,在于满足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知识、信息的需要。对于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问题,希望能在听演讲中得到解答,演讲者就要把听众最关心的事情写进演讲稿。


2
希望能有感情上的共鸣和相互理解


听众对演讲者所阐述的观点、结论,希望能与自己的某些看法或结论,得到首肯或印证。演讲者在演讲时,就要对听众从各自的立场对演讲的反应做出诚恳的评价,肯定听众的想法,赞扬他们提出不同的意见,摸清与听众的共同点,来进行思想感情上的交流。


不能轻易地用“不”来否定听众的看法,这样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相互理解。


3
听众希望自身受到尊重


良好的沟通是彼此互相尊重。听众希望演讲者尊重自己,如果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反感。为此,演讲者要平等待人,不要自以为是,要以诚待人,谦虚谨慎。多微笑、多点头、多眼神交流、多互动。


演讲者,在准备写演讲稿时,能掌握听众的上述心理特点,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