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冠冕堂皇的盗墓 ——曹操大肆盗汉墓

 中原高考678 2015-12-22

  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东汉末年的战乱中,曹操统一北方,发展经济,重视生产,稳定社会秩序。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使很多有才能的人得以发挥聪明才智。他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在战乱中得到恢复和发展。曹操的儿子曹丕在称帝建立魏国后,追谥其父为“魏武帝”。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乱世中的英雄,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取得了极大功绩的人物,拥有四海财富,却对自己的后事简化起来。他的举动与当时的社会风俗很不相符,令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在曹操的遗嘱中,对于死后的葬仪表现出与当时世人厚葬之风完全不同的态度。遗嘱中规定:墓地要选“瘠薄之地”,不占良田;墓地须与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共用,不单独建陵园;平地深埋,“不封不树”,不造坟不树碑;死后不厚葬,所谓“无藏金玉珍宝”。
  东汉末年,虽然因多年战乱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的破坏,经济萧条,但上层社会仍然承袭了汉朝兴盛时厚葬的丧葬传统,上至皇帝,下至王公贵胄无不在陵墓上大做文章。无论是金银、珠宝、玉石 ,大都无所不用其极,很多奢侈品都成了这些人为自己死后准备的陪葬。曹操对自己手下的官僚之死都十分讲究厚葬,如被他横槊赋诗时杀死的那个乐师师勖,他都下令要厚葬,可见他并不是不重视厚葬。那么,他为什么会对自己的后事要求如此简单呢?
  对于这个问题,就只能用曹操所做过的一些事来回答了。
  
  军阀的混战使曹操的军队无暇修整,也使当时的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曹操在家资用尽之后只得自己想办法。起初,他寻求一些较为富裕的军阀或大户人家的赞助,但是,这些赞助也是有限的,用完了之后怎能再向人家张口呢?这条路很快就行不通了。
  正在曹操为筹集军饷的事而苦闷之时,一个部将的建议给了他莫大的希望与启发。这位部将看到军队正面临着断粮的危险,十分担忧,经过反复思量之后终于想到一个办法,赶忙向曹操献策。
   “主公,目前我军人困马乏,粮饷匮乏,不知主公有何打算?”
  这句话正问在曹操的心坎上,顾不得许多,竟将实情都说了出来。 “吾也正在为这件事而着急,可现在战乱频仍,吾方势力又较为弱小,真是急煞我也。” 
  “依小人看,主公也不必太过忧虑,小人心里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听到这句话,曹操就像是在危难之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快速速讲来,汝之言或许可救我军性命!”
   “我听说这里地下有很多古墓,想必一定会有很多金银珠宝等陪葬品,主公何不将这些深埋地下的宝藏取出来为我军所用。”
  “汝所言极是,倘若如此,吾大军就得救了。这样不仅免去了很多因其他军阀争抢军饷而造成的伤亡,让大军得到充分的修整,而且以后也不必为军饷而发愁了。果真是个好建议!日后,匡扶汉室的希望就指日可待了,哈哈哈……”曹操一边用手捋着胡须,一边兴奋地说道。
  的确,盗墓确实是个省时省力的好方法,曹操为这个建议着实兴奋了一番。他想,如果有了那些陪葬的宝藏作为后盾,他一定会在各路军阀中很快脱颖而出的。曹操在经历了一番思索之后,马上确定了他的目标。
  
  西汉中期,经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之后,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经济的繁荣使得厚葬成风。王侯将相的墓葬里一般都陪葬有极其丰富的金银珠宝等陪葬品。这也就为曹操偷坟掘墓,盗取金银财宝以充军饷提供了条件。西汉梁孝王的陵墓就是被他盗掘的典型。
  梁孝王刘武是汉高祖刘邦之孙,孝文帝刘恒之子,汉景帝刘启的胞弟,因他仁慈孝顺,死后被追谥为孝王,后人称之为梁孝王。他于汉文帝二年初立为代王,后徙为淮阳王,后又迁为梁王,建都睢阳(今商丘睢阳区城南)。因他功劳显赫,再加之受窦太后的宠爱,所受赏赐无数,并且得赐天子旌旗。他出入时随从护卫千乘万骑,与皇帝一样,出殿言“跸”,入宫称“警”。他到了京城,常与皇帝同车出入宫门。梁国富足强盛,为诸侯国之首,府库的金钱、珠玉、宝器比京师还多。他曾修梁园,据史书称梁园为“方三百里”,极其壮观华美。后世许多文人曾到此感慨不已,流连忘返。大诗人李白更是在梁园留住十年不忍离去,并有诗云:“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绿池,空余汴水东流海。”这样一位富甲一方的国王对待自己的陵墓也是不肯马虎。由于梁孝王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其葬制享用了汉代皇帝的埋葬规格,他生前所有宝物都埋入了墓内。梁孝王墓不像通常的王陵劈山后用巨石修砌,而是“斩山为廓,穿石为藏”。 
  
