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秋山木工创办人秋山利辉:人品比技术重要

 兰竹a 2015-12-22
为社会培养有用的年轻人,是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

日本「秋山木工」创办人秋山利辉表示,近年日本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纷纷将工厂转移至材料与人力较便宜的中国、越南,这样或许能够短暂获利,却可能换来日本人才培养的没落。

以高质量家具工艺闻名日本的「秋山木工」,也为外界称道的是它独创的人才养成制度,获得日本知名企业家稻盛和夫等推崇,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的企业慕名前来取经。

日本秋山木工创办人秋山利辉:人品比技术重要






秋山利辉从中学毕业后,步入家具职人之路,26岁开始接受为日皇室制作家具的任务,27岁创立「秋山木工」学校。目前客户从日本宫内厅、迎宾馆、议事堂、高级饭店、百货公司、高级品牌专卖店、美术馆、医院,乃至一般家庭,全由技术可靠的一流工匠亲手打造,可使用1、2百年的家具。

日本秋山木工创办人秋山利辉:人品比技术重要


秋山利辉运用的人才培育法门,是日渐式微的学徒制。透过集体生活、师徒传习的教育模式,将品行和技术传授给弟子,培养为人着想、关心他人,以及感恩的情感,他相信「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重要。」

日本秋山木工创办人秋山利辉:人品比技术重要

  进一步,秋山木工制定出一套「八年育人制度」,年轻学徒必须在八年时间里,完成思想准备、生活态度、基本训练、方法技术等做为一名合格工匠需学习的科目。为了让学徒牢记何谓一流匠人,秋山利辉整理出「匠人须知30条法则」的标语,透过反复背诵,让一流匠人的标准渗透到潜意识里。礼仪、感谢、尊敬、关怀、谦虚……这些做人最重要的事,每一条都是貌似简单的基本道理,却能有效地磨练心性和品格,唤醒每个人体内的一流精神。


无论在哪种产业,每位工作者的手中,都有一项专业技能。平时不忘反复练习基本功、不忘初心,就能够不断进步,成为企业、老板和顾客眼中不可或缺的一流人才。这些思想,都包含在「匠人须知三十条」中。每个人都拥有成功的潜质,想要成为一流人才,唯有相信自己的能力,一边挥洒汗水、一边锻炼自己的实力。流汗学会的东西,将成为一生的财富。──守、破、离 修业完毕,出来独立之后,人生便迈向崭新的道路,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工作,生命将会熠熠生辉。



例如,法则「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勤写书信的人」,希望工匠透过自己的文字表达感激之情,更能传达想法;法则「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能够成为拥有自慢的人」,是从为顾客花费的心思、做出的东西,说明重要性;法则「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吃饭速度快的人」,因为吃饭也是有方法,要感谢农民和为人们烹煮食物的人,还要养成不浪费、吃什么都津津有味的习惯,这些都会影响工作。

日本秋山木工创办人秋山利辉:人品比技术重要

这30条法则貌似简单,却囊括做人处事最基本的态度。秋山利辉认为,如果人品达不到一流,无论掌握了多么高超的技术,也算不得是一流工匠。


日本秋山木工创办人秋山利辉:人品比技术重要


工匠大师的挨骂哲学--
严守10规则,人生打掉重练
在秋山木工,只要想当家具工匠,都要进秋山学校完成整整一年的学徒见习课程。这一年结束后,才能被录用为正式学徒,然后开始为期4年的基本训练、工作规划和各种匠人须知的学习。之后再从第6年到第8年作为工匠,一面工作,一面继续精进。


日本秋山木工创办人秋山利辉:人品比技术重要

   换言之,总共得花上8年时间,才算养成合格工匠所应具备的素质。而针对所有见习者和学徒,秋山利辉颁布了10条规则,严格执行:

1.不能正确、完整进行自我介绍者不予录取。

2.被秋山学校录取的学徒,无论男女一律留光头。

3.禁止使用手机,只许书信联系。

4.在一年学习期间内,只有在8月盂兰盆节和正月假期才能见到家人。

5.禁止接受父母汇寄的生活费和零用钱。

6.研修期间,绝对禁止谈恋爱。

7.早晨从马拉松开始。

8.大家一起做饭,禁止挑食。

9.工作之前先扫除。

10.朝会上,齐声高喊「匠人须知30条」。透过反复朗诵,让,让一流匠人的标准进入潜意识中。

无庸置疑,秋山利辉绝对是严格的导师和教练。这些乍看之下有些「不近人情」的规范,每一条背后,其实都有他的理念和道理。

日本秋山木工创办人秋山利辉:人品比技术重要


他在《匠人精神》一书中这样描述自己的教学风格:「纠缠不休」、「爱管闲事」、「厚脸皮」说的通通都是我。所谓「纠缠不休」,指的是坚持不放弃;「爱管闲事」则是对别人的是情感到兴趣、想让别人高兴;「厚脸皮」指的是正面的「贪心」之意。如果我「纠缠不休」、「爱管闲事」、「厚脸皮」地指导学生,一定会有成果。


