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师一日一得之理法方药 三

 oqoq 2015-12-22

从升降出入看柴胡陷胸汤

《伤寒论》上的方子是不是也可以按照升降出入的思路来看?当然可以,而且用这思路去看,更有利于理解伤寒,因为《黄帝内经》上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组方、规律大法都离不开它。从八月下旬开始,老师晚上带领众学生看郝万山老先生讲伤寒,虽然以前在学校也囫囵吞枣看过一遍,但没有这次这么深刻,因为这次老师是用一天晚上看两节课的进度,准备一个多月把郝老师讲的伤寒看完。有一天晚上,我们听到郝老师讲柴胡陷胸汤,这个合方抓主症治疑难杂病的思路。七十年代有个工厂发生了火灾,很多化学物质燃烧,产生了毒气,结果里头的工人,包括努力救活的救援队,有六十多人都出现了毒气中毒症状。这种毒气来得快,迅速病人就出现呼吸道粘膜水肿,食道胃粘膜也水肿,甚至还发烧,最严重的病人,胸闷胸痛,喘不过气来,还昏迷。当时周围各大医院的西医大夫都到那儿去集中抢救,抢救时,他们必须要弄明白是什么毒物中毒,没弄明白,就难以给特效的解毒药,所以表面上只能看到呼吸困难的给氧,呕吐不能吃饭的就输液,这样治了两三天,病人发热稍退,但胸闷痛,憋气感,难以缓解。后来他们听说北中医有老先生善治疾病,就开车去把刘渡舟老先生请过去,在车上他们问,这工厂失火,毒物燃烧,造成人们中毒,这种毒你们中医书上有没有记载,能不能解。而刘老则坐在一旁,一言不发,等到了现场后,看了三四个病人,觉得基本症状都一样。然后刘老就在郝老师耳边说两句话,呕而发热,小柴胡汤主之,正在心下,按之则痛,小陷胸汤主之。郝老师马上会意,便开小柴胡汤跟小陷胸汤合方。熬完药后,给那些症状轻的直接喝一大碗,神志不清醒的,就用注射器打到胃里去,发现那些症状轻的,当天呕吐也好了,胃口也开了,发烧随即退了。而症状最重的昏迷病人,也过了三四天好过来。在旁看的一个西医的负责人,他就很疑惑说,你们中医看病,既不去管中毒为何物,也没有用什么解毒的药,你们中医看病是不是有咒语口诀。郝老师就怪了问,何出此言?这西医的负责人便说,那天我观察你们开方时,刘老师在你耳边念念有词,你们既没有商量讨论,也没有深入研究,就随手把药写下来,这些人吃了就好了,他口里念叨的是不是什么咒语啊?郝老师笑着说,他念的是《伤寒论》。然后郝老师便解释给他听,再重新给他念了几遍。他就问,怎么这两个方子,就能治疗化学毒物中毒呢?郝老师笑着说,中医没有这种治疗化学毒物中毒的说法,这张仲景《伤寒论》上也没规定这些方子能治疗化学读物中毒,只是这些人身体出现发热呕吐,心下有按痛,舌苔又是黄厚而腻的,舌质偏红,这明显是个少阳经枢机不利,加上痰热阻滞于胸中。然后刘老就抓主这几个主症,用上《伤寒论》上的方子。这些主症一消失,病人身体气机恢复周流,毒自然就解了。可见中医立足点并不在毒物上,而在正常身体的升降出入。我们看这个方子。小柴胡汤它就专门出入表里的,呕而发热明显少阳枢机不利,出入障碍。所以选用小柴胡汤。而小陷胸汤,更是升降上下,你心下按着痛,舌苔黄腻,脉滑数,是明显痰热阻住胸中,胸中这团浊阴,要让它降下去,清阳升上来,呼吸才顺畅。所以用小陷胸汤,这小陷胸汤一听它名字,就能想到它能够把胸中实邪痰热搞下陷到腹中去。所以凡脉象中上焦郁滞,痰阻烦热,脉滑实的,这是不能上下升清降浊,所以用小陷胸汤让上越的脉势陷下来,这样痰热浊阴得降,胸中清阳自如晴天丽日,万里无云矣。我们再看小陷胸汤,方歌上说: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散气涤痰优。就这黄连、半夏跟全瓜蒌三味药组成的小陷胸汤,居然有强大的降痰浊阻胸之功,那是何机理呢?原来火灾过程中,吸入很多废气,这些废气跟胸中津液一结合,津液凝滞不去,留结在胸中,就成为痰饮热毒。这里用黄连、半夏,这可是半夏泻心汤里面重要的两味药,专门治心下痞满,有痰热的。再配上瓜蒌,古书上说,瓜蒌最善于洗涤胸中之痰,所以你胸膈中痰热留结不去,这三味药可谓是考虑周全,一味也不可以挪移啊!难怪古人说,经方不可以轻易加减变化,因为张仲景考虑病机药物都是丝丝入扣的。

我们来看这两个汤方合方的脉药对应图:

 从升降出入看柴胡陷胸汤

好,我们再回来看这连个经方的合方,一个柴胡汤作用于左关部,主要以疏达少阳为重,管出入,小陷胸汤作用于右寸关部,主要以通降阳明为主,管升降。阳明为周身最大的降机,心下胃脘部痰浊一往下通降,肺食道咽这些浊气都消下去了。

一个小柴胡汤把阻挠出入的郁热透出来,一个小陷胸汤把梗在胸胃部的痰热,阻挠胸部升降的邪浊刷下去。这样没有特别刻意去解毒,也没有去研究什么化学毒物中毒,就通过两个经方合方,把人体升降出入气机调顺,这病人的中毒后遗症就都抢救过来了。所以有人说,中医不知道治病是怎么治好的,其实说这句话的人不了解中医,了解中医的话,不单清楚中医临床有疗效,而且只要有效果,都可以把里面的医理发微出来。所以我们如果从鼎三法对应图里也可以看出这合方的道理。

 从升降出入看柴胡陷胸汤

这汤方放在鼎法对应图里,更是精妙,有人参甘草大枣,守住中焦,因为肌表受邪,必赖中焦气血之补充,才能够通过柴胡、生姜发散出去,所以小柴胡汤里头,用了好几味养其真的药,最后才用柴胡、生姜顺其性,透邪外出。至于胸膈有痰热,降其痰者半夏瓜蒌也,清其热者黄连、黄芩也。这四味药就把痰郁化热阻隔胸胃的病机解除了。浊降下来,出下窍,邪有出路,这样邪去则正安,气机升降出入恢复,整个轮子转起来,不再涩滞不通,其病自愈。

从升降看柴胡桂枝干姜汤

有经验的老中医,他看病既快又准,那这靠什么呢?很多是时候就是靠抓主症,抓主症治病,就好像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一样,把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随之瓦解冰消。这就是为何这些老中医时常半天就看六七十个病人的道理,而且普遍看病都有疗效。当我们看郝老师讲伤寒时,郝老师又提到刘渡舟刘老看病既快又准的道理。到了那个层次,基本上既不怎么辨病,又不怎么辩证,而是抓住几个点,就把病给治疗了。然后郝老师便把刘渡舟刘老看病的风采描述出来。通肠有三个学生跟刘老抄方,左边一个学生坐在凳子上,一个病人来了,病人说,大夫,我有乙肝啊,是大三阳,怎么办?刘老便说,你口渴吗?病人说,渴。那你大便怎么样呢?病人就说,经常拉稀,稍微吃得不好,就往厕所里跑。刘老又问,那你这肝区痛吗?病人便说,有时痛,有时不痛。好了,经过这三问,刘老就得到他想要的信息,随手便开出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何?因为此方善治疗肝胆有热,脾阳虚衰,津液不足的症状,所以刘老抓住口苦便溏,此脾阳不足,下肢湿浊,不能下上蒸腾,上面口中得不到滋润。而中间又有肝胆湿热,阻滞影响气机升降上下的通道,所以这柴胡桂枝干姜汤,就对上了。又来第二个病人,说大夫,我有慢性结肠炎啊,有二十多年历史了。然后刘老叫病人伸出舌头来看,舌上很干,便问,你口干吗?病人点头说,经常口干。刘老又问,是不是常拉肚子啊?病人点了点头说,是啊,经常拉肚子。然后刘老再切脉,这脉沉弦。便说,你心情好吗?病人郁闷地说,大夫,我心情非常不好,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这不正有肝郁存在吗?三个主症一抓,好柴胡桂枝干姜汤上。不用一分钟,这病就看完了。随后第三个病人又来了。说,大夫我有糖尿病,有好几年了。刘老说,那你口渴吗?病人说,渴啊,而且饮水不解渴。刘老说,那你大便怎么样呢?病人皱皱眉头说,稍微吃点凉的东西就拉肚子。这样脾阳虚跟水津不向上蒸发的症状都有了。然后刘老又问,那你心情怎么样呢?病人苦着脸说,当然不高兴了,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我这一辈子都要带着药罐子进棺材,我们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又不到一两分钟,刘老便叫旁边的学生写上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什么?同样三个症状,三个主症俱全,上焦口渴,津不上承,下焦便溏,湿浊内陷,中焦肝气不疏,高兴不起来。那怎么办?还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干姜暖脾阳,柴胡、桂枝疏肝,助阳气化,把中焦通道打开,使津液上承,口渴症状随着缓解,郁闷不疏也被通开,真是一举两得啊,这三味药都是顺其性的的,从太阴脾到少阳柴胡再到太阳桂枝,层层把寒湿之气打到上面排出体外,让下陷的湿浊提拔流通起来,助阳以化气,这样下面阳气得温,上面津液得润,中焦肝胆得以疏通。就这三味顺其性的主药,就把主症给解决了。所以这就是老中医难以传出的心法,这里面可是中医的神奇之处,把主症一抓,汤方一对上,就像推门入臼一样,病人不管是乙肝,还是慢性结肠炎,或者是糖尿病,吃完药后,这些痛苦的主症都能得到缓解,甚至在缓解的过程中,慢慢恢复身心健康。而柴胡桂枝干姜汤,不是还有黄芩、牡蛎、天花粉、炙甘草吗?这又是干什么的?我们从鼎法里头来分析这汤方的七味药,思路就进一步清晰了。

