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犀利的压力管理方法!

 独舞青城 2015-12-20

作者:徐琴美博士,亦阿美教授

来源:合益校友会


年底了,无论是拼期末考试的学生,年底冲业绩的工作狂,还是忙于各种年终事项的HR们,都压力山大。压力与生活职场,如影随形。究竟是在压力中退缩,还是在压力中成长?选择在你手中。


什么是压力?


压力,通俗易懂地说就是单位时间内的任务,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理解,即任务/时间。任务代表任务的数量和难度,而难度由两个方面决定,一个是你的能力,你对这件事是驾轻就熟还是步履艰难?第二个就要看你处理任务时的情绪了,你是非常焦虑还是冷静淡定。通过这个公式你可以有针对性地缓解压力,比如减少任务,降低难度,增加时间等等。所以压力管理,可以衍生至四个方面的管理:


任务管理:对任务的数量和难度进行调整。

时间管理:延长或缩短完成任务的时间范围。

能力管理:提升你完成任务需要的能力,包括经验、技能、知识、人脉等的掌握。

情绪管理:了解你的情绪,并且有意识地调节你的情绪起伏。


为什么要管理压力?


我们都知道,长期过高的压力会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许多医学与心理学的研究也都已经证实。比如一些疾病,胃溃疡、心脑血管、癌症、神经症(强迫,抑郁)。同时它还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和压力的关系可以用倒U型理论来展示,适中的压力最为理想,倘若压力过高,效率会急剧下降。


如何最犀利地管理压力?


我通过大量的咨询经验总结了3WH的压力管理方法。在具体展开之前,先介绍一下现今两种人类最基本的应对压力的策略。


1. 情绪反应策略。比如被领导批评后,内心沮丧的你可能会猛吃一顿、看一场电影、打一场篮球、听音乐或者找人倾诉。这些办法很实用,但却只能起到短期的效果。如果你长期使用这些小技巧来暂时缓解压力问题,结果只会越积越深,导致崩溃。


2. 问题解决策略,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这才是真正我们所提倡的积极的压力管理办法。我们要将情绪反应模式改变为问题解决的模式。


3WH 模式是什么?


What-objective 客观的,通常人们说的what代表“是什么”。而这里的what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需要你将压力的问题客观化地描述出来,你的压力具体是什么。可以通过以下对话来感受一下:


A:我觉得压力很大,由于对自我的期望过高。

B:具体是什么期望呢?

A:能与CEO平等对话,具有与CEO一样的能力。

B:你指的平等对话是怎样的,或者你认为成为CEO需要怎样的能力?

A:这么说吧,CEO之前与我沟通,让我在3个月内招募到60位销售!


如果你能对自己进行这样的深挖,让自己客观地描述出压力的模样,我们才能够进一步去管理和解决它。


What-subjective 主观的。接着,我们要问自己第二个What,你要描述一下当时你的主观感受是什么。


B:你当时的主观体验是什么,有怎样的情绪?

A:我真是吓坏了,如果完不成,就死定了。但太难了,怎么可能?!


Why,明确了两个“是什么”的问题之后,你就要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主观感受。吓坏了,是因为你认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什么不可能完成呢?此时,千万不要被自己的情绪所困住。一切恐怖之声,质疑之声,都会影响到你去打开自己,去看到可能发生的事情。


How,当人们质疑事情的可能性时,大多数的人往往都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能力不行,而是惯性地认为是任务设定的问题。我们曾否尝试从自己的能力入手,来看是自己的经验不够,掌握的技能不足,拥有的人脉不广,还是没有勇气来挑战自己?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用尽各种可能的办法,可以从整理过去采用过的经验开始思考,如果不可行,就要重新想新的方法。


中国人很喜欢概括,把问题或事情概括归纳成一个道理。但这是一种很糟糕的能力,是封闭的能力,不利于解决问题。真正在解决问题上我们办法不多。解决问题应该用演绎的方式,把各种细节都列出,这样才真正有利于问题解决。


B:你想过尽可能多的办法来招人吗?

A:可以邀约、推荐、拜访、招募....


其实世间万事没有哪一件拥有绝对的标准做法或标准答案,但有一定的原则。只要事情能够做成,效果佳,那就是标准答案。而同一个办法,不同人来做,也会有不同的结果。例如我们用推荐的方法来招销售,不同的人推荐,都有不同的结果。谁来推荐,怎么推荐,哪些渠道推荐...有人只是简单地推荐,有人穷尽所有方法,动用所有资源来推荐,结果都会很不一样。


结合四种管理(任务|时间|能力|情绪),当压力产生时,不要一味地先质疑任务的难度。首先在情绪上抛开恐惧逃避的心理状态,学会从自身能力的提升着手,只有尝试做了,才能知道结果。


最后思考一下,当你遇到压力时,你习惯用什么方式?防御型,逃避型,主动出击型还是沉静在负面的情绪体验中。当你了解到自己的情绪反应时,你能反过来理解自己。让我们把危机转化为成长的机会,如果你能够察觉压力,勇敢面对,找到办法,就能找到成长之路。


记住,来到你生活中的情绪,就让你来成长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