日本秋山木工创办人秋山利辉:人品比技术重要

「挨骂」,才是前进的动力
秋山利辉认为,培养有用的年轻人,是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每一次他训斥弟子,都抱持「拼了命」的态度。因为在他眼中,这不只是为了培育一个工匠,更代表对对方的人生负责。反过来说,什么样的人能够成长?除了「即使手不灵巧也不放弃的人」、「有感恩之心的人」之外,秋山利辉指出,就是「能够善于接受批评的人」。即使同样挨骂,一流的人却懂得从中吸取养分,把别人的批评,变成推动自己向前的动力。


日本秋山木工创办人秋山利辉:人品比技术重要

所以他观察,能够成为一流的人,是这样「挨骂」的:
1.最好是在年轻时挨骂--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在20岁之前。
2.趁批评的人还有能量时被骂--因为骂人需要比被骂的人拥有10倍的勇气。
3.最好比其他人早被批评--工作进度超前,可比其他人先遇到问题。
4.不要老是因为同一件事被骂--别人没那么多时间理你。
5.被人格魅力高的人批评--被尊敬的人批评会更有效果。
6.趁能指导我们的人还没有死--他们不会用永远地等在那里。
7.愈早被批评愈好--早一分钟都是好的。
8.要因质量高的问题被批评。
9.要知道被骂也要付出代价。
10.与其看着别人被骂,不如自己被批评--自己什么都不做的话,是不会被批评的。



面对批评,不要淹没在情绪的反扑中,反而该抱着明确而理性的意识。秋山利辉认为,不管是3个月前被批评的事、一周前被批评的事、昨天被批评的事、一个小时前被批评的事、甚至是刚刚被批评的事,都要记住,并确认经过了这些批评后,自己是否一直在进步,昨天和今天是不是因为同一件事被批评?「即使被批评也能感谢的话,实力一定会增强」。
在创立秋山木工前,秋山利辉自己也经历过严格的学徒制度历练,因此发展出后来秋山木工「工匠研修制度」的蓝本。如今从严师的角度,回头去看对于挨骂应该具备的心态,当中有自己的体会,也有对后辈的期许。而这样的精神,不只是运用在顶尖工匠的养成,更是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在迈向卓越之路上,都可以拿来自我惕励的模板。



附上:《匠人须知三十条》
匠人须知1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学会打招呼;

匠人须知2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学会联络、报告、协商;

匠人须知3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是一个开朗的人;

匠人须知4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不会让周围的人变焦躁的人;

匠人须知5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要能够正确听懂别人说的话;

匠人须知6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是和蔼可亲、好相处的人;

匠人须知7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有责任心的人;

匠人须知8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好好响应的人;

匠人须知9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为人着想的人;

匠人须知10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爱管闲事」的人;

匠人须知11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执着的人;

匠人须知12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有时间观念的人;

匠人须知13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随时准备好工具的人;

匠人须知14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很会打扫整理的人;

匠人须知15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明白自身立场的人;

匠人须知16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积极思考的人;

匠人须知17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懂得感恩的人;

匠人须知18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注重仪容的人;

匠人须知19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乐于助人的人;

匠人须知20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熟练使用工具的人;

匠人须知21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做好自我介绍的人;

匠人须知22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拥有「自慢」的人;

匠人须知23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好好发表意见的人;

匠人须知24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勤写书信的人;

匠人须知25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乐意打扫厕所的人;

匠人须知26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善于打电话的人;

匠人须知27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吃饭速度快的人;

匠人须知28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花钱谨慎的人;

匠人须知29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会打算盘」的人;

匠人须知30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撰写简要工作报告的人。

 

作为日本著名的“秋山木工”创始人,72岁的秋山利辉心里装着很多棱角分明的“规矩尺度”,他立下的《匠人须知30条》在日本如雷贯耳,其条例被视为如僧人修行般寡欲严苛,而那些有幸被选入秋山木工学校的学生,无论男女都要剃成光头,一年中只有两次返家,与外界只能书信往来,手机、零用钱、恋爱都在禁止之列。