  曹操想到的梁孝王墓确实是个不错的对象,确定目标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盗墓行动。但是怎样具体地实施呢?他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力求把事情做到完美。
  他想,要想达到最好的盗墓效果,就很有必要设置一些专门的官职来挖掘宝物,可以组织一些专门从事找陵墓、挖陵墓等事宜的人,让他们专心做好本职。这样不仅可以很快地找到陵墓,还可以迅速地盗走里面的宝藏。想到这里,他很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洋洋得意。
  曹操在盗墓上实在是有些天才的,他在军中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职,有几十个人专门负责盗墓事宜。在曹操那个时代,中郎将是统领皇帝侍卫的官,侍从天子,随行护驾,官位很高。曹丕曾被封为五官中郎将,周瑜24岁授建威中郎将,统兵2000人、50骑。可见,“中郎将”是不小的官职。
  
  盗取梁孝王墓的行动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对墓室的寻找及初期的挖掘都还算顺利,曹操很快就找到了通往墓室的入口。可是随之而来的麻烦,却让他大伤脑筋。
  “报告主公,墓室的大门是用大石封死的,打不开呀!”一名负责盗墓的中郎将向曹操禀告道。
  梁孝王的墓葬是由整座山开凿而成的,外面是坚硬的巨石形成的山体,是墓葬的天然保护屏障,山的内部才是真正的墓葬所在地,整个山体只有一条通道通向墓室里面。而这唯一的通道又被巨石堵死,要想搬动它,确实非人力所为。
  曹操本以为有大军压阵,很快就可以将梁孝王墓葬内的宝物挖出来,可是竟遇到了这样的困难。他很是失望,如果不能及时地找到墓室里的宝藏,他的大军很快就会因军饷缺乏而支撑不下去。
  不过他马上就从失望的情绪中摆脱了出来,他想造墓时能够把这块大石放上去,也自然有办法把它取下来,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而已。
  也许是上天有意眷顾曹操,正当他苦求破解大石的方法而无果时,又有人向他献策了。
  “主公可以用烈火烧烤此巨石,待巨石被烧红之后,再用冷水浇之。热石骤遇冷定会裂开些缝隙,再顺着这些缝隙挖凿,巨石就会损伤不少。待挖凿不动时,重复此法,巨石一定会被凿穿的。”曹操手下一个平时话语极少的校尉说道。
  “汝所言真是妙计!若如此,攻破这块巨石就指日可待了,真是天送君之才于我也!”曹操听了茅塞顿开,十分兴奋,不由地夸奖道。
  曹操马上命令士兵按照这个方法做起来。熊熊的烈火燃起来了,山上的树木大都被砍来烧石,火焰窜起有几十米高,熊熊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这样烧了大概有一天的时间,巨石已经被烧的十分烫了,曹操便命军士从山下的河道中取水往大石上泼。水泼上去立即就化为水蒸气飞走了。随着一股股水蒸气的升起,大石上面爆发出了噼啪的破裂声,并不断有碎石落下来。待大石凉下来之后,曹操近前观看,只见上面已经布满了横七竖八的裂纹。他马上命令士兵沿着裂缝向里开凿,碎石果真掉下来不少。曹操见这样做有效果又赶忙让军士继续烧石。
  就这样反反复复烧了七八次之后,这块巨石终于被打开了。曹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急忙冲上前去,向里张望,可是里面只是黑黑的一片。他让军士点起了火把,要亲自进入墓穴查看。曹操此时心里只想着把里面的宝物弄到手,根本就顾不得里面有没有暗器机关。
  也许是梁孝王自认为他的陵墓有山体掩护,门口又有大石阻隔,一定不会有人踏进来盗墓。因此,陵墓内部的防盗措施非常少,根本没有箭矢、陷阱之类的暗器。这使曹操的盗宝大军长驱直入地就找到了宝藏的位置以及梁孝王的棺椁。
  看到这满室的金银珠宝,曹操惊呆了,他何时见过这么多的宝物,众军士也围着宝藏欢呼起来。他们对梁孝王的陪葬品疯狂地掠夺了起来,就连梁孝王本身也未能幸免。他们把梁孝王的贴身玉衣也扒了下来,将里面的尸骨胡乱扔在了不知什么地方。
  史书记载,曹操盗掘此墓时,得到的珍宝有10万余斤,足足装了72船。仅凭这一次盗掘所得的财宝,就养活了曹操全军将士三年,可见盗得的财宝之巨。
  现存的梁孝王墓位于芒砀山,坐西向东,寝园基址均为青石砌成,主殿前后还保留有青石台阶。整个基址范围内遍布着绳纹板瓦、筒瓦的残片和一些卷云纹瓦当。其中部分筒瓦的脊上模印有“孝园”二字,说明这是专为梁孝王寝园建设而烧制的。主室的四周建有回廊,回廊的东端与主室相通。回廊的四角都有耳室,大小一致。回廊内有十字街、饮马泉、黑水河等。穿行回廊各房间极易迷失方向,曾有人几天走不出墓道。 
  