 从升降看柴胡桂枝干姜汤

历代这柴胡桂枝干姜汤都被认为是治疗少阳病又兼有水饮的方子,而刘渡舟刘老对此方摸索入微,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得心应手,常常收到神奇的效果。他认为此方和解少阳,同时助脾阳化寒湿,提出肝胆郁热,脾常寒湿的思想,所以病人胸胁满为结,但头汗出,口渴往来寒热又心烦,此乃邪在少阳,胆热上扰之故也。这是一个明显寒热不调,升降失司的病症,病机错综复杂,所以病人症状寒热兼备,故而处方用药,也是寒温升降同用的,目的就是恢复它气机旋转周流。这时如果纯用清热的思路,那么就更会伤了脾阳,如果纯用理中汤暖脾的思路,又会助热化毒加重肝区胁胀,心烦,口渴的症状。因为他中焦有瘀堵不通,所以这时用天花粉、甘草生津止渴以养其真,天花粉即瓜蒌根是也。然后用牡蛎、黄芩降肝胆郁热,对于各类胆汁反流性胃炎,胁肋胀满烦躁,口苦,心烦,一派肺胃独降的症状,这黄芩、牡蛎就能够降而收之,使郁热下行。最后,再用柴胡、桂枝、干姜顺其性的思路,使下面脾肠得温,中上部肝心得以条达舒展,在干姜的作用下,水湿饮邪蒸腾气化,在柴胡、桂枝风药的作用下,直接往上往外提拔,这样便溏大便不成形的症状也随之而解。整个方子虽然只有七味药,却是妙合病机诸症,故刘老对此方情有独钟,临床运用频率之高,治疗病种之广,不仅让人叹为神奇,更让人觉得中医道法自然,执简驽繁的至高境界。所以学者如果能够在此中机理里头钻研琢磨,明通升降上下,寒热对流,则于临证治病读书,大有裨益。

从开合出入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认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经历过三次才对此汤方重视起来。第一次是刚上大学时,好友张少聪他因年幼学医,家有祖传,所以在一上大学时,他就成为学校里的一个小名医,不单广中医的学生找他看病,而且广州其他学校的学生都会过来找他看病。他有几样拿手的绝活,其中一样就是治疗大学生荨麻疹。在我们军训期间都有不少学生的荨麻疹,张少聪他就说,荨麻疹好治,我们问他,怎么治,他说用的就是《伤寒论》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何呢?因为年轻人汗大,阳气足,要往外面发,但又喜欢吹空调。当时大学城里面,普遍宿舍都有空调。而且是中央空调,刚开始是不需要交费的。学生们军训完满身都是汗,就喜欢立即躲进空调房里,这样一冻那才叫凉快。可结果毛孔一收缩,该出来的那些汗孔代谢产物,它出不来,按《伤寒论》的说法即叫做,汗出不彻,热不得越,郁热在里。足太阳膀胱经又主表,这样一受冻,膀胱气化也不利,里面热源源不断往外蒸,外面寒却拼命地往里收。代谢产物不能通过皮毛排,堵在那里,皮下就开始瘙痒。因为它们会刺激皮下的神经。而膀胱气化不利,尿排又不畅,所以邪热要从下走的通道也给关上了。脏腑源源不断出来的热,却走不出去,这时身体就很烦,晚上也翻来覆去睡不着,身上又痒,久而久之就成为顽固难愈的皮肤瘙痒,东一片西一片,就是所谓的荨麻疹。张少聪他就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愈这方面的疾病非常多,在他的《存心斋医案》里头收集不少,很多都是数剂而愈的。这就是我们结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的第一次。第二次就是亮哥过来任之堂交流,讲到他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一个病人的带状疱疹,一剂知,二剂愈,用经方原剂量,堪称神效。这个带状疱疹是属于寒邪束表,郁热在里,排不出去的。所以极黄连翘赤小豆汤。第三次就是听郝老师讲伤寒。这次算是最彻底的,而且结合我们任之堂常用的鼎三法去分析这一个汤方就层层递进,印入心中。我们来看郝老师他是怎么讲这个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而且他也是经过三次才把这个汤方彻底掌握在手。这还是郝老师跟刘渡舟老师学过来的。76年时,有个同学得了荨麻疹,每天晚上一痒,一整夜都睡不着,它便找郝老师看,郝老师用凉血祛风,燥湿止痒的药,吃了三付,这小伙子晚上还是痒,没法睡。这样郝老师便带着小伙子去找刘老摸脉看,刘老一摸完脉便说,你看这是什么脉象啊?郝老师说,这脉轻轻摸上去就摸到了,小伙子人瘦。刘老便说,什么叫轻轻一摸就摸到,你说他是不是浮脉啊?郝老师便说,小伙子没得感冒,能说他是浮脉吗?刘老反问说,没有感冒,难道就说没有浮脉吗?这小伙子什么地方痒啊?郝老师说,是皮肤痒啊。那你说皮肤是表还是里啊?

皮肤当然是表了,不是里。既然皮肤是表,脉又轻取易得,自然是表证啊,表证该怎么办呢?表证就该发汗。郝老师又问,那用什么方子呢?刘老便说,《伤寒论》的方子,湿热在表,就开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这样让这小伙子,每天晚上睡前吃上一次,白天不用吃,吃完后多喝点水,盖上被子发汗,连发三天。这样这小伙子果然吃了三天药,而且荨麻疹彻底好了。第二个案例,却是肾炎的病人。有个小女孩,肾炎脸肿,在协和医院住院,用西医治疗发现效果不明显,便找老大夫过去瞧瞧,然后刘老便过去,小孩子头面水肿,尿的化验也很糟糕。刘老一摸完脉后,郝老师也跟着摸,刘老问,这是什么脉,郝老师说,轻取易得是浮脉。那浮脉该怎么办呢?浮脉当发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当病人似乎没有感冒啊?刘老说,你看他头面肿,脉轻取易得,头面不是主表吗?上半身肿,当发其汗,既浮又肿,当用什么方子?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啊!那这个要发几天汗呢?刘老说,这个病重一点,要发七天汗。后来协和医院的大夫,就给郝老师打电话说,这孩子吃了重要发了七天汗后,头面水肿就消了。化验结果也都改善了。第三个案例,就是地坛医院一个黄疸的病人,几个月黄疸都不能退,于是请刘老过去看,这是一个阳黄,急性黄疸型肝炎。身黄如橘子色,刘老摸完脉后,便说,你看这是什么脉?郝老师说,这脉有点浮刘老说,那浮脉该怎么办呢?郝老师说,这是黄疸型肝炎,瘀热在里,没有表症。刘老便说,你说他深身上痒不痒啊?病人身上痒。刘老便说,身痒脉浮便是表证。郝老师便问,那这个该怎么治疗呢?刘老便说,这个你会治啊。郝老师才一拍大脑说,我会了,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这个汤方算是学了三遍,层层递进,彻底学到心里去了。这个病人自从一用上这汤方后,也是发了七天汗,黄疸指数,一天比一天低,身上气色一天比一天好,最后就健康出院了。接着我们就来看这三个不同的疾病,为何用同一个汤方就治愈了,一个皮肤病荨麻疹,一个慢性肾炎,一个黄疸型肝炎,上中下三种疾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按医院来说,一个要归皮肤科,一个要归泌尿科,一个要归消化科。但在中医看来,只要脉浮,有表证,属于郁热在里,都是用同样的治疗思路,选择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我们来看这个汤方的鼎法对应图:

 从开合出入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我们来看这个汤方的治疗思路,《伤寒论》上:“伤寒,热瘀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看这个条文,明显告诉我们,这病人外表为寒邪所伤,肌肤收缩,汗孔闭阻,当发不能发。而身体源源不断产生的湿热,却在中焦下焦流连排不出去,所以治疗思路应当解开表寒困阻肌肤,同时把湿热利到膀胱排出去。而解开肌表最好的开腠理药对是什么,当然是麻黄杏仁了,此二药颇符合肺开合的生理,能够让闭郁的汗孔恢复开合的功能。汗孔一开合起来,外寒就得解。这就是顺其性里头,要用到麻黄、杏仁开上焦肺窍的道理。这样上焦才能够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表邪得解。接下来,我们看这身体还有源源不断出来的郁热,郁热乃败浊之物,不能够长期停留在肌表中上焦,因为停留在肌表,他就会痒,停留在中上焦,他就会烦睡不着。所以用连翘能直接清六经之火,透心经之热,桑白皮降热从肺下输膀胱。这样心肺两个上焦的炽热都能够转个圈子,被引到膀胱来。赤小豆能利小便,色红入心,对于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属于水热不解,小便排不畅的,用赤小豆既利小便,也养心,能除烦热。所以这三味药,连翘、桑白皮、赤小豆,就能导浊热,从上焦肌表,下降到中下焦膀胱排出去。这就是为何皮肤瘙痒糜烂水泡,黄疸型肝炎,肾炎头面肿都能够内消的道理。然后我们再看养其真的姜枣草,这就是直接培补中焦,中焦乃气血生化之源,病人体虚,病邪才会流连不去,升降才会失常,你要让他气机恢复宣发顺其性,把邪气上窍发越出去,肃降排其浊,把浊阴从下窍利出去,这样就少不了补充中焦化源的药物。你中焦气血充足,这气血周流才能够上下转动起来。这样鼎三法里头,就可以明显看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组方思路。然后我们就明白中医为何它的精髓不在病名,而在里面的升降出入,在治法病机。因为你抓住了治法病机,就等于治了一大片的疾病,所有我们要以法来统方,以证来统病,这样学医就更容易得其精髓。

号脉与断病一

一则颈椎病引起的思考

8月20日,襄樊有个女的,57岁,颈椎不适有二十多年,在医院检查,第七颈椎长骨刺,西医说要做手术,把那压迫神经跟硬膜囊的地方做开。老师一摸她脉就说,这左寸不足,左尺也弱,容易头晕,颈椎不好,腰酸。这病人惊讶地点头说,是啊,我就是来看这些病的。而这病人不想做手术,但多年以来,每天都颈椎不利,甚至这几年来,造成神经压迫,引起手麻,晚上睡不着觉。觉一没睡好,人紧接着就心烦脾气躁,头也晕。这次来任之堂是因为她妹夫在这里治病,治得好,介绍她过来。老师问她,你现在主要想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病人说,想把头晕,手臂麻,颈椎僵治一治,还有睡眠跟腰酸。然后老师便说,这脉象,左边是坎卦,右边是巽卦。双尺弱,肾阴阳两虚,左寸不足,脑袋阳气不够。于是给病人开方,用桂附地黄汤加味,补肾除湿强心升阳。方药为:桂枝10克,附子10克,熟地30克,山药20克,枣皮10克,茯苓2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葛根30克,川芎15克,丹参20克,红参30克,银杏叶40克,小伸筋草15克,杏仁15克。7剂。结果,病人8月29日,今天过来复诊,她特高兴说,颈酸、手麻现象好了很多,现在手基本不麻了,晚上睡觉也好多了。以前天天头晕,稍动一下就头晕。现在吃了药以后,都没头晕了。这病人就有疑惑,为何颈肩问题,去推拿牵引,没有彻底根治,吃了中药,反而效果好呢?原来针灸牵引对于局部瘀滞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但对于久病虚劳脏腑失调,效果就没那么理想,因为你身体气血亏虚,没有那粮食跟兵力让你调,你想用针用按摩帮它打通,虽然一时搞舒服了,但后续气血不足,就又败下来了。可见中医治疗颈肩腰腿痛,不仅看到肢节局部的病变,更看到五脏六腑的失调。病变部位只是脏腑失调反映在肌表的影子。当你五脏元真通畅时,自然骨正筋柔,气血以流。

号脉与断病二

初病治颈椎,久病要治肾

颈椎病脉药对应图为:

 号脉与断病二

我们看这个图,桂附地黄丸就占了双关尺,在附子的带领下,桂枝把天阳照射到地核下面来暖肾阳,所以它们是一组药对,直接暖命门。剩下熟地与泽泻、丹皮与枣皮、山药与茯苓,分别是六味地黄丸里三组药对,都是一补一泻,一养其真,一降其浊的,目的是让脏腑之真得养,脏腑之浊得降。再通过附子、桂枝,让命门之温煦之性得顺,这样病人下焦肾阴阳两虚,湿邪内停的腰部病症,就得以改善。而且这八味桂附地黄丸不独治腰也,甚者主骨,肝者主筋,脾者主肌肉,你筋骨亏虚,肌肉为湿浊所困,就容易造成周身酸重,颈部不利索。所以这八味药,是治疗颈椎病的根本,特别是肾阴阳两虚,双尺脉不足,导致肾主骨功能减退,而出现长骨刺,骨节经脉不利索的病症,必须寻到肾中去治,才是治根之法。老师说,颈椎病初起,通常一剂葛根汤就能治愈,但病久的颈椎病没有不累及到肝肾筋骨的,这叫久病入肾。肾主骨,你不在源头上去治,很难把颈椎病搬回来。所以说初病在颈椎,久病要治肾。

然后用颈三药加红参、银杏叶,作用于左寸脉,这是把心脏颈部的阳气提起来。这是直接针对颈椎治疗,病人头晕,因为头为助阳之会,你左寸脉不足,阳气升不上来,当然就头晕了。红参、银杏叶,强大心脏,颈三药把颈部往大脑的道路疏通。这样阳气能够顺利上达,则颈部不利,头晕症状随之解除。病人还有背僵跟手麻的兼症,背为胸之府,肩背有湿,胸肺气机不降,病人左寸脉偏大,所以以肃降肺气,除湿的杏仁、小伸进草,让湿随气降,则筋骨舒展。所以病人吃药过后,手麻、背僵现象都改善了。

号脉与断病三

 蒸饭为何要加盖

为何还要放杏仁,还有另外一方面含义,这就是上中下三焦的巧妙之处。可以说这个汤方是助下焦气化,中焦疏达,上焦开宣的。但上焦热气冒出来后,不能没有盖,肺就像华盖一样,如同锅烧饭上面的那个盖,如果你蒸米饭,蒸笼上面不加一个盖,下面热气一蒸上来,统统都往外面跑。结果好不容易蒸腾起来的热气,没有把米蒸熟,反而都给漏掉了。加一味杏仁,直接肃降肺气,把桂附地黄汤跟颈三药,从下焦蒸上来的热气,重新盖下去,使热力能均匀地在三焦里面游走。这样水谷就能得到彻底腐熟,为人体吸收。老师反问大家蒸饭为何要加盖,从这个象里头,你们能否领悟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饭开盖蒸蒸不熟,人每天说很多话后,消化吸收功能就会减退。所以古人告诉我们要慎言,因为言多必失,言多伤中气。多说话其实就像让身体这个大锅炉在炼化水谷精微时,把最上面的盖打开,结果无形中漏失了很多元气。

你看那些养生的高手,说话言语都是以减少为直接,古代的禅堂第一忌就是忌言语,非独为屏蔽喧嚣,长养恭敬,更是为了修心炼性。还有古人食不言,甚至饭后一小时都不高谈阔论,目的是让脏腑彻底地炼化食物。这样你就会拥有更强大的精气神。脾胃功能不好的人,都要从中学到寡言语,养脾胃的道理啊!病人问大夫,我这个要注意什么,有没有秘方?老师说,秘方就是三少,少看电视,少打麻将,少熬夜。她说,我不打麻将,就是偶尔可看一两集电视剧。老师说,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人体虚损衰老,所以生百病。人上了年纪,不要只知道去消耗,要知道为生命节约气血。如果说有什么要注意的,就是别透支太厉害,凡事有个度,过犹不及。人生最大的忌就是忌过度。

号脉与断病四

号脉号的是病机

学生们不仅对这个案例理法方药感兴趣,更对老师为何一摸脉就断他颈椎病,腰部不适,容易头晕,感到不解,便问老师号脉如何断病呢?