“秋山木工”于1971年建立,专门制造高级定制家具,其客户包括天皇陛下,公司员工只有几十人,现在年销售额却高达11亿日元左右。

此次,他的《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由活字文化引进出版,秋山利辉专程来到北京,他形容这次拜访为“归家返乡”。

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秋山利辉把矿泉水瓶横放在桌子上,乍看这只是一个偶然的举动,实际上,这是秋山先生凡事需利人的“原则”——如果这瓶水立着放,会让别人担心它倒下,所以干脆放倒它,就不再对彼此有所打扰。

秋山认为,立下严苛的规矩,最终的目的是要淬炼一颗心——纯净、坚韧、浓缩的匠人之心:“不需要追求木工手艺的至善至美,而是精神上的纯然认真,以此而通神明。”在日本,类似秋山先生的匠人有很多,他们毕生只专注于一件事情,但那不是简单枯燥的重复,而是心物合一的禅界。秋山利辉说自己是为天命而活,而天命并非是留下传世家具,而是培育人心,他的愿望是培养十个能超越自己的徒弟。

距离秋山利辉27岁建立秋山木工,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45年时间,他的愿望早该实现了吧?秋山先生对北青报记者微微摇头:“希望在我去世之前实现这一愿望,现在,技术上超过我的人很多,但是,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重要。”

在如今万类奔忙的中国社会,遇见这样沉寂真挚的心性,让人升起敬畏之心。秋山先生却认为自己“敬天爱人”的思想其实源自中国,也因此,他形容这次到北京为“归家返乡”。

初二才会写自己的名字 学习成绩总是倒数第一

“秋山木工”在挑选学徒时,并不看重学历,因为秋山利辉自己就是一个低起点的例子。

秋山利辉兄弟姐妹6人,从小生活贫困,吃不饱是“家常便饭”,他上学时的文具都是残缺不全的,“从小学到中学,九年时间,我的成绩总是倒数第一,我学会写自己的名字是在初中二年级,因为我缺纸少笔,所以总是不能完成作业,总被老师罚站。”

但让秋山先生自豪的有两点,一是尽管他天天被罚站,但从未缺席课程;第二则是他对画图、手工很擅长,看人干活学得很快:“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喜欢看那些干活的手艺人,从他们手头的动作,我会琢磨这人干得怎么样、水平如何。”不知不觉间,秋山居然会了基本的木工活,小学四五年级就能帮村里的婶婶们修修小屋,搭个架子,给家里挣点钱,“那时婶婶们夸我长大了能做个好木工,说我要是有了手艺,将来就不愁吃饭了。”

初中毕业后,秋山去了技工学校,是大阪当地业绩最好的寄宿式木工所,“我16岁去的,在木工所前三年都是做跑腿的事情,后面五年才成为匠人,而且很快成为这个木工所中收入最高的匠人。”26岁时,秋山利辉已经能独当一面,为日本皇居制作家具,而这些家具现在还被使用,成为日本木工界的“神话”。

秋山利辉选择办学校培养人才与自己的经历密切相关,“我小时候在路边看各种手艺人干活时,注意到他们性格各异,问他们问题,有人就很客气很耐心,有人则说:‘烦死了,在这儿碍事,你让开。’通过自己的眼睛,我观察到的结果是,体贴人、关爱人的师傅,一定比那个不关爱人、总是一副怨气的师傅活干得漂亮。”

做学徒时,虽然师父手艺很好,但是秋山利辉认为,师父把他们徒弟当成了赚钱工具,“我那时吃了很多苦,可是我都忍耐下来,因为我想和师父学技术,但是,我对于师父培养人的做法并不认同,我那时就下了决心,如果我做师父,绝对不要这样。我一共有过四个师父,他们教徒弟都是一个套路,如果都像他们那样的话,匠人就没前途了。我想为日本下个世纪培养人才,而不是自己挣钱。”

就这样,27岁的秋山利辉创办了秋山木工学校,制定了一套“八年育人制度”,整理出了“匠人须知30条法则”。秋山先生笑说开始自己的做法也被批评为“傻”,大家认为这种制度根本不可能成功,可是现在,“秋山木工”是个让日本人信服的名字。

招学徒前要亲自家访

秋山利辉律人之前,必先律己,他有做人的基本功,因此才能“及物”,也让学生乐于遵守。秋山先生非常守时,“我对时间的遵守是非常严格的,时间紧的时候,我会飞奔过去赶电车,跟着的人都被我远远甩在后面。”《匠人精神》的翻译陈晓丽也透露,有一次活动,她因事迟到了30分钟,结果秋山先生勃然大怒,“就为这个事,专门把我叫到他家训斥一番,他觉得连时间都不能遵守的人,怎么能做别的事情?”