  这次盗取梁孝王墓只不过是曹操盗墓史上的一个缩影罢了。自盗梁孝王墓,获得众多的财宝后,曹操就尝到了盗墓的甜头,以后所盗陵墓数不胜数。由于盗取的陵墓太多了,还形成了许多专门用来盗墓的规矩。
  一般他们只盗达官贵人、皇亲国戚、帝王将相的墓。摸金校尉们只在晚上盗墓,有鸡鸣不摸金的说法,每个墓冢只能进去一次。这些人还自制了许多特殊的工具,比如用穿山甲的爪子为原料经过很多特定的工艺制成的“摸金符”。
  墓盗得多了难免会遇上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这些士兵还专门为了对付盗墓时出现的离奇事件而采取了一些措施。他们进入墓室后都要在墓室东北角点一只蜡烛,然后才会打开棺椁盗取随葬品。如果蜡烛熄灭就叫做“鬼吹灯”,就意味着墓穴内的灵魂显灵了。为了不惹恼陵墓内的灵魂,摸金校尉要把所拿的东西原封不动地放回去,然后原路离开。如果摸完金蜡烛没有灭,他们摸到的东西才可以拿走。
  有趣的是,这些盗墓的士兵后来也形成了近乎“职业道德”的东西。摸金校尉从墓中盗走绝大部分的珍宝,但总会留下一些价值稍小的陪葬品。这是为了给以后盗墓的同行留一些,免得后来的盗墓者因一无所获而拿无辜的尸首出气。
  曹操有了这些财富作为后盾,很快就发展成为实力强大的军阀,为日后扫除群雄,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看到众多的王侯将相都因盗墓而遗尸荒野,曹操悟出了厚葬容易招来盗墓者这个道理。他深知规模宏大、陪葬丰厚的王侯将相的陵墓是盗墓者的最佳选择对象。为了避免自己的陵墓将来被盗,不使自己的遗骨被后人践踏、丢弃,他只能选择简单的埋葬形式以及较少的陪葬品了。这招很成功,即使到现在,曹操的陵墓也还是个谜,就更别说被盗了。
  

盗墓分析:
  
  
  
   曹操盗墓可谓是更加专业化,无论是从盗墓技术还是盗墓工具等方面来说,都与之前的盗墓行为有很大的不同。从性质上来分析,曹操盗墓可以说是官盗行为,他以自已的军队为后盾实施盗墓。曹操盗墓与以往的官盗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专门设立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职以达到更为专业、更为准确、更为快速的目的。
  从曹操的盗墓技术上来说,有了较大的发展。以挖掘梁孝王墓为例,进入这个陵墓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墓体为整个山构成,山体都为坚硬的岩石,这让盗墓者无从下手,更何况墓门处还有巨石拦路。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即使有人发现了陵墓,也不可能打开。但是曹操所设立的“盗墓办”却克服了这个困难,成功地进入了墓穴。既然曹操专门设立了“盗墓办”,那么这“盗墓办”内的每个人肯定都有各自的具体分工,比如专门负责查找陵墓位置的、专门挖掘陵墓的、专门负责清理珍宝的等。术业有专攻,这些分工必然使这些人对自己的职务非常精熟,自然很多先进的盗墓技术也会被发明,应用。
  从曹操的盗墓工具上来说,他的“盗墓办”已经对前代的盗墓工具进行了大大的改造和发展。“摸金符”就是曹操手下的盗墓士兵发明的一种较为先进的盗墓工具。这种工具依靠天然穿山甲爪子尖利异常的特点来制造,更有利于在盗墓过程中对陵墓进行挖掘和对随葬品进行清理。
   从曹操的盗墓目的上来说,是筹集军饷,以实现其政治野心。这与前面提到的项羽、刘去盗墓的目的大不相同。曹操为自己的盗墓行为盖上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幌子,即挖掘宝物以资军用,剿灭叛贼,最终“匡扶汉室”。事实证明,他盗得的这些宝物确实充当了军饷,不过这并不是为了“匡扶汉室”,而是为了实现他诛灭群雄、统一天下的政治抱负。
  从曹操的盗墓经验上来说,是在充分继承前人经验的前提下有了创新。比如,他的“盗墓办”的士兵们在长期的盗墓活动中总结出,在墓室内点燃蜡烛,根据蜡烛的燃灭情况来判断盗墓时哪些宝物是能取的,哪些宝物是不能取的。
  从曹操对待陵墓的态度上来看,可以说是较其他盗墓者较为“尊重”墓主人。他的“盗墓办”担心后来的盗墓者因找不到宝物恼羞成怒从而迁怒于墓主人的遗体,便在每次盗墓时都将一小部分随葬品留给后来者。虽然曹操在盗梁孝王墓时对梁孝王的遗体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但在后来的盗墓中,再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也许是怕墓主人显灵惩罚他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