然后老师就把六个脉点,分为A、B、C、D、E、F。

 号脉与断病四

老师说,这号脉不是断病,号脉是号病机,好升降开合,号脉点的有余不足。好比颈椎病,这种脉象病人常见于左寸不足,尺脉不足,就像A加C等于颈椎病一样。肝肾精血亏虚,水湿上泛,心阳不足,诸痉项强解属于湿。所以要升阳除湿,补肝肾精血,所以用桂附地黄丸加颈三药或背三药。如果是C加F,就容易腿抽筋,心阳不足,肾阳不够,加上水湿内停,所以要温阳除湿,所以用淫羊藿、小伸筋草。

又比如,A加E加D等于咳嗽久不愈,这时我们就要调他中焦,解除脾胃郁滞,使土能生金,开宣肺气,令胸中大气周转,助肾纳气,久病及肾,使金水能相生。

又比如,B加E等于乳腺增生、肥胖,容易长小肚子的,这是肝郁脾滞,中焦不通,要疏通中焦,所以用加强版逍遥散。

又比如C加D等于失眠、烦躁、高血压、头晕、掉发,容易中风,这种亢盛的脉象,就提示我们要注意帮病人收降,所以知道我们去用黄连温胆汤。

又比如,C加DF,心肾阳虚,脾脏腐熟无力,这就等于大便不成形、腹泻、拉稀,稍吃点生冷的就肚子痛,冬天手脚冰凉等一系列症状你都可以推出来。治疗上就用桂附理中丸,把心肾阳气扶起来,再增加脾脏运化的能力,这样同时多种病症都可以治到。所以你号的是病机脉点,不是去号具体的病名,这个病机脉点号出来后,疾病的大致范围就出来了。而不是说,一号就号出这病人一定得什么病,没有一定的。

好比一个腰痛,你怎么号,年轻人跟老人不同,男的跟女的也有区别,身体衰老精血亏虚的,A加F等于腰痛,中年人应酬多,肥甘厚腻无忌的,肠道壅堵,土能克水,这时A加E等于腰痛。你把脾胃肠道的郁点瘀滞疏通开,给他通肠减肥,他腰痛就好转了。所以这种腰痛,不要刻意去补肾。还有妇人容易生气的,老爱吵架,烦躁失眠,这是肝郁化火,伤了肾水,所以A加B加C等于腰痛。你必须把B点疏通,C点降下来,然后A点自然不会消耗过度。腰就不会因为被脾气透支而痛。故用丹栀逍遥散也可以治腰痛。又有平素体虚身弱,容易反复感冒的,肺脉不足,脾土难以生肺金,导致金不生水,这时A加DE等于腰痛,你只需用玉屏风散,把肺脾气给巩固起来,他只要不经常感冒了,卫表功能增强,金能生水,腰也就不痛了。所以说,你诊断出病名来,对我们治疗意义不大,中医需要辩证论治,当你把病机跟每个人具体的证候不同结合起来时,这样号脉下药才有意义,才有针对性。

号脉与断病五

号出病机再推病

现在很多病人伸出双手来,给医生把脉,问医生我得了什么病?这其实是走了一个误区,很多医生学号脉,也号到了这个误区了。人身上按西医来说有几千上万种疾病,怎么能好号脉来去跟CT、B超PK呢?但为何我们又要通过号脉来去说病人的状态?因为民间有个流俗,就是病人常常对医生不自信。所以刚开始行医时,你通过号脉,把病人一系列不适感说出来,可以很快取信于病人。这样病人对你有信心,在治疗吃药上,他会更积极配合。所以刚开始你们血脉号出病机来,要去推疾病。比如左寸脉不足,容易出现颈椎病、心脏病、头晕、眼花、耳鸣、鼻塞、肠道不通。然后再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病人体质、舌象,可以很快推出他大致是哪儿不舒服。老年人就容易耳鸣、眼花,这是精血不上养,中年人则记忆力减退,容易有颈椎病,这是清阳不升。舌苔厚腻的人长得肥满,肠道容易有阻滞长肥肉,容易出现脂肪肝。这样一结合脉势,跟病人四诊情况,完全可以推出很多病人身上信息,这叫以脉结合四诊推病。这对初学医者有好处,但是你如果学到后面,临床一段时间了,病人过来你就直接抓他主症,就不用去推了。因为一些病人的病名跟病机是两码事,中医是治病机而不是治病名。所以即便推出病名对治疗疾病也只是辅助作用,不是根本。好比如,我们上面说的,你摸到尺脉沉,可以推出好几样,男的前列腺有问题,可能阴囊潮湿,也可能腰酸,而女的容易月经不调,白带异常,或者出现阴道炎。那这时怎么跟病人说?你不能跟病人说,你这脉沉就一定是腰痛,可病人他明明没有腰痛。你要跟他说,这脉反映的是肾虚,下焦湿重,可能腿脚沉,白带异常,尿频尿急,阴囊潮湿,或腰酸,这些病名虽然各种各样,但都是从肾虚腰湿这一个地方出来的。我们只要知道他肾虚腰湿这点,抓住这个地方来治就好了。

号脉与诊断六

号脉号什么

这号脉也是一门艺术,既要靠心灵手感,也要考验沟通艺术,你跟病人说时,把握一个大方面去说,都能说得比较准,不能说死,号脉不是号死,是号活的病机,号脉要号三大版块,一号脉势升降开合散收,二号脏腑虚实寒热,三号风寒暑湿燥火。

号脉势,比如上越的,你要号出是上面单纯性亢,还是下面吸纳不住,或者中间不通,这样在治疗上跟断病上,你就可以发现很多信息。同样上越的,有人是心肺思虑过度上亢,静不下来,你就断他失眠、烦躁、口干渴、尿黄,所以一用导赤散就下来了。另外一种上越是中焦不通的,该下下不来。这种病人容易口苦、口渴、反酸、嗳气,整条食道胃都容易出问题,有慢性胃炎,胆囊壁毛糙,反流性胃炎,你只要把这中焦阳明的通道打开,上越就下来了。我们黄连温胆汤,或胃炎散,就是治这个的。还有一种上越是下面吸不住的,这叫做水寒不养龙,水浅不养龙。龙雷之火往上冲,出现慢性咽炎,口腔溃疡久不愈。用尽一切清热解毒降火的药都没效,这时换一个思路,用引火汤,引火归元,助他下焦吸纳,上越的虚火就下来了。同样一个下陷的脉势,不同人会表现出不同症状,我们治疗是要直接升起来,还是直接打通中焦,或者从上面提拔?比如老年人大气下陷,胸中其不足以吸,这时就用升陷汤,直接在上年升。还有一种就是中焦不通堵在那里,清阳升不上来,出现头痛耳鸣,九窍不利,我们在中焦给他通肠,欲升先降,浊去则清升。《黄帝内经》叫“夺其食则愈”,《伤寒论》叫“损谷则愈”。病人肠道气机壅滞,满不通,容易疲倦气喘,要叫他吃到七分饱,再给他肠道减减负,他很快肠道就有劲了。还有一种要直接从下面举上来的,比如病人尿频尿急口渴,夜尿多,冬天手脚冰凉,这是下元亏虚,湿浊留恋,用肾气丸,或配合补中益气丸,把阳气一升,湿浊一除,下陷脉很快改善,病症也随之而改善。这就是同样的脉势,分上中下不同,而治法也有区别。所以对于同样一个号出来的病名,对我们指导意义不大,我们要号出病机,才是真正临床上用药取效的关键。第二号是脏腑虚实寒热。比如你号到尺脉迟大,偏瘦,这种病人容易腰椎间盘突出,是湿热下注,你越补他越麻烦,直接用四妙散给他导浊,把肾中的湿热一去掉,他腰部就轻松了。还有一种,同样是尺脉号出腰肾有问题,病人腰椎间盘突出,怎么去针灸理疗都不管用,因为明显他尺脉是属于迟缓的,迟缓代表什么?代表虚寒,跟上面滑数大,代表的湿热完全相反。这时就不能泻了,越泻他就越不舒服,就连你用针灸去导气,效果都不是最好的。因为他脏腑里面精血亏虚,没东西给你调,就像水库里没水,怎么能够放些水来灌溉呢?这时你给他五子衍宗丸壮腰健肾,或金匮肾气丸,下焦一充满,疼痛立即改善。

