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教育什么样?你绝对想不到!教育大神为你解读

 hds8888 2015-12-21

?点击上方蓝色“现代与经典”即可关注我们,每天为您分享教育智慧和信息。小编个人微信xdyjd2006,欢迎投稿、关注。

猜想1

各级学校规模将呈“倒梯形”

在2015年“回响中国”腾讯网教育年度总评榜中,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发表了主题为“重新思考中国人的教育与学习”的演讲。

张力在演讲中提出,今后的教育将实现从“教育”到“学习”的跨越,从一个社会的有力的制度安排,过渡到包含了各种各样形式的学习,这可能是未来所有人都会面对的一个情况。

张力指出,到2014年,我国大中小学的规模结构已类似于“正梯形”,大中小学所提供的教育已经从一个只有少数人能够接受的“奢侈品”,扩展为更具普遍性的教育。未来的中国,会是一种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各级学校的规模结构将最终呈现“倒梯形”,基础教育不再是规模最大,它之上将会有大量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



猜想2

师资格局将发生改变

张力认为,互联网时代里,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已经并非是唯一正确答案的提供者,“明星导师+智慧辅导者+助教式教师”将构成未来教育的师资网格,并且会有第三方的多方位参与。未来,将会有一大批教师面临重构自己的教师职业。

“互联网+”带来的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未来在线教育的服务性质分化值得纳入政府的公共政策视野,今后多样化教育服务的新业态,将会实现从慈善性教育服务到纯公益性的,再到准公益性直至半公益性,从非盈利和微利型的到成本型乃至到盈利型的教育业态全覆盖。政府将密切注视公共服务领域供需状态,有区别地选择直接提供、购买、资助、补贴或褒奖,在非公共服务领域则努力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法治化市场环境。



猜想3:

名牌大学将很快被解构

作为中国民办教育的领袖人物,对于未来的教育,俞敏洪认为,名牌大学独占鳌头的局面将很快被解构掉。“这是因为现在有一些名牌大学的授课已经不行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更迭,一些商学院的传统教学无法跟上新形势,已经最先被解构掉了。所有的教学知识以及体系都必须重构。”

在俞敏洪看来,所有的优秀教师资源已经在全球没有障碍地进行分享,“也就是说,通过网络,人人都可以获得优质教育资源,顶级大师的思想和精华通过网络都能得到,优质资源就会变成没有围墙。”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日前也表示,“未来大学”的门槛将会降低,毕业证书将变得不那么重要,课程的重要价值可能就会取代文凭。在未来的某一天,大学将不再需要入学考试,也不再需要颁发文凭。慕课如今已进入美国正式高等教育体系通道,而部分美国公司也开始考虑在招聘时承认慕课课程证书。未来,学生可以凭借在线教育的平台,拿到课程证书直接就业,而不一定非要拥有名牌大学的学位和学历证书。



猜想4:

一批特色大学将兴起

在俞敏洪看来,未来的中国,很快会出现一些有特色的大学。孩子如果有一到三门课成绩不错的话,可能将可以被一些特色大学所录取。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莹表示,中国大学的出路在于特色。目前,中国名牌大学在管理运行和精神文化上与世界名校差距更大。“世界一流大学有独特的追求,明确什么东西要做世界最好,起到引领作用。”

目前,在我国已经出现了首个创新学院。今年6月,清华全球创新学院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成立。学院启动的首个双学位硕士项目专攻互联网设备,该项目首批计划招生35人左右,明年秋季开学,20多门课程均由清华和华盛顿大学的老师共同设计、共同授课。新生将先在清华学习一年,随后赴美学习15个月,毕业时同时获得清华和华盛顿大学两校硕士学位。



他山之石:

全球首个创新大学

前两年,美国一批优秀的教育学者成立了一所新的大学Minerva,这在教育界引起了轰动。

这里没有传统的大学校园、教学楼、图书馆,但是有全球顶尖的教授团队在实时互动平台上授课;大学四年可以在位于旧金山、香港、孟买、布宜诺斯艾利斯、柏林、伦敦和纽约的七个校区依次学习至少一学期……像当地人一样居住、生活和学习。通过充分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获得深度的全球体验。其课程设置、授课模式以及招生改革制度为高等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其学费仅仅约是美国大部分私立大学学费的四分之一。

  去年9月,Minerva大学吸引了来自世界上14个国家的28名顶尖学生加入首届创始班,其中包括北京四中女孩李一格。

来源于教育那些事儿

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

深刻思想 优雅叙述 操作简单

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迅速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

点击左下阅读原文了解详情与购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