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发自简书App 焦点讲师五期 丁小莉 持续分享第702天20190408 为师,应为“教书匠” ——新时代教师匠人精神新解 曾经几何时,人们把教师称作“教书匠”,言辞中多有贬义之解。人们给“教书匠”贴了一个很负面的标签:循规蹈矩,死抠教材,生搬硬套,思想贫困,周而复始,庸庸碌碌…… 这样狭隘的理解其实是对“匠人”缺乏深刻的理解。如果您对我的观点有异议,请不要急着下判断,至少请您先看完秋山利辉的《匠人精神》一书,再来发表对匠人的看法。 《匠人精神》一书是我学习焦点理论的刘友龙老师倾力推荐的,也是我的内观瑜伽老师——陈微老师常提到的一书,这本书能成为两个不同领域的专业老师共同的选择,想必一定有大道相通的本质之处。 鄙人对于“匠人”的理解,始于这本书。看完这本书,心中触动很深,惭愧自己也是多年的无知,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给“教书匠”平反。 匠人本是一个很美好、很高大的词,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种沉闷和老朽。一流的匠人都非常重视人才品格的培养,一流的匠人,人格比技术更重要。正如日本著名的“秋山木工”创办人——秋山利辉所言: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术。一流匠人所具备的匠人精神是成就一切人类瞩目成果的必备精神。在秋山利辉的眼里,如果人品达不到一流,无论掌握了多么高超的技术,在“秋山木工”也不承认他是真正的匠人。 看完《匠人精神》,我越来越相信事在人为,要把事做好,先要把人做好。己成,则物成。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更是如此。教育的本质就是影响、唤醒,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这世上除了父母,老师是孩子最大的转机。老师的坚持和爱可以拯救陷入绝望的孩子,他们就像黑暗里的月光点亮了学生,也照亮着自己。所以我认为教师更应该尊古训——有成人而后有成事。成人就是古人所讲的真正的君子,或俗话说的德才兼备的人。 如何培养一个“成人”?我们的古圣先贤认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首先就是要有发心,解决“为何?”大到“我为什么活着?”小到“我为什么做当下的这件事?”其次就是愿力。解决“如何?”就是对自己发心去做的正确之事,如何做到无怨无悔?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如一日,乃至一辈子的坚守,进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功到自然成,最终“止于至善”。 不妨扪心自问:我们成为“教书匠”的发心是什么?若是求得一个安稳的职业,谋得一份薪水,那么工作中也必将得过且过,欠缺诚心和生机。发心就是儒家所说的正心和诚意,这是最难的。《匠人精神》一书中写到要想成为“秋山木工”的一员还不是你想学就能学,得经历长长一年的见习学徒课程,结束后再经过各种严格的审核,才能被录用为正式的学徒。秋山利辉说:找工作和结婚一样,都要对一生认真负责的。由此可见,这是何等的郑重。相比之下,我们对于教师这份工作可能就缺乏一种敬畏之心。 有了发心,还得有愿力。这一点秋山先生为我们做了很好的一份总结。他通过四十余年的探索,把做人的基本功,总结出来很有名的“匠人须知30条”。秋山先生的学徒起码要经历整整八年的心性磨炼和品格培养,把匠人精神融入骨髓,方才出师。而期间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是十分枯燥单调的,真的是一种苦行,若非真爱和强大的愿力是不能完成的。 “秋山木工”的评价标准是技术40%,品性60%。秋山利辉说“秋山木工”不是培养“会做事”的工匠,而是要培养“会好好做事的一流匠人”。秋山利辉把它称之为日本之魂。磨炼这样的日本之魂,才是通往一流匠人、成为“独一无二”的人才之道。他说日本虽然是岛国,资源很少,之所以繁荣至今,乃是因为重视在世界引以为傲的日本人精神和技术,并一直钻研至今的缘故。无论技术多么优秀,但仅仅只是技术,将很容易被超越,而精神无法很快来被模仿。如果精神一流,技术肯定是一流。 电影《一代宗师》里有句话:“功夫是什么?就是时间。”秋山利辉所创立的“八年育人制度”,近乎是一种禅人的修持,他把师徒制度发挥了到了极致。71岁的秋山利辉在40年里培养了50位“通人”,并传承了培养“达人”的师徒制度。一年预科,四年学做徒,三年学带徒,八年后自立,或留或走,皆可通达天下。 书中提到,企业做强做大,更要做好、做久。日本长寿企业的数量全球第一,其千年企业9家,五百年企业39家,两百年企业3416家,百年企业50000余家。考察其长寿的秘诀,首先是有通古知今的传人。没有传人,哪有传承?教师这个职业中,教师本人不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传人吗? 秋山先生说他的时间和经历95%花在教育人品上,5%花在教育木工技能上。秋山木工的创立的一套一流人才的育成法则,很值得我们老师自身学习,同样也可以应用在教育教学上。 现在教育越来越追求速成,整个大的教育环境无处不充斥着急功近利。木工学得不好,工艺也不精,大不了是出一件次品家具。相比之下,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难道不更应该具有秋山匠人的那份静心、耐心乃至追求极致的境界吗? 最后摘录几条特别入心的匠人须知与大家分享: 匠人须知2: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学会联络、报告、协商。(亦可用在如何与家长沟通上) 匠人须知3: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是一个开朗的人。——一个人始终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他的周围也会变得明亮、愉快起来。(老师的能量场也很重要,要想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老师必须先成为之。) 匠人须知4: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不会让周围的人变焦躁的人。(老师更应该如此,工作中,很多老师不是因为专业水平不够,而是因为耐心极度缺乏,无法接受孩子的成长节奏,而无意识地要求、批评,甚至辱骂学生,最终降低自己工作的幸福指数,并带给学生的是心灵上的挫败和打击,有违初心。) 匠人须知5: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要能够正确听到别人说的话。(教师要学会沟通,先得学会放下预设,专注倾听,走进孩子的思维脉络,如此才能更好地读懂孩子,引领孩子。) 匠人须知8: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好好回应的人。——总是精神饱满地回答“是”的人,一定是有积极准备的人。心理学认为没有回应就是绝境。很多时候,工作中的误会和产生的问题往往是不回应或回应不及时,或回应不到位造成。对于学生,回应就是看见,看见就是赋能。) 匠人须知11: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执着的人。——技术和人品不予设限,持续追求更高境界。(教师对于孩子有想成为一个好孩子的动机必须要毫不动摇的坚信,同时要有一份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 匠人须知16: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积极思考的人。——总是思考今后要成为怎样的人,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够积极面对,这样的人一定能够成长。(对于那些自认为无能为力的人,困难的磨炼是要帮助他相信自己的基因,因为每个人都是带着某种能力的基因诞生的。) …… 更多精彩详见《匠人精神》,一本写给想成为各行各业匠人的书!一本每一位老师都值得一读的好书!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
来自: 秋美36umw6h7tu > 《教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