第三号是号风寒暑湿燥火,外界的六淫之气,比如病人脉浮紧,同样是腰痛,这明显是一个风寒束表,既不用除湿热,也不用补精血,不需要引邪入里,你只需要用麻黄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把太阳膀胱肌表的寒邪发出去,腰部立马舒服,骨节疼痛感随之消除。所以说,号脉你要分这三步来走,不要跟病人搅在一块,医生不是治病名,是治病根,这个大方向不要错,你去号脉就不会走偏。因为脉法最终都是为临床治疗服务的。

六腑有积,四肢不利

最近秋天到了,整个大气往下收,为肺当令,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很多病人习惯了夏天炎热脾气躁的个性,这个秋天应当收的时候收不下来,浑身气就不顺。

有个女,54岁,十堰当地人,一生气就胃胀,后来气到背也疼,手也麻,有一个多月不能缓解。整个肩背疼痛加重,遂来找中医调理。老师摸完脉后说,这个胃有胀气,肠有积,浊阴不降,反上逆,就直接用通肠六药加味。加了郁六药,即郁三药加胸三药。把胸胁脘腹气机打通。她说,能治好吗?老师说,你能不生气,就能治好。

原来“诸气贲郁,皆属于肺”,这是《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的精髓,而肺的下位在于大肠,胸的下位是腹,所以降肺气,降胸郁,要从降肠腑来治。就好比玩积木,你把下面积木一抽走,上面的就降下来。当这通畅六味,一把她肠道积滞抽走后,她疼了一个月的肩背手,胀了半个多月的胃,居然一下子就像放过气的皮球一样松了。她回来复诊时,不断地说,余医生这药,我吃了真舒服。老师跟她说,以后你不生气更舒服,我发现啊,现在没有拿哪个病人不气的,没有哪个病不因气而加重的。所以我们用上顺气降浊通肠的药,就是给病人排气减压啊。又有一个病人,女,65岁,也是十堰当地人。她是想来治胃胀打呃的,9月12日她来时,胃中胀满嗳气不通,嗳气者,胃气之不顺也。胀满者,气机不能下行也。老师说,我们治胃通常不治胃,治肠,治肝,肝能够帮胃疏松气机,化解滞气,肠能够帮胃下降食积,缓解压力。于是,就给她用通肠六药,合上通气散,这样肝气能够升发条达,肠气能够下顺,想不到病人吃完药后来复诊,她非常兴奋地说,大夫,我不是来治腿的,你看你把我腿治好了,我不知道怎么感谢你。我们问她,你的腿是咋回事啊?这病人说,以前我腿不能打弯的,走路上楼梯都费劲,这几天我吃药后,你看能打弯了。十堰当地人,把腿膝关节屈伸不利,叫做不能打弯,很多六七十岁的老人,这膝关节周围退行性病变,长骨刺,就不能打弯,但我们看这药也没有给她用什么治骨刺的药,就疏肝通肠两大法,不仅胃胀嗳气好了,连脚多年屈伸不利都一并好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收获啊。老师笑着说,我们治病调升降,当遇到各类复杂难缠的病,其实从另外角度来看,表面越复杂的病,实质越简单。只要把握好升降,你常常治疗疾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说,病人有些身上症状的改善,甚至超出你的思想意识外,但你一回到升降上来思考时,却又是合情合理。为何呢?脾主实质,治中央。所以病人中焦满胀,精微物质就难以不散到四肢去,故第一个案例,病人胃胀背痛,上肢麻,而第二个案例,病人嗳气胃胀,脚部屈伸不利,不管你是手的问题,还是脚的问题,都属于四肢,我们但见中焦肝脾气机壅堵,或饮食过度,或情志不畅,都给他疏肝通肠。中焦气机一旦舒缓,百脉自然通畅,原本僵硬难以屈伸的肢节,自然就松解下来。这也是这两个案例里面的意外之得。

 心肺上亢毛发落

有个女的,40岁,经常掉头发,她以为是血虚,吃了不少补血的药,没管用,她问老师说,怎么我补不起来啊?老师跟她说,你不是补不起来,人体五脏它是相生的,你这脏不足,那脏会来救,你只要不扰乱它平衡,五脏相生,相互为补。你如果扰乱它平衡,补也补不进去。她又问,那我这是怎么回事?老师说,你双寸脉上越,晚上睡不好,脾气大,性格收不住,补进来的都给发出去。老师给她用黄连温胆加龙骨、牡蛎,吃完后,她再来复诊时,就说,我以前睡不觉的,吃这药,能睡好觉,我能感到掉头发好转了。老师说,你这本来就不是什么大问题,掉头发也不会死人,就是太焦虑了,脾气太大了。补药不能直接补气血,你只有睡好觉后,才能直接长气血长头发。睡不好的人,他是最伤身体的。你脸上长斑也是这个道理,这觉睡好了,神往下收,其他的都好了。肺金能够生肾水,肾水能养肝木,肝血肾精充足,头发就能得到滋养,面色就有光泽。所以你这个不是肝肾亏虚的问题,是脾气大,往上发,是心肺不能下降的问题。她听后,豁然开朗。这就是中医通过相生来补,降好肺气,就等于是补好肾水,就像天上能够下好雨,地上万物就能得到滋润而欣欣向荣。如果人体时常处在沙漠般焦躁状态,百草焦枯,气火大,头发怎么能不焦枯脱落呢?如果一个人神安气宁,处在绿洲般温和状态,水火自然交泰,又何患发落面斑呢?人体肌表光泽之色,便源于五脏相生互相协调啊,善医者,必从五脏生克关系来去帮病人调理。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找到真正病变的根源。像这例病人,所谓的亏虚,其实是上面降不下来,所谓的缺乏水,其实就是天上不能很好地下雨,所谓的草木枯焦,就是得不到雨露滋灌。所以用杯水车薪的养阴法,怎么能比得上,用肃降肺气,以布云雨的降逆法。这就是《黄帝内经》上说的“亢为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肺胃上逆毛发落,犹如沙漠火气多。

杯水怎能滋草木,春雨肃降润如油

丸散汤

老师今晚叫我们大家要多研究一下《太平惠民合剂局方》,这本书是宋朝官方编的。这本书里头,有大量的丸散方,这些丸散方,既节省药材,也疗效显著,而且费用不高,是中医的一种很好的传承。老师说,药房越做越大时,要配合各种剂型,本身中医处方用药,就灵活多变,就像作战一样,海陆空,三军齐下,什么时候适合用什么药,都是有讲究的。好比如,丸者缓也,很多疾病的收尾,就要靠丸药,比如慢性病脾胃虚弱,要久服常服参苓白术丸,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要常服归脾丸,肾阴阳两虚,腰酸怕冷,尿频,可服桂附地黄丸。当然,还有五子衍宗丸,调经促孕丸,这些都有助于肾精亏虚的人服用,以助求子。这丸药大都偏于养其真,慢慢地把五脏 真元养起来,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符合丸药的特点。如同给锅里添柴,满添小量地添,起到少火生气的效果,最妙。而散剂呢?中医认为散者散也。很多芳香走窜力量比较强的药,要打成粉,入散剂,好比平胃散,川芎茶调散,荆防败毒散,这些散剂大都是一些风药的集成,风药本身就量小,容易走上焦,取它轻舟飞渡的效果,所以做成散剂,很容易就把气机宣通。故这散剂更有助于顺其性,当然还有《伤寒论》的四逆散,《太平惠民合剂局方》的逍遥散,后世的柴胡疏肝散,这些都能够迅速疏散中焦郁滞的气机,以助肝脾,顺其性。那么汤剂呢?是我们最常开的。中医认为汤者荡也,汤什么?是涤荡,涤荡污秽,最常用的就是汤水。好比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大柴胡汤,我们最常用的通肠六药,即通肠汤,这些汤方用散剂或丸剂的方式,都远不如熬汤效果好。就像我们冲刷地板,或洗车一样,都是用强大的水力去涤荡,可见这汤方,一入腹中,取它水性趋下,能够降其浊。这一样丸散汤,分别占据鼎三法里的三个角,养其真,顺其性,降其浊,这可是一个临床内科医生的重要的三个宝贝。临床上,我们用药思维就可以更加灵活,比如病人有中气亏虚,又有大便不通,我们就给他开通肠汤,配合服用补中益气丸,这样中气得补,肠积得下,考虑就全面了。又比如,很多女的思虑过度,心脾气血两虚,又有肝郁气滞,这时单用散剂疏达,她气血又不足,单用丸药培补,它又容易助腻,那便用归脾丸养其真,配合服用逍遥散顺其性,这样病机照顾就很全面。又比如,有些顽固头痛的病人,又伴有腰酸膝冷,小便频,你单纯补腰肾,他头部的风冷很难彻底去掉,单纯用风药去疏散他头部风冷,又恐拔肾气,消耗阴精,所以临床上我们就用桂附地黄丸,填补下焦,养其精血,再用川芎茶调散,清利头目,疏散头部风冷,这样用药思维就很灵活了。

