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取经路上:每一个人和妖背后都是一条清规戒律

 拾月的书阁 2020-02-29

佛教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外来宗教,它在中国的发展传续过程中与中国文化相融合,最终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西游记》便是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相结合的产物之一。虽然整部小说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但主体部分描写的却是唐僧师徒皈依佛教的天路历程。

佛教把通过修行而摆脱人间烦恼和生死轮回,最后达到一种最高的精 神境界即“涅粲”作为其追求。这在《西游记》中有着突出的表现 。

佛教的戒律

戒律是佛教的根本。据说释迦牟尼生前非常重视戒律,他要求信徒在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要持守戒律。所谓“佛法创兴,戒最先说,三学相因,以戒为本,断惑次第,戒捉、定缚、慧煞,五分法身,戒分居首”,盖能说明戒律于佛教的意义。

戒律“在于防心、摄身、正口。心去贪、忿、痴,身除杀、淫、盗,口断妄、杂、诸非正言”,而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路除妖魔、灭人欲、断世情的背后正离不开佛教的“戒律”思想引领。

取经团队原是一群戴罪之徒

西天取经之因源于“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故佛祖欲“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观音自行请旨上东土寻取经之人,最终寻来唐僧师徒一众,而这一众都是因犯错被发落人间受苦受难的仙佛。

唐僧在投胎转世前本是如来的二弟子,因不听说法,轻慢大教,故而被贬下凡。本是佛道中人却轻慢佛教,所以几世轮回以后,金蝉子成了唐三藏,变成最虔诚的信教徒,一心只为求取真经,宣扬佛法,教化众生。取经之路的重重磨难正是对他地怠慢佛教的惩罚。

菩萨遇到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被他央求救出五行山时说:“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回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可以看出,大闹天宫是孙悟空身上的过错。孙悟空答应取经,主要是渴望恢复自由之身,而这自由的前提是他需赎清身上的罪过。所以取经途中,孙悟空尽心竭力照顾唐僧,一路降妖除魔,尽管遭受唐僧的误解和猪八戒的谗言亦从一而终,尽职尽责。

天蓬元帅因酒后戏弄嫦娥,被玉帝打了两千锤,贬下凡尘,投生猪胎成了猪妖,靠吃人度日。菩萨对其说可跟唐僧做个徒弟,往西天走一遭,将功折罪,教他脱离灾瘴,并让其“持斋把素,断绝了五荤三厌,专候那取经人”。可见,猪八戒身上不仅有醉酒调戏仙子的罪过,还有俗世的“五荤三厌”之口欲。

同样的情况亦存在于沙僧白龙马身上。沙僧本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失手打碎琉璃盏,便被玉帝贬下界受尽飞剑穿胸之苦。而白龙马乃是西洋大海广晋龙王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其父表奏天庭,告了忤逆。菩萨将其救下,成为唐僧的坐骑。

戴罪之人有悔过之心,才会一心向佛,虔诚修行,也才使得取经重任得以完成。

唐僧师徒的受戒

唐三藏的“色戒”。唐僧收了猪八戒后,在浮屠山遇见乌巢禅师,禅师赠他《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并说道:“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这里的“魔瘴”并不是指山高路远,环境艰险,亦不是指途中的妖魔鬼怪,而是心中的魔障。外界的磨难只是内心欲望的投射。唐僧师徒取经途中最难经受的是对自己的约束,即佛教中常说的“戒律”。因而,西天取经路上的每一道磨难实则都为唐僧师徒“受戒”而生。

唐僧是取经一行的精神引领,如果没有他,恐怕取经队伍早已散伙。然作为佛门中人,唐僧需比其他人更加严守戒律,在思想行为上谨遵佛法,毫不动摇。民间常言和尚是色中饿鬼,和尚修身养性,最需要遵守的戒律便是色戒。所以色戒是唐僧最难过的一关。也因如此,在整个取经路途中,从“四圣试禅心”到西梁女王、蝎子精、玉兔精等,唐僧多次遭遇女色诱惑。这些妖、仙、人、神的出现和亲近并不是为了吃唐僧肉,而是为了破唐僧的色戒,她们都是唐僧的“色劫”。

在众多女色的引诱下,唐僧并没有彻底地拒绝,而是身显迟疑。如面对西梁女王时的失神与无措,与蝎子精交谈时孙悟空的担心,无论从正面还是侧面均展现出唐僧作为凡人对于欲望的奢求。

孙悟空的“杀戒”。孙悟空作为无父无母的石猴,他最大的问题所在是不受约束、不听劝诫,离经叛道,因而常犯杀戒。当孙悟空刚从五行山下放出,打死六贼时,唐僧便说道:“只因你没收没管,暴横人间,欺天诳上,才受这五百年前之难。今既入了沙门,若是还像当时行凶,一味伤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后来观音赐“紧箍”,成为唐僧管教孙猴子的法宝。

唐僧身为佛家弟子,讲究慈悲为怀,即使有妖魔要加害于他,他也不主张将其打死。所以当“尸魔三戏唐三藏”时,孙悟空连将白骨精幻化的三人打死,又被唐僧认为他是在作恶,犯了出家人最重要的戒律。唐僧怒气难遏,将孙悟空撵走。

紧箍在取经路上一路伴随孙悟空,成为唐僧牵制他的一种手段,因而头上的“紧箍”便是孙悟空的“戒律”。

猪悟能的“八戒”。唐僧在收服猪八戒时,为使其继续戒除“五荤三厌”遂取名为八戒。“八戒”是宗教戒律名称,比食物禁忌要复杂得多,所以唐僧告诫猪八戒的并不只是食物上的禁忌,而是佛门对弟子的基本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食与色是佛门弟子必须戒守清规,然而猪八戒却无法做到清心寡欲,屡次触犯戒律,所以功成受封时,才被如来封作净坛使者。

在《西游记》中,沙僧和白龙马两个都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角色,皆因他们是目标坚定、心无旁骛者。在取经路上,孙悟空曾撂挑子逃走,猪八戒也多次吵着要分行李各回各处,唯有沙僧和白龙马一路向西,从未有他心,这是因为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保护唐僧到达西天,取得真经,早日赎清身上的过错。所以他们也是最虔诚的信徒。

参考:

彭瑞花,《浅谈佛教戒律的现代价值》

康志玲,《以唐僧师徒性格解读<西游记>中的佛教思想》

李贝贝,《佛教中的“受戒”与<西游记>》

┃拾月

┃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