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将推动中国迈向农业强国

 洞庭散人资料库 2015-12-21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召开,使“互联网+”再度受到关注。12月18日,由人民政协报社主办的“互联网+农业”碰撞与变革座谈会在京举行。与会政协委员一致认为,现代的互联网与传统的农业深度融合,将推动中国迈向农业强国。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召开,使“互联网+”再度受到关注。12月18日,由人民政协报社主办的“互联网+农业”碰撞与变革座谈会在京举行。与会政协委员一致认为,现代的互联网与传统的农业深度融合,将推动中国迈向农业强国。

  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领域

  与会政协委员称,中国农业目前进入以互联网和现代科技为主要特征的3.0时代,微电子和软件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农资流通、育种育苗、植物栽种管理、土壤及环境管理、农业技术服务等多个方面实现程序化和互联网的参与。

  据统计,全国的播种面积在23亿亩到24亿亩之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推动农业向工业化迈进,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现代化,智慧农业与科学管理制度相结合,让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和生产环节得到综合而全面的应用,是改变中国农业发展轨迹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农业”可以实现私人订制与集约化生产相结合。当前我国农村流通产业发展仍然滞后,而农产品通常具有生鲜特性,易损、易腐,对时效和运输过程的控制要求更高。电商平台将重塑农产品流通模式,引发农产品流通模式及农业的连锁变革。但“互联网+”对农业产业的改变不仅是在营销层面,用互联网技术改造生产环节能提高生产水平,还能运用互联网技术管控生产经营过程,将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打通,实现农业第一、二、三产业融合,让农民更多分享农业产业链延展带来的价值增值。

  “互联网+”还能引导农产品品牌重塑形象。农产品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须足够安全,否则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可以轻松击垮任何模式和品牌,而市场上缺少的是消费者信得过的产品,对此,互联网可以发挥优势,重塑农业企业管理模式、产品销售管控模式、供应链模式等全产业链的发展,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并用互联网社会化营销帮助农产品推广其品牌。

  加大信息网络软硬件建设

  “互联网+农业”虽然是发展趋势,但也面临着困难。浙江省林业厅巡视员、九三学社中央监督委员会委员吴鸿表示,具体表现在政府的角色定位问题、乡村物流体系建设问题以及电商人才匮乏等方面。因为农民经营思想落后,以模仿为主,容易陷入恶性竞争;农产品的标准化难以单独依靠个人和企业解决。

  他建议,今后要加大信息网络软硬件建设,防止出现城乡信息二元化结构。借助“宽带中国”战略,实现宽带村村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据悉,早在2007年,荷兰的互联网普及率就达到70%,从而借助电子商务成为世界花卉集散地。2009年,日本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5%。2010年美国农场的计算机普及率达到69%。据CNNIC2014年统计,中国城镇互联网普及率在2013年为47.4%,而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27.5%。

  吴鸿还建议,要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和流通体系建设,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提高流通能力。农产品的生鲜物流需要提升冷链物流能力,这不是农户或单个企业可以实现的,大型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尝试自建冷链物流,但对于中小型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而言,需要政府参与鼓励第三方冷链系统建设。本地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也很重要。此外还要加强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提升农民互联网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他认为,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标准化建设,在内容上至少包括品质标准、工艺标准、规格标准三个方面。借鉴英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建立电子商务领域重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使消费者可以清楚了解整个农产品的生产流通环节。

(责任编辑:DF15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