总之,当面临病症复杂,病机错综时,老师说,这种情况,看似最不好搞,其实难易相成,我们只要守住大升大降,大开大合,不足的养其真补之,有余的降其浊泻之,郁结的顺其性疏导之,这样行医用药,就不会被很多表面病症所束缚,医生治疗的思想,也能够大开大合。

气滞湿阻的舌象

有个学生不解地问老师,这齿痕舌不是说是脾虚吗?老师说,舌体胖大才是脾虚,有水湿,齿痕舌一般是肝郁气滞。你看齿痕在两边,按舌面脏腑归位看来,根部属下焦,舌尖管心肺,所以根部白腻厚,而尖部红赤的,大都是上热下寒,上焦的火不能暖下焦的寒,所以下焦呈现冰伏寒积,阴不化之象,而上焦却见热盛阳亢,气不降之象。这时单用凉药热药都不对,得让它们寒热对流,清上温下。而舌中间属于脾胃,两边却属于肝胆,整个舌体中间胖大,舌两边有齿痕,既有脾虚又有肝郁的情况存在,这时我们既要解其气郁,也要化其湿,所以用逍遥散比四君子汤更好。

有个小男孩,就是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晚上老容易发热,踢被子,所以既有气郁化热,也有湿阻气机的病机存在,老师就给他开逍遥散,健脾除湿,疏肝行气,这样气畅湿化,胸中郁热减,晚上睡觉就安静平和了,齿痕舌也退下去了

治虫思想

如何辩证使用治虫药呢?老师说,治疗蛇虫的药分为两种来看,一种是温性的,一种是寒性的。用温性的药来治疗寒性虫,用寒性的药来解热毒虫,这样大方向就不会错。在辩证论治时,就可以有所选择。比如,温性药蛇床子、防风、大蒜、雄黄,这些都能杀虫,当然还有蜈蚣为百虫之王。

寒性药里面蚤休、百部、贯众也能杀虫。其中温性药以雄黄为代表,凉性药以蚤休为代表,虫类药以蜈蚣为代表。这样一分类,在治病选药中又可以提供一些新的思路。老师《高手过招》里面提到口腔溃疡治疗时,讲到“虫蚀为疡”的道理。

说云南有一位已故的眼科名医,在治疗角膜溃疡时,就喜欢加入百部、鹤虱两味药。他认为凡溃疡者,皆可取类比象,就是有虫在里面残蚀作怪,加杀虫药百部、鹤虱,增加疗效。结果他的学生又把这一经验用在治疗口疮溃疡上,发现效果也不错。

照这样看来,再广泛地发挥,胃溃疡,肠道溃疡,或者阴道粘膜溃烂,甚至脏腑各类肿瘤顽症。在辩证论治的前提下,从寒温来有选择地用治虫药,是不是可以提高疗效呢?但中医治虫不会忘了治环境,无湿不生虫。有大的湿浊环境,虫才有很好的繁衍条件。虫是外缘,湿浊环境是内因。因缘结合,就如同导火线,配上炸药,才炸得爆。不然空有导火线,没有炸药你也引爆不起来。你空有苍蝇卵,没有垃圾堆,也不能够繁衍得满天飞。故霉菌性阴道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表面上是治细菌病毒这些虫,实际上是治湿浊环境。

你看梅雨季节那么容易长虫发霉,秋高气爽自然就没有虫了。故曰:有缘有因虫易生,有缘无因虫难成。不信但看垃圾堆,苍蝇蚊虫满天飞。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一

胆的生发之气

这段时间,老师让我们大家思考《黄帝内经》上“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这句话。有的学生说,胆是枢纽,为少阳。有的学生说,胆经居人体之侧,为阴阳之枢。

老师说,胆是少阳之气,代表春天这股生发之气五脏六腑都需要这股生发之气。刚开始我们还不太重视这句话,后来看老师治疗小儿感冒发烧咳嗽常用到小柴胡汤,甚至治到妇人经期头痛、酸痛、感冒之类的也是小柴胡汤。有个女的问老师,为何月经一来,我就容易感冒、头痛?老师说,人禀的是一股生发之气,你月经来时,气血往下行,上面气血生发不够,就容易受邪风侵袭,或感冒或头痛,喝点小柴胡汤就好了。确实,《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是治疗妇人经期感冒的良方。今天再次跟老师一起入牛头山茶场采蒲公英、薤白、马兰头等春季时令野菜时,对少阳春生之气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些野菜在冬天时,看不到半片叶子,甚至你认为地去浇水,它也不出来,可一到春天,你不去管它,它都长得漫山遍野都是。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二

每个脏腑都有这股春生之气

老师问我们,能从中看到什么?我们说,看到春天肝木生发之气。老师说,这还不够,我看到的是时间规律。草木不是自己生长,而是禀大自然之气生长。春风一吹,竹笋往上生长,柳条往下垂,各自的姿态都不一样,各自都按各自的规律来运行。它们的共同原因都是得到这股生发之气,在我们人体而言,肝的生发之气能疏泄条达,胃的生发之气能收纳下降,脾的生发之气能运化,每个脏腑都需要这股生发之气,我们用小柴胡不单是调肝胆枢机,调的是五脏六腑的生发之机。我在想,很多病人他就缺这股朝气,它生病就是这股生发之气不够,小孩子生发之气够,像少阳一样,有病很快就好了。人体的所有脏腑它都需要这股生发之气,这就是小柴胡汤从调胆到少阳到春天生发之气的意义。这样我们再来谈“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用起药来就不一样了。我们用的就是调生发之气的办法,把少阳这股生机发出来,所以我说“凡十一脏取决于少阳”。后来我们再看李东垣论到这点时提到,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生则万化安。故胆气春生,则余脏从之,所以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这下仿佛一下子对小柴胡汤有了更深的感受,就因为在牛头山看到漫山遍野的蒲公英、薤白,想起大学时,教我们经典班伤寒的李赛美老师根张横柳老师,他们都很喜欢用小柴胡汤,跟他们抄方的学生们都发现,一个早上小柴胡汤用的频率基本过半。外感风寒表证也用小柴胡,内伤杂病也用小柴胡,当时大家都不解。这《伤寒论》里面方子,居然可以这样用,那我们不就可以学一两个方子行了。但我们始终不明白老师们这样用的根据何在,很多相信也不太明白,怎么《伤寒论》的方子不是治感冒发烧的吗?怎么还可以调内科各类疑难杂症?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三

