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的写作跟文学作品的创作有点不一样。文学作品的创作如果先确定了作品的主题,就会容易导致模板化、公式化、概念化,并被称为“主题先行论”了。但是,演讲稿的写作最好在动笔之前先把演讲主题确定下来,并在它的统领下取舍材料、选择思路、安排结构、运用语言,形成文稿。因为演讲稿属于应用文的范畴,它需要确定演讲主题之后再去参考演讲模板进行写作的。 1、三大步骤确定演讲主题既然演讲稿是先确定演讲主题再进行写作了,那演讲主题是如何形成的呢?根据笔者的个人经验,其具体步骤如下: 1)演讲目的的确认 演讲目的的确认就是我进行这场演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工作中的竞聘上岗,还是社交中的婚礼致辞,抑或是比赛中的敬业爱岗精神提倡?另外,主办方还有其他要求吗? 2)直接经验的提炼 由于演讲的目的只是一个大方向,它还不是演讲的主题。所以,演讲主题形成的第二步工作就是直接经验的提炼。它是演讲者对实际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之后的结果。这一步非常重要!就拿“敬业爱岗”这个演讲目的来说吧!如果演讲者是糊里糊涂地进入这个行业,后来才慢慢喜欢上这份工作的话,那他的主题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如果演讲者是先喜欢这个行业,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把自己工作做好的话,那他的主题就是“爱一行、干一行”。所以说,演讲者个人经验的不同,演讲主题也稍有差别。 3)间接经验的吸收 演讲者在提炼出自己的演讲主题之前,他会去查阅相关资料,也会去参考一下其他演讲者的演讲主题或者演讲题目,这个工作就叫做对间接经验的吸收。 总之,演讲主题是主客观共同作用的产物,它是演讲者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直接生活经验的提炼结合间接经验的借鉴而形成的。 2、五个要求审查演讲主题 当演讲主题形成并被提炼出来之后,我们还需要对主题进行审查,也就是审查演讲主题是否到达如下的五个要求(见图2-1),如果达不到,我们还需要重新提炼演讲主题的。 图 2-1 1)正确 正确是对主题的最基本要求。所谓的主题正确,指的是主题所体现的观点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哪怕你怎么去创新,也要遵守这条底线。换一句说,就是你可以颠覆传统观念,但不能违背常识和知识。比如,其他演讲者的演讲主题是“人生赢在起跑线上”,而你的演讲主题却是“人生赢在转折点”。这样完全可以,没毛病!但是,如果你的演讲主题是这样:“人生其实是便秘——就算你再努力,结果还是一个屁!”那就是消极的主题了,就不太妥当了。如果你的演讲主题再往前迈一步:“死才是真正的生——人生一点意义都没有”。那就是胡说八道了,完全错误了。 2)集中 主题集中指的是一篇演讲稿只能集中阐述一个中心思想,不枝不蔓、重点突出。也就是说,在确立演讲主题时,必须突出一个重点,围绕一个中心,不能搞多个中心、多个重点。值得提醒的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写法根本不适合演讲稿的写作。因为企图在一次演讲中解决很多问题,什么都想说,什么都想讲,结果可能是什么都说不清楚,什么都讲不明白。那如何才能做到主题集中呢?笔者的个人经验是:首先,在下笔撰稿之前,确立好单一明确的演讲主题,把想得过多的内容,要么压缩、要么提炼、要么摈弃,力使把思想概括集中到一点上,让演讲主题达到高度集中。其次,在写作时,仅仅围绕主题落笔,不跑偏、不扯远,力求说深说透。 3)鲜明 所谓的鲜明就是演讲的主题观点突出、是非分明,也就是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歌颂什么、抨击什么,泾渭分明、一清二楚,让人一听就知道演讲者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表达意图是什么。而不是抱着骑墙态度,这边也可以,那边也不错,让人听得云里雾里,根本不知道演讲者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如果做到主题鲜明呢?这就要求演讲者在认识上十分清楚,能看清问题的本质,并且有解决问题的根据和把握,敢于理直气壮地回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 4)新颖 所谓的主题新颖,就是演讲者所提出来的观点、所抒发的感受,不落入俗套、不拾人牙慧,而又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独创性,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比如,“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这个演讲主题,谁听到谁都觉得很扎心,特别是那些认为自己的努力跟回报不成正比的职场人士。如何做到主题新颖呢?这就要求演讲者有锐敏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能紧跟社会形势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或者提出人们司空见惯却没有被引起注意的问题;或者从新的角度去分析人们经常议论的问题。 5)深刻 所谓的主题深刻,是指演讲者对生活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能够透过客观事物的现象,抓住其本质,有所发现并有所创造,即便是平平常常的小事情,也能做到“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作意蕴深邃的演讲稿来。 3、两条法则选择演讲主题 前文已经介绍了什么样的话题最能引起听众的极大兴趣,也介绍了确定主题时必须以哪几个要求为依据。但是,好的话题又有这么多,上台演讲时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那我们该如何从中做选择呢?笔者的建议如下: 首先,演讲主题的选择要考虑主办方的要求和听众的需求。 一般而言,主办方的要求,演讲者必须重视。因为你进行这场演讲的机会是主办方提供的,用营销学的术语来说,主办方才是采购经理,是他购买了你的“产品”。所以,主办方的意见,演讲者不得不听。甚至有时候,由于主办方的坚持,演讲者还不得不修改自己的演讲内容来迎合主办方的特殊要求。当然,如果因为主办方的过分要求而践踏了演讲者的价值观,演讲者可以考虑拒绝出席这场演讲。比如,笔者曾经要被邀请到某直销公司做关于《未来营销趋势》的主题演讲,而主办方再三强调:传销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从事传销工作最赚钱。但是笔者觉得这个观点是非常荒唐可笑的,于是,笔者果断地谢绝了主办方的邀请。 除了主办方的要求之外,听众的需求,演讲者也必须提前知道和充分了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满足了听众的需求之后,我们的演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既然如此,那听众会有哪些具体的需求呢?这个要根据听众的实际情况了。从宏观上讲,听众有两大需求,一是不明白的道理要弄清楚;一是不知道怎么办的难题需要找到解决方法。从微观上讲,听众的需求就非常多了,这个要结合听众的年龄、性别、职业、经验、学识、性格的等方面来考虑。一般来讲,老年人喜欢谈论过去,年轻人偏向于憧憬未来;男人热衷财经、股票、体育、时事等话题,女人却对婚姻、家庭、时装、化妆等方面感兴趣…… 其次,演讲主题的选择也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学识素养。 相对而言,个人的人生经验是独一无二的,是最宝贵的,因为它是演讲者本人在生活、工作、情感等方面失败或者成功的经验总结。所以,这部分内容应该最受听众关注,也是听众最喜欢听的。可以这么说,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演讲者,不但要舍得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讲好这部分内容,而且在做演讲的时候,所选的演讲主题也必须跟自己的人生经验相匹配。 同时,演讲者在做演讲的时候,也必须结合自己的学识素养。如果说,人生经验的分享和交流,让听众觉得自己的演讲干货多多,内容丰富。那么,学识方面的穿插和呈现,就会让听众觉得自己的知识很渊博,演讲很有高度。所以,演讲者在选演讲主题的时候,也必须是对这个话题有深入的研究才行。 总之,在选择演讲主题时,一定要考虑听众的需求并结合自己的优势。也只有这样,自己在舞台上才能讲出真知灼见,才能获得满堂喝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