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曆課十六——冬至

 小学生的徒弟 2015-12-22
冬至
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遠離北半球。在這一天,南極會出現極晝現象,也就是在南極圈內一天24小時太陽都不落,而北极圈则处在极夜之中,一天24小时都不见太阳,笼罩在黑暗之中。我們所處的北半球的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陰陽發展到了一個極致。過了冬至,太陽又逐漸北移。
古人有“冬至一陽生”的古訓,冬至是陰氣最重的一天,然而就在這一天陽氣也悄悄地生發出來,讓人看到希望。孔明借東風大家都聽過,本來在冬天刮的是凜冽的西北風,諸葛亮怎麼會借到東風呢?他正是趁冬至那天陽氣升,東南風刮起,火借風勢沖向北岸的曹操陣營。
冬至在周代曾作為新年元旦,是個很熱鬧的日子,直到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後來儘管有了正月春節,但冬至仍被當做一個較大的節日,被稱為亞歲,有“冬至如大年”的說法。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記載冬至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麺”的說法。按照道家理論,宇宙起源於陰陽不分的混沌狀態,盤古開天地,清氣上升為天,濁氣下降為地,從此才分出陰陽。冬至這一天的氣象正像混沌初開,所以人們用吃餛飩來應和天象。而在南方,餛飩變成了湯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圓”,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古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在江南某些地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小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在河南,冬至的習俗是吃餃子。相傳出生於河南南陽的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做太守,告老還鄉時適逢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蔽體,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至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下鍋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凍傷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故形成“捏凍耳朵”的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面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會凍耳朵。
冬至這一天是陰寒之氣最重、陽氣最弱的一天。就人體而言,是心氣、心火最弱的時候。所以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在冬至前後的保健,除了要注意保暖,不要損傷自己的陽氣以外,還要注意保持睡眠充足,保持情緒的穩定。另外尤其要注意保持大便通暢。按照五行理論,健康人,心火剋肺金,肺又和大腸相表裡,因此人的心氣足能排出糞便。而亞健康的人心氣不足,就會出現便秘。病情嚴重的人,則不僅排不出糞便,還有可能被憋死,的確很多人是排便時候努力憋氣導致心梗、腦梗發作的。對此大家應該格外小心。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收看視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