要看到五脏六腑的升降

今天经老师提点说,人一个非独肝要有生发之气,五脏六腑皆得生发之气才能健全,胃得生发之气才能降下,肠得生发之气才能泌别清浊,膀胱得生发之气才能气化,肾得生发之气才能藏精,肺得生发之气才能宣发肃降。所以五脏都是先得生发之气,才按照自己脏腑特定规律去运行。老师说,比如胃本身不降了,你先给他一股生发之气,肝胆一升,胃它就能降。我们要把升降理论提到一个高度。不能只看到一个脏腑本身的升降,要看到周身上下五脏六腑的升降。所以从各个脏腑来谈升降,那只是小升降,从整个天地自然来谈升降那就不同。好比冬天你去谈一个种子药怎么浇水让它发芽生长,这都是人为的,人为的都是在瞎折腾。如果我们在春天来看,你即使放在楼上的天南星,不去管它它也会发芽,这就是得到春生之气的缘故啊!原来老师用小柴胡汤已经不只是在调肝升胃降,更不是在调少阳枢机,而是在调动人体的春生之气,使五脏六腑如沐春风,然后自己按自己的本性去发展,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不用我们强行去用代赭石来降来压,也不用我们强行去用黄芪、升麻来提来托,就好比枯木逢春一样,它能冒出芽,并不是我们给它施多少肥浇水多少水,而是它感受到了春天少阳这股生机。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四

温胆汤与倒春寒

老师又问,为什么叫温胆汤呢?为什么我们要叫病人戒水果、凉饮、雪糕、冰棍呢?学生回答说,胆为中正之官,不宜过热不宜过凉,故曰温胆。叫病人少吃这些生冷之物,就是因为生冷会伤阳气,寒主收引,百脉会闭塞,气血会不通畅。肠胃也会吃坏。老师说,你们说到了一部分,我们可以从更大的角度来理解,不要局限于一脏一腑,这个温胆汤,胆者,春生之气也。它要温如春,如果用夏天的炎热,或者用冬天的寒凉来对付这春天就麻烦了。好比本来春天很温暖的,突然你来了一场雪,这个是种庄稼最忌讳的,叫做倒春寒,一旦倒春寒农作物就没收成了,你再怎么管理都白搭。所以我们给病人调身体,就是要把他脏腑的整个生机都调动起来,进入春天富有生发之气的状态。如果病人不戒口,往嘴里灌冷饮、冰棍、雪糕、水果,这就相当于让自己温暖的身体下起冰雪来,不就是在倒春寒吗?我看现在很多疾病,特别是不孕不育,妇科炎症越来越多,不是医生治疗的手段不行,而是病人倒春寒的行为习惯太频繁了。一边给他升发阳气,那一边就来来扑灭这股升发之气。医生的用药跟病人的不良行为习惯就称为了拉锯战。所以即便是胆囊炎的病人,我也不建议他用大量清热泻火的药。如果这个凉利之药太过分了,病没有祛除,反把正气打伤了,就好像倒春寒一样,春天下雪是最麻烦的事,过用凉利的药来治胆,就是倒春寒,胆者春生之气也,此气不生发好,身体的病就容易加重,此气若生发好,即便病重了些,它也会慢慢恢复过来。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五

寒凉伤的是春生之气

以前我们看祝味菊先生的《伤寒质难》,对里面提到的这段话理解得不深,祝老说,久服寒凉这,如饮鸩蜜,只知其甘,不知其害,亘古以来,死者如麻,茫茫浩劫,良可痛也。以前我们仅从字面上来理解,认为扶阳派就是要远寒凉,寒凉吃多了,脾胃受不了。这样的理解就偏于表浅,今天听老师讲少阳时,才明白寒凉不是表面的伤阳气,而是深层次地伤了人的生发之气。所谓扶阳也不是简单地扶心肾的阳气,像宏姐上次来任之堂给大家讲孙蔓之老先生用风药来扶少阳之气,这更是有深层次的意味。就好像让脏腑进入春天,让大地回春一样。这时,就要按春天温升的特点来调,而过用寒凉的,没有不伤到这少阳之气的,没有不因此而倒春寒的。

以前经常抄方,习惯了老师的通肠六药跟温胆汤,认为降浊对人体而言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任之堂用药的一大特色,而老师平常每天都会用很多小柴胡汤,我们仅从调少阳和解枢机来看这小柴胡汤,或者从升肝降胃来看这小柴胡汤,这都小瞧了它。这小柴胡汤汤名虽小,意义却不小,它这小,就像春天里的嫩草牙尖一样,冒出土壤。却富含着无限生机,但又受不得凉利之气,不耐寒热,因为有它才有一年的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五脏六腑都要听它号令,即使病变了,只要它能苏醒开来,五脏六腑都会如沐春风。老师用小柴胡汤就是用它来升清,所有的清气都要归少阳胆来统,所有都要归阳明胃肠来降。我们常看到老师用温胆汤、通肠六药,还有小柴胡汤,其实就是老师已经把升清降浊的大法,用到常规方中去了。只是经常抄方的时候,没能够上升到这个高度而已。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六

郝老师的合方

今天经老师一讲破,仿佛有一股自信,就像老中医拿一两个方就能走天下,江湖侠客,持一两柄剑就能闯天涯一样。那种老中医用一辈子灵活运用几个方治病的境界,好像我们也能够隐约地感受到那股风采。真是想什么来什么,想看看中医的大家有什么大手笔,有什么用方风采?今天上午就有一个病人,他是湖北当地人,他上过北京国医馆去,找过伤寒大家郝万山老师看过病。郝老师为人平和,病人反映去国医馆找郝老师看病如沐春风,由于十堰离北京也远,不可能每次身体不舒服都上北京去找郝老师。这次他来任之堂,我们看他也带来以前在郝老师那里看病的方子来,向辉现场听过郝老师讲课,很崇敬郝老师,立即从病人手中拿过郝老师的方子抄了起来,并跟我们说,当有人拿书去请郝老师签名时,郝老师通常会写“读经典,多临床”这六个字,然后签上名。因为郝老师已经把中医经典融进自己生命中来了。我们一看向辉抄郝老师的方子,居然是小柴胡汤合温胆汤。不过郝老师用的是十味温胆汤,因为病人有神志方面的病变。这个十味温胆汤可是加强版的温胆汤,多了远志、人参、枣仁等安神之类的药。这也是郝老师治疗各类心身形疾病的主导思路,他认为心身性疾病占了他门诊数量的六成以上,所以用小柴胡汤或者四逆散疏肝,以升其清阳之气,往上往外畅达,再用温胆汤化痰除湿,以降其浊阴之气,令痰浊能从肠道往下外排。这样清气升,痰浊降,中焦就能开通,各类精神抑郁等心身性疾病,就可以得到化解。而郝老师也是升清降浊的思路,他认为气郁会导致痰阻,痰气互结在一起,就会焦虑紧张烦躁郁闷,这是现代各类郁病最常见的证型。所以在治疗郁病时,不单纯疏肝解郁,透发清阳,更要化痰除湿,降其浊阴,以达到清升浊降,气机流通,乃至平和的效果。正好这个合方思路使我们加深了升清降浊的道理,小柴胡汤就是调动少阳升发之气,统管升清,温胆汤不单降胆还降胃肠痰浊,乃至整条消化道的浊气都能降。这样一个为升清的代表经典方,一个为降浊的代表经典方,合在一起不就是很完整的升清降浊思路吗?以前在经方班听那些伤寒老师讲道,一个小柴胡汤药把他讲完,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而一个温胆汤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现在我们算是有这种感触了。这方是简单的方,只有七味药,但法却是不简单。用途更是巧妙无比。至于谈到加减变化,合方治病,那就是更广阔的天地了,这些都有待以后再去深入。

积块是怎么形成的

有个妇女38岁,小腹部隐痛两年多,有子宫小肌瘤。经常白天起来手部跟眼皮浮肿,四肢冰凉。她说别人穿一件衣服时,她要穿两三件,被人穿一件袜子时,她还要穿两双。大便正常,小便排不干净。她说,都不敢喝水了,一喝水就存不住,就想往厕所跑。病人关脉偏郁,尺部沉弦,偏硬,舌暗,苔薄白,略带水滑。老师说,这个病复杂就复杂在这里,病人身体既有水湿不化,所以手眼沉取浮肿,尿频尿不尽。又有瘀血在少腹,故少腹长期隐痛。大便尚好,说明不是肠道里面的问题,而是肠腔以外的下焦子宫,有寒凝血瘀水停。病人说,她每次月经来时,量都特别少。老师说,寒主收引,气滞血瘀水停都堵在里面。所以月经量不多。那子宫小肌瘤是怎么形成的呢?《黄帝内经》上说,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抟,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