秋山先生描述自己的教学风格是纠缠不休、爱管闲事、厚脸皮:“所谓纠缠不休,指的是坚持不放弃;爱管闲事则是在意别人的感受,想让别人高兴;厚脸皮指的是正面的‘贪心’之意。”秋山利辉认为,培养有用的年轻人,是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每一次他教训弟子,都抱持“拼了命”的态度,因为在他眼中,这不只是为了培育一个工匠,更代表对学生的人生负责。反过来说,什么样的人能够成长?除了“即使手不灵巧也不放弃的人”、“有感恩之心的人”之外,秋山利辉指出,就是“能够善于接受批评的人”,即使挨骂,一流的人却懂得从中吸取养分,把别人的批评,变成推动自己向前的动力。

而除了“匠人须知30条法则”,秋山利辉还为学徒制定了10条规则,包括无论男女一律留光头,禁止使用手机,只许书信联系,在一年学习期间内,只有在8月盂兰盆节和正月假期才能见到家人,禁止接受父母汇寄的生活费和零用钱,进修期间绝对禁止谈恋爱等等。

21世纪的今天,这种苛刻的规则还能招来90后、00后学徒吗?秋山先生听到这个问题后很自豪地回答:“每一年报名的学员超过了我们需要的10倍,今年还有3个台湾学生报名,我12月会去台湾。”

秋山先生去台湾是因为他要亲自对报名的学徒进行家访,家访是他招收学徒的程序之一,这件事他现在也是亲力亲为,每个孩子的家访时间是3小时。在秋山先生看来,“子不教父之过”,他说自己做了40多年的人才培养,无论是哪代的孩子,孩子都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家长,“现在的家长变得自私了,他们很少考虑别人,做事总是想着赚钱,对他们来说,成功就意味着挣钱,他们很少和孩子沟通。这样的家长,又怎么会培养孩子呢?对我来说,招学徒首先要说服家长,让家长认同我的教育理念,这样家长才会全力支持学校,鼓励孩子,有的孩子来学校后吃不得苦,想退出,家长往往这时会鼓励他们。”

秋山木工的淘汰率之高令人咋舌,40多年来,从这里走出去的只有60人。对于徒弟们来说,一定要这么狠吗?秋山利辉说:“我招聘弟子的时候不是只为了我们公司,只听我的话的匠人不是我需要的,我也没有想过他一定要为我的公司贡献什么,我希望通过八年的研修、学习,他们能成为让这个世界感动的、有修为的匠人。这八年的时间,前面五年是全力以赴的,也是非常艰苦的修行过程,后面的三年是匠人的生活,通过这八年的研修,他们无论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领域都能应对自如。”

最看重的品质是孝顺

优秀的品质有很多,秋山利辉最看重的是孝顺,在他看来,这是“原点”,如果不孝顺,小而言之,怎么会对客户好,大而言之,怎么会对国家好?“我招学徒时会问他,为什么要成为一流的工匠呢?如果他不是为了让父母高兴的话,那是不可以的。如果他的出发点是要让父母高兴和感动,那么,无论碰到多么大的困境或者是逆境,他都可以跨越,这是一个简单、容易的目标。为了让爸爸妈妈高兴、感动、吃惊,他可以每天很早起来,晚上干到很晚,才能坚持这样辛苦地生活。”

秋山利辉说自己去面试时,如果知道这个孩子是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的话,他们被录取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因为这样的孩子基本上是有感情、有关爱心的,知道要尊敬年长的人。我录用孩子有三个要素,除了孝顺,还要阳光开朗,另外则要傻一点,我说右他就向右。说起这点,学历低的孩子反更听话,而不少上过大学的孩子,我说右他会跑到左边去。”

