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工人物 | 唐珍妮: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ChanCeXY 2015-12-22

来源:微信号 海珠区青年地带

作者:广州海珠区青年地带第97中社工站 唐珍妮


最动人的话语莫过于“I‘ll always be here”。在我长长的留守少年成长记里,最期盼的便是有个人能陪伴我,在我身边给予支持和引导。这份遗憾也是我选择成为一名青少年服务社工的一大原因。


就在昨天,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来电约我面谈心事,今天聊完后,她心情舒适了不少。她说这些天找了不少亲朋好友聊,仍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在翻手机时意外看到初一家长会时拍下的PPT照片,上面有社工站的电话,于是立马联系了我。

  

很巧的是,今天另一位上一届毕业的学生家长也联系到我,请我帮她联系学校老师给孩子办理些档案资料,她说自己只有社工的电话。我心里感到很感动,很幸运在她们需要时给到了支持,也许社工的意义便是这样,“需要时,我们在”!


这也提醒着我,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海珠区青年地带工作了近3年,在这900多天的日子里,我褪去了稚嫩和青涩。现在的我,可以一个人独守站点,内心不再怯怯的,也更加敢独自与不同的人对话。这个过程里,支撑着我走下去的最大信念便是舍不得这份陪伴,同事、青少年、家长、老师还有身边默默支持我的家人,我们无不互相陪伴着,我舍不得让这些有所改变。


一直以来,我都喜欢去开展活动和小组,喜欢和一群青少年一起体验,带着他们参与到各种服务中,让他们感受快乐,融入团队,敢于创新,懂得奉献。慢慢的,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渐高,我希望在活动中,青少年可以有所感悟,可以看到他们参与后的成长,但是这并不简单,于他们而言,不爱表达内心感受,性格各异。所以之前每当在活动中出现争执或沉默时,我常常感到无力,不可避免的失落感,甚至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直到我与不同同事分享后,了解到大家都经历过这样的困扰,透过经验分享,从同事的回应中我知道,最重要的是接纳和理解,不只是对服务对象,也是对自己,青少年的成长不是一时的,而是需要时间来磨练的,我们可以做的,便是伴着他们一起经历成功和挫折,引导他们在每一个阶段进行反思和总结,然后让青少年去体验和改善。


而我最怕的是做个案辅导,总感觉自己做的事并没有能够带给服务对象多大的变化,有时看到服务对象的情况反复,更感无奈和退怯。慢慢的,同事和督导告诉我,作为社工,不应该是个牵引者,更多的应该是个同行者,要和青少年一起成长,不需要过于追求让青少年如何有个大转变,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关注他的每一点变化及其背后的故事,给予支持,与他一起反思和总结。

  

故而现在,我会放宽心态,让自己去感受陪伴的这个过程,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关心,每天都去扫班,与学生闲聊问候,吃饭时主动搭讪老师,了解班级的情况,让自己可以更好的知道学生们的情况,及时的在他们不开心时去陪伴和支持着。


其实更感激青少年的陪伴,现在一个人在站点的日子,每天学生们都来来往往进来关心着自己,主动来帮忙和聊天,让自己倍感温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