中医把这些肌瘤包块都堪称是积,这个积的形成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身体外面受寒。很多人都不相信,穿裙子长期洗冷水,吃凉饮,身体容易长包块。一旦他们看到冰箱的水结成冰块,河里的水遇冷都凝固了,他们就相信了。这个寒气跟汁沫还有血裹在一起,就是积块,那什么是汁沫呢?就是人体的痰饮,所以我们治疗积块就有三法法,一是散寒,二是化水饮,三是逐瘀血。这也是为何五积散或桂枝茯苓丸,或者少腹逐瘀汤都能够治疗积滞包块的道理。于是,给病人开五苓散合少腹逐瘀汤,以五苓散温膀胱暖三焦以治水饮,少腹逐瘀汤暖小腹,化瘀血,行气滞,以治少腹气滞血瘀水饮作痛,五付药。病人吃完药后来复诊,她说,早上起来基本不浮肿了,少腹隐痛也好了,偶尔还微微有点痛。已经不影响到生活了,手脚都没那么凉了。于是,再按原思路守方五付。老师摸完脉后说,气血水都下来了,整个脉明显松软多了,于是再按原思路守方五付。

治法点滴——常见痛经三大原因及治法一

从水到渠成看不荣则痛

妇科病里头,虽为常见的莫过于痛经了,凡痛症在《黄帝内经》上总不离不荣则痛跟不通则痛两大版块,这也很多病痛的共同原因。不容则痛的一般属于哪种长期消耗过多,生化不足,不能滋养,这时不管你管道怎么通畅,它经水不够,还是流不顺畅。这时只要给它补益滋养,就像天降雨一样,水库充足,自然沟渠河道通畅。如果水不充足的话,再怎么去我沟渠都通不下了。有个妇人,月经量少,痛经,甚至还闭经,常常几个月都来不了,吃了不少通经破血化瘀止痛的药,来也来得很少,痛经依旧不断。这病人问老师,为什么老用通都通不来呢?老师当下就给她画一个水库图,做一个比喻,人的气血就像水库的库存水一样,水满了才会溢出来。如果水不满,你想它溢出来,就通过手段把水库堤坝挖低来,结果水是流出来了些,但是一次两次后,三五次,这样水库堤坝越挖越低,水是流了,但水库库存越来越少,人的精气神也就越来越差。这时我们不是一下子要给她通经,要给她高筑起水库堤坝,补足经水,再让她慢慢来月经。这有点像治国方略里头的“高筑强,广积粮,缓称王”。

这样老师给她开八珍汤加上平补肝肾的一些药,养了一段时间后,她第二次月经推迟了才来,没有痛经现象,来的时候量就明显多了,也顺畅了。这是气血足后,姗姗来迟也胜于气血不足量少闭痛。这种不荣则痛,直接用养的办法,使她水到渠成而治愈的痛经,属于养其真的治疗方向。

常见痛经三大原因及治法二

水管打结跟气郁痛经

临床上还有第二类,也是很常见的,就是病人常生小气,每次月经来前必痛经。如果这个月急躁,生气越多,痛经就越厉害。这是气血郁滞后经水不调畅,肝不疏泄的道理。归纳不疏泄,脉处于弦紧状态,就好比绳子打个死结一样,气血过不去,当然就痛了。这时我们就需要把这个结给解开来。

有个23岁的女孩子,每次月经来前必腹痛,痛得最厉害的时候,冷汗淋漓,根本没法上学,她妈妈带她来看病。老师摸完脉后说,你肝脉郁,六脉弦紧,是气滞不通。她妈妈在旁边说,为什么女儿经常痛经呢?老师跟她说,从气上得的,脉郁得这么厉害,以后别生那么多小气了。你越生气,这痛经越治不好。原来她们母女经常要斗嘴,脾气也不合,女儿也反叛。老师跟她说,生气是最傻的做法,生气是跟自己过不去。你每生一次气,身体的气脉便损伤一次,到时病痛还得自己一一去承受。然后,便给她开加强版逍遥散,加上小茴香、蒲黄、五灵脂。用这顺其性的方法,帮她的脾气肝脉顺一顺。吃完药后,第二次她母亲过来看病,说她女儿现在好了很多,老师跟她说,在学校不方便熬药的话,给她买逍遥丸在月经前服用也有效。如果以后还会反复的话,就直接吃逍遥丸,顺其性,气顺则痛止。

古书上说女人经水不调皆是气逆气郁,有些人可能不太理解为何这气逆气郁下面经血会不通畅而痛呢?中医就很好理解,中医把这种现象称为是肝气郁结,什么叫郁结呢?说白了就是打结。好比我们看到公路旁的园艺工人们拿着水管在浇花,水管打折卷了一个结在那里,居然发现水龙头是开了水,但水管口却出不了水。这时他们就懂得把水管理顺一下,水自然就出来了。我们中医就用这种最简单最自然的思路,用疏肝顺气的药,把病人胸中的郁结消散之,周身的气血自然就归到血海子宫来。这样气至血活,月经自通,其痛自止。我们常用逍遥散配合痛经三药蒲黄、五灵脂、小茴香,其实就是失笑散与小茴香,小茴香乃腹痛不离之药,失笑散一听它名字就知道,人疼痛的时候,当然没有笑脸。一旦用这两味药活血化瘀,一旦用这两味药把痛处瘀血打通,就恢复了昔日的欢笑。所以单用这两味药都是治疗气滞血瘀痛经的特效药。

常见痛经三大原因及治法三

从冬天冰封看月经受寒则痛

临床上还有第三类,这类痛经跟平时喜好吃冰冷瓜果,饮料雪糕,或者经期感受风寒,喜欢吹空调,导致寒凝瘀血,闭阻在子宫里排不畅,这些有形瘀血,久而久之成为积,每次月经都堵在那里不通则痛。这种痛经的治法就要用降其浊的思路,必须把她那些瘀血排下来。用的常常是温通下瘀之法。

有个妇女,四十来岁,每次月经都是黑暗带块的,而且痛经很厉害。老师叫她下一次月经来的第一天过来服药,借人体生理期的发洪水,一鼓作气,把瘀血温通排泄下来。于是,给她开最重用的少腹逐瘀汤原方,她吃完三付药后,痛经大减。从此不再因为痛经而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她问老师,为何她痛经这么久,到处都难治?老师跟她说,你没有忌嘴,女人老爱吃水果,一味美容,又贪食凉饮,凉茶,以为清热降火,晚上离不开空调,这都像是生长在像寒冰的世界里头,养出一个冰美人来是不健康的。你这个月来月经时,可能洗一个冷水澡或吃一条雪糕,或者喝几杯冰冻饮料,子宫血脉立即收缩闭郁住,这样月经该排出去的排不出去,留在那里,下个月再来月经时,她就会阻住月经,造成瘀血作痛,人就会很不舒服。所以女性生理期,必须要严格远寒凉,不然多多少少都会种下病根。特别是很多人都不懂,生理期还洗凉水头,有些人一洗就闭经了。在古代这洗冷水头,是一种民间疗法,它可以治月经大出血不止。通过上面一凉降,下面的血就收住了。如果正常人这样搞,那就变病态了。冬天我们上山采药,发现小沟渠的水都结成冰了,冰泉冷涩不通,流量自然减少。所以一年四季里头冬天水是最少的,甚至沟渠都流不畅了。在人体而言,当你穿裙子腿受凉,又吃很多雪糕冰棒,上下夹击,无异于把你子宫制造成冬天的场。很多女孩子冬天手脚冰凉,她夏天还吃雪糕冰饮,每个月痛经痛得翻来覆去,从来没有想过为何而痛。她们不是缺乏药物,而是缺乏常规的健康教育。你们看为何秋冬天风湿痹症冻疮发作的病人多,因为寒凝血瘀不通则痛,物理学又叫热胀冷缩。

懂点物理学常识的人,他都知道身体血管的保养,需要避寒就温。很多痛症就是伤寒受冻得来的,现在的空调冰箱,虽然制造了无数便利,但也制造了无数疾病。聪明的你是否懂得去趋利避害呢?总而言之,痛经的原因可能有千重万种,因人而异,一般功能性的居多,器质性的长瘤子又另当别论。我们临证治疗总的离不开这三大块,气血亏虚,肝郁气滞跟寒凝血瘀。在治疗上也是按照三大鼎法来的,对于气血亏虚的,我们以养其真为主,把气血培养起来,使她水到渠成,沟渠通,痛自止。对于肝郁气滞的,我们要从心理上辅导,加上用药帮她顺其性,疏其气血,令其条达,乃至和平。对于寒凝血瘀的,我们以温通逐瘀下行,降其浊为主,同时必须要交待医嘱,要病人远寒凉,包括外面的空调冷水,以及吃进肚子里面的雪糕,水果,冰冻可乐,这样治疗起来,才不容易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