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腰椎正骨手法小得

 李明谦 2015-12-21
 第五腰椎正骨手法小得
 
提示:非我原创,转载论坛,抛砖引玉,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以前,在处理第五腰椎小关节移位时,多采用两种手法,一种是冯天有老师的坐姿定点旋转复位法,一种是侧卧位通过调整两侧髂骨带动第五腰椎,这个侧卧位的手法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精确,无法肯定确实调整的是第五腰椎,前段时间在处理一个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老病人时,灵光一闪,如果将拇指顶推在偏歪棘突侧效果如何?手随心动,依法施术,OK,成功了,接着用此方法处理了十余例病人,收效尚可,记录下来,送给做手法的同道,大家共同验证,将这个手法不断完善,感谢

   具体操作如下:
1、患者取侧卧位,偏歪棘突侧在下,医者选用弓箭步态,面对患者。
2、依照美式脊椎矫正腰椎调姿方法,将第五腰椎置于上下力线转折中心点处。
 

图片

B、双手协调,推肩膀的手可以稍微加一点斜向上的牵引力,拇指顶推力度不要太大,否则用力不当会伤到自己的拇指关节。

C、拇指发力方向可以根据棘突的偏歪来选用向内、内上或者内下的力,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6、运用冯天有老师的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时,有时会遇到调整不动的患者,这个手法可以考虑一用。火功推拿学员,不必采用此法,采用开三筋及火冲击也可帮助复位。


被忽略的骶髂关节痛
 

1、临床表现

骶髂关节急性损伤的患者骨盆向健侧倾斜脊柱侧凸,有保护性的“歪臀跛行”步态出现,不能挺胸直腰。由于躯干旋转主要发生于胸段脊柱,因而躯干的旋转功能受影响较小;两侧的下肢可以出现不等长(长短腿),和不对称的内旋或外翻(阴阳脚);两侧的髂后上棘、髂后下棘等骨性标志可出现不对称局部可有压痛,叩击痛。有时可以触摸到条索状物。对于慢性损伤的患者,其保护性的步态可能不明显。但上述体征仍可在体检中被发现,其慢性损伤的患者,时常会有关节休息痛的主诉

2、病理机制

女性发生骶髂疼痛的几率是男性的8-10倍,这主要是两性的生理结构荷尔蒙的差异造成的。还有一点,就是女性宽大的臀部在日常活动中亦增加了骶髂的不稳定因素。可以说,臀部越大,骶髂关节的扭矩就越大。

3、与腰突症的区别

骶髂关节痛的臀部痛大多有共同的自觉疼痛范围,即从髂后上棘向外约75px并且向头尾方向扩散。注意这个疼痛范围便可与主要由腰椎病变引起的腰臀部痛相区别。而且,疼痛来源于关节腔外后部韧带区的要比来源于关节腔内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骶髂关节劳损的典型区别

①骶髂关节劳损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没有明显放射性疼痛,无感觉、肌力及反射的改变

②骶髂关节劳损的压痛处在骶髂关节,不在棘突旁。

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症状在休息后可缓解,骶髂关节劳损的疼痛症状在休息后无明显缓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