秋山利辉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家谱,他感慨现在还有多少孩子可以追溯到自己的五代以上;还有多少孩子,会每年都去扫墓看自己的祖辈。秋山利辉认为灵魂是生生不息的,孩子的血脉中一定有祖先的基因,“所以要跟他们连接很简单,到他们的墓地坐下来,发自内心地说上一些话,如果一个小时还没有找到沟通的感觉,那么就再继续试三个小时,总会连接上的。其实,树也是有生命的,比如,我拿到木材的时候,我能感觉到,树不想人轻易地碰它,只有符合它,跟他的生命对应起来,它才能高兴,才会在你的手上被打造成有生命的家具。”在秋山利辉看来,不忘祖辈的人更感性,更有灵性,也一定会有出息。

知天命 对癌症感恩

除了工作,秋山利辉说自己没有别的爱好,他的爱好就是工作,工作时是他最快乐、最满足的时候,而培养人才就是行使他的天命,“活在天命中,为天命而活。”

27岁时,秋山利辉创办了秋山木工,当时他想,为什么自己学习总是倒数第一,吃饭的钱也没有,却能在27岁时取得一些成绩,说不定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是有特殊作用的,“其实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老天爷都会安排下任务,我们每个人都会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问题是我们什么时候发觉。一旦在哪一天明白、发现了自己的天命,我们从此就会变得非常幸福和喜悦。而在抵达天命之前,每一个人做任何事情就应该把它当成天职来做。”

如今已知天命的秋山非常感恩,“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才创造了自己职业辉煌的成果,所以,我觉得这是很多人对我支持和帮助的结果,我觉得是不是应该感谢大家,也为大家做点什么,而且这种想法后来越来越强烈,我想回报他们、回报社会。但我能做什么呢?想来想去我觉得我应该做一个事情,就是要培养一些超过我的徒弟,然后把他们送到社会、送到各个领域去。”

秋山利辉甚至会感谢癌症之神的到来,他透露自己8年前得了前列腺癌,“检查的时候我非常相信西医,但是在治疗的时候我不相信那些做法,我是东洋人,所以我相信东方的做法,我既没有手术也没有服用其他的西药,我用了中药的调理,癌症到来的时候,我是充满着感谢的,我们不要伤害它,也不要跟它生气,因为它的到来也一定是有它的任务的。”

这次拜访中国,秋山利辉还带来了夫人和两个孩子,“大儿子6岁,小儿子3岁,都是我在得了前列腺癌之后生的孩子,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感激生活,甚至在生病的时候也不动摇。”

秋山对家庭的重视和对妻子的尊敬在业界也算是美谈。秋山利辉透露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在13年前去世,第二位妻子虽然没见过前任,但非常尊敬她,在第一任夫人去世后,秋山利辉用了半年的时间给她雕刻了一个佛龛,翻译陈晓丽还向北青报记者透露,凡是去秋山先生家的人,进去后的第一件事情是跟他一起拜见已经去世夫人的牌位。对于第二任夫人,秋山利辉同样充满赞誉:“她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个人,其实我是一个普通的匠人,能走到今天要谢谢她的支持,如果极端地说,我也是她培养的结果。”

“匠人须知”源自中国古训

秋山利辉对于中国充满热爱,他甚至表示,日本人的血统里一定有中国人的血液,所以,他这次来中国有一种回归古老家园的感觉,而他认为自己的做人标准,都是源于中国文化的训条。例如,他实行的学徒制度,就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匠人须知30条虽然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所得,但是很早都是从中国学来的东西,‘敬天爱人’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秋山利辉喜欢看历史、哲学书,他自己年轻时候最敬仰的就是诸葛孔明:“我看了《三国演义》的书和电视剧,还看过《三国志》,看了这些书后,得出的结论是,最后的赢家原来并不强大,所以人应该自强,而为老百姓着想的政府才最有前途。”

尽管在商品化社会,匠人精神似乎变得有些不合潮流,但秋山利辉却认为,一个国家要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光靠科学技术是不行的,还必须积极传承匠人精神,“我培养的不是能干的工匠,而是有修为、素养高的工匠,懂得关爱别人、尊重别人、替别人着想,如果有了这种人性的光辉,就会进入更高的境界,如果只是技能上突破的话,是没有神明帮助的,因为没有德行,就会有局限。所以说,真正顶尖的人、大师级的人,都是德在前面。”

秋山利辉遗憾现今的中国,很多优良传统濒临灭绝,但他深信“事在人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把自己10%的想法和精力拿出来为别人和社会做贡献,蓝天碧空是很容易实现的。我们今天以非常快的速度直奔金钱的方向,如果我们能刹车一点点的话,中国会更快地成为这个世界的引领者。” 本版文/本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