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年水浒传入日本:结果居然是肉价暴涨

 斯罗索 2015-12-21


2015-12-21

曾见一篇网文,说日本人喜欢读《三国》,却对《水浒》没什么兴趣,这便大谬了。司马为君言,早在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水浒传》便已传入东瀛,细节而今已然不可能知晓,但在1757年日本人写的一篇序文中,便已经提到了这本书。

“余与弟幼时尝闻大人说《水浒传》第一回魔君出幽将生世之事,而心愿续闻其后事,……及十八九岁,得一百回《水浒》读之。友人清君锦亦酷好之,每会互举其文奇者以为谈资。”《通俗忠义水浒传》在日刊行之后,很快便获得了上至文人官员下及市民百姓的普遍欢迎,后来甚至出现大批日本小说家们模仿、写作日本的水浒传,在东瀛形成一股“水浒热”——你可以说这热情不如三国热,但不能说没有。1705年,甚至还有日本人提出:“应将《水浒传》作为学习华语的教材之一。”

日本绘画中的杨志形象

1773年,也就是大清国开四库全书馆的年头,这一年,一个叫做建部绫足的日本人,便创作了一部《本朝水浒传》,换而言之,这也就是《水浒传》的日本剧场版。在这本书里,有一座类似中国梁山泊的山,叫做吹伊山,有一个类似宋江的反叛者,叫做惠美押胜,也有一个高俅式样的人物,那便是日本的太政大臣。这书的书名来自水浒传,故事结构也很相似,就连造反者的人数也是一百多个人(对比梁山一百零八将)。而《水浒传》里高俅因为善于蹴鞠得到皇帝的赏识,《本朝水浒传》中,一个叫做道镜的佞臣便因为一只中国猫而受宠专权。书中还有一个日本官员因为触怒道镜,而遭发配大隅,道镜密令刺客在途中截杀,结果被人所救——哈哈,这和林冲得罪高俅父子被刺配沧州、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的情节,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自然,《本朝水浒传》不是一本纯抄袭之作,实际上是把中国的水浒故事脱胎换骨,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日本化。活动场地从中国换到日本,南起九州、北至奥州虾夷(日本本州岛东北部及北海道),甚至还有一出戏剧化的情节,那就是杨贵妃也在此出现——哈哈,日本人曾有一种幻想,说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并未死,而是逃到了日本。因为《水浒传》,日本的社会风气据说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譬如当时日本的一些“少年辈”(十几、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读了水浒,就很羡慕梁山好汉能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于是纷纷仿效——要知道日本国土贫瘠,牛羊肉本来就不多,一时之间居然肉价翻了好几个跟斗。

日本人爱看《水浒》,自然也引起了官方的注意。曾有人说:“水浒这种书专门讲强盗杀人放火,而且还假借历史上真实人物,官方却无法纠正,这简直就是儿戏。”可也有人说,反对水浒之人,都是些假正经的道学先生——这其实和中国的水浒母本出来之后一些官僚文人的反应,颇有相似之处。

事实上,水浒不但传入日本,也曾被翻译引入欧洲,只不过翻译之后书名有点变化。譬如在英国,这本书变成了《沼泽里的法外人》(英文书名为Outlaws of the Marsh)。美国作家赛珍珠则把书名翻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猎豹的血》(英文书名为All Men are Brothers——Blood of the Leopard),哈哈,这书名多少有点意思,点出了梁山好汉的某种精神:在西方人看来,这应该就是猎豹精神。

老实说,最搞笑的还数法国佬,他们将《水浒》翻译成法文之后,书名居然叫《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在山上的故事》,自然,那三个女人就是顾大嫂和孙二娘、扈三娘,嘿嘿,权当一个法式幽默吧。至于德国人,则偷懒截取了其中一段,就是武松杀潘金莲那段,书名叫做《卖大饼的武大郎和不忠实的妇人》,另外还有一则《智取生辰纲》,翻译成了《强盗设置的圈套》,哈哈不知后来的希特勒和隆美尔这些人看了这般的德国版水浒,会是何等心情?

日本绘画中的水浒人物形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