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塑造孙悟空等人的最终含义是什么?

 快乐老年435 2015-12-22

在《西游记》当中,吴承恩写到降妖除魔的孙悟空,担行李的猪八戒,牵马的沙僧和负责驮着唐三藏的白龙马,他们分别代表着什么?他们与唐僧有什么关联?

《西游记》塑造孙悟空等人的最终含义是什么?

在小说当中,吴承恩并没有明说,但是我们从他所定的回目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比如第十四回,写唐僧收服悟空,这一回叫《心猿归正,六贼无踪》,第十五回的回目是《盘蛇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疆》,写的是孙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收服白龙马,后面的类似《心猿归正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明月》等等,其中心猿指的是悟空,意马指的是白龙马。在《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火》当中,“木母”说的是猪八戒,在小说当中,“黄婆”指的是沙僧,“木母”和“黄婆”都是道家术语,说明猪八戒和沙僧都是修道之人,猪八戒和沙僧都是玉帝的人,玉帝本身就是道教的头儿,他们自然也就是道教的人了。

《西游记》塑造孙悟空等人的最终含义是什么?

在取经的路上,最辛苦的莫过于孙悟空和负责驮着唐僧的小白龙,他们的旅途应该是最长的,悟空一会儿上天,一会儿入地,一会儿又要潜水,一会儿又是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这来来回回的路程足够唐三藏西天取经好几个来回,这里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是,唐僧取经之路其实就是心猿所走的路程,要守住自我的本性,一心向西天前进,不可有二心,因此唐僧用紧箍咒控制悟空,把白龙马骑在身下,用缰绳、鞭子制住它。

《西游记》塑造孙悟空等人的最终含义是什么?

对于悟空、八戒、沙僧,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出一些人性的弱点,这需要去克服,这一路上唐僧管理这几个人,也代表了他在修炼过程中克服自身的一些弱点。

孙悟空很聪明,但是很暴躁,动不动就以武力解决问题,他和唐僧碰上几个强盗,孙悟空一根手指就要了他们的命,其实一般人还真承受不起猴哥那一分力道,面对唐僧的指责,猴哥很容易发怒,因为他自尊心强,不能受得一丝委屈。在一路上,悟空对八戒的挑拨和误解,悟空总是“呆子,呆子”回应,不时对八戒加以戏弄,让人读罢忍俊不禁。

猪八戒代表人类各种欲望,对女色、食物的追求,在取经路上,他多次提到散伙,他本身也想回高老庄找他的翠兰小姐,说明他对家庭的留恋,从一定程度上说,八戒并未真正出家,无法做到六根清净,他的身体出家,内心并没有出家,仍留恋凡尘。

《西游记》塑造孙悟空等人的最终含义是什么?

至于沙僧,小说中的描写一直给人老实平庸的感觉,总是跟在别人后面,从不显山露水,缺少独当一面的能力。沙僧在流沙河时整个饿得眼晕,以吃人为生,当观音菩萨路过流沙河时, 沙僧就上前去捉,见是菩萨,才慌忙收了宝杖,纳头下拜, :“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不期今日无知,冲撞了大慈菩萨。”而观音菩萨此时选择沙僧加入取经队伍, 绝对是对他寄于厚望的, 因为沙僧曾是玉帝的保镖, 保一个唐僧应该没有问题。哪知,沙僧在流沙受罚消磨至心死, 对什么都无所谓了。取经比留在流沙河多少强些,所以取经路上他很知足,没有什么追求,最需要的是平静。所以他只出勤不出力,自然没什么功果。最后封做的金身罗汉也是西游一行中级别最低的。

《西游记》塑造孙悟空等人的最终含义是什么?

这三个武艺高强、神通广大的徒弟为什么会听从唐僧的指挥,这实在有点说不过去,有人说唐僧在他们身上安装紧箍咒,不听话的话,就念个千八百遍,还不把人搞成脑震荡?但是翻遍整部小说,似乎享受紧箍咒“待遇“的只有猴哥。吴承恩的用意在于,唐僧通过与他们的摩擦,不断克服身上一些人性的弱点。

对于孙悟空这样的顽固分子,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判处五百年的有期徒刑,面对这样的“反革命”分子,唐僧用了最大的力度去改造悟空,因此悟空真要感谢唐僧的良苦用心。因为唐僧是得道高僧,地位显赫,又是李世民的御弟,他的前世是金蝉子,这样一位位高权重的人不免有些高傲之心。

《西游记》塑造孙悟空等人的最终含义是什么?

在《三打白骨精》这一集当中,唐僧肚子饿了,让悟空去化斋,悟空笑道:“师傅,这荒郊野外,往哪里化斋?”唐僧这时候说道:“你这猴子,想当初你被压在山下,要不是我救你性命,你现在能在我面前活蹦乱跳吗?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悟空说道:“我何尝懒惰了?”唐僧说道:“既然你不懒惰,为何不去化斋?“悟空说道:“师父休怪,我知你尊性高傲,要是违慢了你,你又要念那活儿,你先在这里休息,我去看看何处有斋可以化。”从这段对话当中,可以知道唐僧对徒弟没有丝毫长者风范,在徒弟面前,他要展现他的威严,换句话说,他内心里的“自我”十分强大,听不进别人的劝说,在这一路上唐僧给猴哥戴上紧箍咒,说明他想降服内心“自我”的过分强势。

猪八戒追求物质享受,代表人类身上那种贪图安逸的性格,其实唐僧也不例外,肚子了要悟空化斋,天色晚了就要悟空找人家休息。悟空说道:“师父,出家人风餐露宿,随处是家,还问哪里安歇?”每次说完,唐僧总是不悟,八戒满心不快。唐僧有时候念叨:“什么时候才能取经完成,回到长安,面见唐王?”悟空总是说道:“你经常思念家乡,全不像个出家人。”唐僧留念故乡和猪八戒想回高老庄,本质是相同的。

《西游记》塑造孙悟空等人的最终含义是什么?

八戒天天挑担子赶路,也是辛苦异常,他问猴哥:“为什么你不驮着师父,一个筋斗到西天,这不就完事了吗?”悟空说:“师父非要穷尽异邦,不能够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在取经路上,八戒偷偷攒下几两银子,结果被猴哥没收充公。面对人性的贪欲,唐僧就采用“能力布施”,一路上降妖除魔,造福百姓,但是坚决不收百姓的一针一线,这样的觉悟确实高,唐僧以此消除内心对财富的留念,这样的布施与财富无关,只要能身体力行就足够了。

沙僧代表着人类甘于平庸的思想,在取经路上,唐僧时常问自己:“我能不能走到西天?我最终能成佛吗?是不是保持现在这个样子最好?”每个人都甘于保守现状,这是人的惯性思维。

在《西游记》当中,唐僧代表人的心智和大脑,负责指挥一切,悟空等人不管能力多强,都要听从指挥。唐僧不修法术,只修内心,他可以成佛,其他人因为不修内心,没有大脑和心智的控制,所以经常闯祸,因此吴承恩老夫子告诉人们,只注重修炼外表的功夫,并不是彻底的修行,只有加强对内心的修炼,才是正道!

《西游记》塑造孙悟空等人的最终含义是什么?

本文属中华书会团队林焕煜原创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