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文言文分析和概括题指津

 江山携手 2015-12-21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2007年全国高考18套语文试题均设此题。它常常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或正确)的一项是的形式出现。解答这类试题,要求我们对文中信息进行归纳提炼,对所记之事或所阐之理进行综合的分析与判断。下面以2007年全国高考这类试题为例来谈谈破解之法。 
   
  一、关键词是突破口,正确理解可以化繁为简 
   
  既然涉及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那么每个选项都会比较复杂,与原文对照的点也分布较广。但是,有错的选项不是每一个点都分析概括出了问题,它可能只在一个关键词的理解上出了偏差,抓住了这个关键词,就等于击中了这个选项的穴位。 
  【例1(2007年高考福建卷第7题)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对应原文】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选项】A.博鸡者一向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使性好斗,所以乡里侠者都瞧不起他。 
  【解析】关键词是诸为里侠者皆下之的意思是那些在乡里当好汉的人见到他都要退让 降低身份与人交往、谦恭待人的意思,进一步引申,就有了退让”“避让之义。在选项中,被想当然地理解为瞧不起。其实,在文言文中,表达瞧不起”“轻视之意常用的是而不是 
  【例2】(2007年高考江西卷第12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对应原文】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选项】B.驼者之子把治死其父的驼医告到了官府,驼医辩白说,自己的职业是治疗驼背,只负责使驼背变直,哪管病人的死活。 
  【解析】关键词是。原文中其子欲鸣诸官意思是他的儿子想把这个医生告到官府,选项却说成驼者之子把驼医告到了官府 
  【例3】(2007年高考山东卷第12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对应原文】……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 
  【选项】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解析】关键词是连词。根据原文,服丧期间,王戎表面上不拘礼制,但实质极度悲哀。因而饮酒食肉,或观弈棋容貌毁悴,杖然后起之间是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选项中以致应为但是 
   
  二、重点句是抓手,牢牢把握可以看清文脉 
   
  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概括不同于翻译,后者重在准确地表达原意,讲究字字落实;前者重在对原文内容(事件、人物、观点、情感等)的梳理与整合。因此,解答这类题要求我们鸟瞰全文,把握整体。理清全文线索、关系、观点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抓重点句,牢牢把握它可以看清文脉,从而准确判断分析与概括的正误。 
  【例4(2007年高考广东卷第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对应原文】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狐)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 
  【选项】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解析】重点句是于是渐不信狐。这句是对前面狐狸两次泼墨于叶公文章之上的小结,表明郭生对狐狸渐渐不信任了,选项中说狐狸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显然与渐不信狐相违背。 
  【例5(2007年高考浙江卷第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对应原文】今定国以余故得罪……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选项】B.作者在评论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 
  【解析】重点句是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其中直接针对的是自恨期人之浅(后悔自己看人太肤浅)。这样,选项中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就是明显的错误了。 
  【例6(2007年高考辽宁卷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对应原文】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 
  【选项】A.作者对冉氏烹狗的行为虽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 
  【解析】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是总结句,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选项A作者对冉氏烹狗的行为并不赞赏与这个总结句相抵触,错得非常离谱。 
   
  三、写人叙事有头绪,理清关系以防错位 
   
  写人叙事类的文章涉及到人物关系,事情的时间、地点、起因、发展、结局,头绪众多,内容庞杂,因此成为分析与概括类试题青睐的对象,常见错误有以下三类。 
  1.时间错位。将不同时期发生的事归于同一时间,或者将此时发生的事说成彼时发生的事,提前、推迟、跳跃、乱序是时间错位常用的方法。 
  【例7(2007年高考湖北卷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对应原文】三世祖讳麟明……称颍川公……颍川为善人次子,生而警颍强记,于书无所不睹。十四补博士弟子员,每试辄冠其群……随例应里选……官永平郡司训……最后迁教授颍川王府。既至,疾作,期年而卒。 
  【选项】C.颍川公聪敏好学,博览群书,为官即赴颍川王府任教授,刚到任就患病,一年后去世。 
  【解析】从时间上看,官永平郡司训最后迁颍川王府之前。是动词,担任……官职之意;提升最后迁与选项中为官即赴相矛盾,这是将时间提前的例子。 
  【例8(2007年高考江苏卷第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对应原文】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士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 
  【选项】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解析】高进之的父亲救友人之妻而杀人,亡命江湖在高进之十三岁之前;高进之十三岁时母亲去世,他安葬完母亲才去四方寻找父亲。不同时间发生的事在选项中被一锅煮了,全成了高进之十三岁时的事,这是将时间推后的例子。 
  2.人物错位。最常见的是张冠李戴,其次还有把许多人名下的事说成一个人的或者反之。 
  【例9(2007年高考宁夏海南卷第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对应原文】……有吏主仓十年,(韦)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 
  【选项】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解析】从文中乃权吏所夺”“诸吏”“皆顿首谢来看,三千斛粮食并非仓库主管一人侵吞,但选项分析时加在了他一人身上,不公平吧? 
  3.违背事实。添枝加叶、无端猜想、无中生有都是歪曲事实的表现,许多分析与概括题偏偏就故意犯这种错误。 
  【例10(2007年高考四川卷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对应原文】帝一日召仁杰至榻前,出白金,谓之曰:此汝父六盘所献者,闻汝母来,可持以归养。辞不许,乃归白母,尽散之宗族。 
  【选项】B.贺仁杰屡建战功并数进忠言,颇得世祖喜欢;他敢于为民请命,深受百姓爱戴。世祖曾以供养母亲为由把其父所献之金还给他,但他最终未接受。 
  【解析】皇帝要把白金给仁杰,(仁杰)辞(帝)不许,没办法啦,就回去请母亲出主意,结果是那就收下吧,然后尽散之宗族(把白金全都分给了家族的人)。这怎么能说他最终未接受呢? 
   
  四、论述说理重逻辑,弄清推理以防偏颇 
   
  论说文有三个重要因素——论据、论证和论点。论据材料可以反映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方法显示推理过程。三者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弄清这种关系才能理解论说文的精髓,防止分析和概括出现偏颇。 
  【例11(2007年高考湖南卷第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对应原文】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 
  昔者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今以单父之细也,治之而忧,治天下将奈何乎?故有术而御之,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癯,犹未有益。 
  ……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其用……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故其(指墨子)言多不辩。 
  【选项】B.在作者看来,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以及人主听其言也美其辩都是治国有的表现。 
  【解析】上文第二段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拿舜鼓琴歌诗而天下治与宓子贱治单父而悴癯(憔悴消瘦)进行对比,一个有术,一个无术,肯定了舜而否定了宓子贱。所以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的确是治国有的表现。第3段说人主览其文而忘其用,下文进而说若辩其辞,就会以文害用。因而这一段是用墨子的言不辩来论述人主听言也美其辩的错误,从而证明它恰恰是治国无的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