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门里弯村的沧桑故事·台州晚报

 窗前有树905 2015-12-21
 
来自一个海岛村落的沧桑故事

  兀立的颓墙

  台州地理

  三门里弯村——

  刘从进 文/图

  三门县浦坝港镇的扩塘山岛,面积只有五平方公里大,却是省级风景名胜区,被称为“海上礁石博物馆”,2013年还被评为中国百宝岛之一。许多人都描写过它以礁石为代表的奇特美景,却很少有人知道岛上还有一个隐秘的古村。这是岛上唯一的村庄,叫里弯村。我每年都要来岛上走一走,每次都要来看看这个古村。

  一个人的村庄

  2009年的五一假期,我从北湾一条隐蔽的山道翻过一座小山坡,眼前葫芦状的山弯里藏着一个古村,就是里弯村。

  早晨青涩的阳光徐徐拉启了古村隐秘的面纱。这是一个绿树掩映下的古村,古樟树、苦楝树、楠木,中间还有两片竹林。几块废弃的水田里长满了野稗。田边、路边到处是灌木丛、野蔷薇……村中间有一条碎石铺就的古道,整个古村像一个小径分叉的花园。所有的房屋都是石头结构,都已破败。有的刚刚破了屋顶,有的已剩残垣断壁。有的房门只剩下半扇了,也有的房门落了锁,还用杠子横顶着,怕是主人还想回来的。房子前面有水井,铺着石板,漂着落叶,井水清澈见底。井边按一个小水泵,用一根皮管通到房子里。

  这是一片静默的世界。我小心翼翼地走着,忽然传来狗叫声。惊恐之际,前面房子里缓缓走出一位大爷。他中等个子,脸色红润,一边喝住狗,一边从容地看着我。这就是村子里唯一的住户,姓郭。他问我来这里旅游吗?又邀我进屋喝水。郭大爷还是一个健谈的人,他说村子里的人都搬出去了,只剩下他和老伴。我问他,住在这里不孤独吗,他回了一句很哲学的话,自己的家有什么好孤独的!家里放着四本书,分别是《官运》、《使命》和《中国人史纲》上下册。他说这是他儿子的,他的子女都很有出息。他得空拉拉二胡,听听越剧,看上去生活不错。

  可是两年后,郭大爷走了。而村里又来了另一个人,罗大爷。村庄更加荒芜了。我来时,罗大爷正背着喷雾器在路上除草。野草都快把路掩蔽了。竹子和古樟依然在,柚子树上还挂着无人采摘的陈年的果子。

  罗大爷七十了,不怎么说话。他是这里的老村民,问他为什么一个人回到这里住?他说,自在。平时到海边网点鱼、蟹,拿到外面卖,带点米回来,再在房前种点蔬菜,日子就可以过得很自在了。罗大爷会不会又走呢,谁说得准啊。

  孤悬的小岛,民国时海盗啸聚

  从老人那里得知,扩塘山因地理位置好,是一个孤悬的小岛,离大陆又近,清末民国初年成为海盗啸聚的地方。海盗们住在岛上,到附近的村庄抢劫,又通过海上把东西运往别处。那时人来人去都是一忽儿的事,有时突然迁入几百人,有时一下子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山弯里经常住着人,就渐渐有了村庄的样子。有时候海盗们还相互残杀,有时被追杀,情况紧急,就把来不及带走的财宝藏在山里。传说有很多人在山上找到过宝藏。

  解放初,附近的村民来岛上围塘,就有一些人也搬到这里来住,约有四五十户人家。他们在岛上靠种橘子、讨小海度日,生活怡然自得。解放后,村里还办过小学,有个女教师在此教书。她是个民办教师,一个人教全村的孩子,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很辛苦。每个周六要坐渡船到乡小学开会,周日的下午又回到岛上。潮水小的时候,还要赤脚走过一片滩涂来到江边,这是经常的事情。

  这样的村庄,谁也说不清它历史上有着怎样的风云际会,现在的荒凉落寞却是如此真实。那个郭大爷,老家在临海康谷,十二岁那年随父迁入。到现在已住了五十二年,也就是说这村子他亲身经历的历史就有五十二年。我算了一下,他迁入的时间是一九五六年。而村子什么时候开始住人的,他也答不上来。我想在民国初年应该就有常住的村民了。

  人去村空,唯留一庙

  今年再去,里弯村已然荒芜。走在那条熟悉的老路上,远远地看,村庄苍老了许多。到了村口,路忽然狭窄深邃起来,也让孤寂深重起来。荒芜的水田里依然密密地长满了单瓣叶的水草。原来罗大爷住的那间房子房门紧闭,人不知哪里去了。

  往里一些,却发现那个原来的小庙已修葺一新,还扩建了,门口加了三级台阶。村子荒芜了,不住人了,小庙却修葺一新,很显眼地站立着。很多地方的古村都是这样的,村民们搬走了,村庄死了,却建起一座新庙,红烛长明。

  杂草覆盖了古道,古木长得更疯,把整个村庄都盖住了。过不了几年,这个村子就可能被大山完全收复了。再想起刚才在小舢舨上,老艄公说,一个县城里的教师前几年花五千元在里弯村买了两间房,说是寒暑假住着多舒服啊。可是现在只剩一垛墙了,也不见他来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